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易中天的《禅的故事》从禅的起源开始,讲解了禅的发展与传承,描述了其从古流传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与思想中的衍变,书中还穿插着有趣和耐人寻味的公案故事,读来兴致盎然。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当下,很多人喜欢说禅。书店里,报刊上,均不乏禅人禅书禅语。说禅俨然成为一种文化时尚。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梁晓声说“友人欲授我禅道,赠禅书数类”。只是我觉得,报刊上的禅文,不过是一些人胡编乱造的心灵鸡汤。他们懂不懂禅,我不知道,但我能判断出来的是,很多人都是信口开河。正如梁晓声所言:“想我那友人,市场上也曾面红耳赤地讨价还价过;评职称的时候也曾激头掰脸地大吵大闹过;分房子的时候也曾恨过也曾悲过,上告下求,了无结果,直至住进了医院——分明并没悟到多少禅的真谛,不免怀疑其门外汉。”

所以,我对禅一直很迷糊,在我看来,禅有时就是脑筋急转弯。而读了《禅的故事》这本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知道了禅的来龙去脉,也知道禅为何那么喜欢捉迷藏。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禅有用吗?易中天表示,抱歉,没用。禅,不是武林秘籍,不是职场宝典,不是锦囊妙计或者什么攻略之类。它也不是心灵鸡汤,不负责心理按摩。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禅是什么?中华智慧之一种。

易中天总结道:

禅有三个特点:

不可说。

不必说。

不能说。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真是生动易记,够简洁的。禅宗追求的是最高智慧,或者说终极智慧,所以不可说;不必说是因为禅宗的特点: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为何禅师总喜欢打哑谜?因为禅不可说。不可说,怎么学?你自己去想。这倒正应了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耄耋之年说出的一句话,“生命是由‘众多彩色玻璃组成的穹顶’,想来太复杂,说来太浅显。”禅讲究机锋,机是机遇、机缘、机警、机要,锋当然就是锋利。也就是说,利用机缘巧合,借助含有机要秘诀的语言,或一言不发的动作,或超常规的手段,一刀刺将过去。刺过去干什么?让对方开窍。或者,也可以这样解释,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只能启迪。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为何禅师总是喜欢给人以否定的回答。

本书是这样解释的:首先,否定的表述更准确,也更加留有余地。其次,否定比肯定更有力量。说是,语气再坚定也不过如此。说不,轻轻一句也可能振聋发聩。既然要破执,那就得说不。要不然,请问怎么破?更重要的是,许多观点还只能用否定来表述。比如空亦是空,亦是不空,什么意思呢?也只能说:不是有,不是没有,不是又有又没有,也不是既没有有,也没有无。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易中天表示,禅宗是宗教色彩最淡而哲学意味最浓的。它其实就是人生哲学。读禅越多,就越聪明。参禅变成了智力游戏,而且是高智商的。高智商的人都喜欢参禅。比如苏东坡,贾宝玉和林黛玉。毕竟,参禅悟道,必须智商高,悟性好。禅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教会我们对抗孤独,缓解焦虑。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从来没有哪本书能如此简洁明了地说禅。

本书基本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有故弄玄虚的成分。

同时它还引据历史传说与真实史料,灵活运用古代文豪与禅师的对话,解释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常识及俗语的出处,让读者既了理解禅文化和禅意,感悟禅之美妙,又增长了知识和见闻。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禅的公案听来也特别有趣好玩。听不懂老师的话,临济义玄就会对学生吼起来。而喝斥和吼叫正是临济义玄的教学方法。而且不管说得对不对,都是一声断喝。后来,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吼,师生对吼。临济义玄便说:这可不行。两个人同时吼起来,还分得清主次么?以后不得学老僧吼。这就叫临济喝。

除了喝斥和吼叫,还有痛打。

德山宣鉴在上课时公然宣布:我的问题,答得上来三十棒,答不上来也三十棒。问他道理何在,对不起,三十棒。这就叫德山棒。义玄临济喝,宣鉴德山棒,竟然还是当时传法的典型。由此留下一个成语:当头棒喝。有诗为证:“临济喝,德山棒,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棒,右一棒,前浪飞到山顶上。”有趣不?真是闻所未闻,瞠目结舌。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禅有用吗?易中天:抱歉,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