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關於無人便利店的分析

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關於無人便利店的分析

自2016年底亞馬遜推出線下實體超市Amazon GO,帶火了無人便利店概念後,資本開始湧入該領域。

僅今年就有多家無人便利店創業項目獲投,融資金額超過20億,其中紅杉中國、紀源資本、啟明創投等投資機構已經入局無人便利店項目。這些似乎都在預示著無人便利店正在成為繼共享單車後的下一個“風口”。

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關於無人便利店的分析

l 無人便利店為何成為投資新“風口”

隨著消費升級、人口結構變遷催生出的“便利”需求,便利店在中國正處於快速成長期。據《2017 年中國便利店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規模預測》顯示:便利店銷售額三年以來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其增長速度跟超市、百貨的銷售增速嚴重放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關於無人便利店的分析

但近年來隨著人員用工成本的逐年增加,房租成本的逐漸攀升,使得便利店的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同時,受勞動力成本和空間限制,一般便利店很難配備足夠的服務人員,高峰排隊現象普遍,顧客購物體驗較差。而受限於教育水平和市場經驗,店員往往無法對銷售數據做有效分析,加上電商對流量的分流都是便利店繞不開的痛點。

除了傳統便利店之外,由於線上流量紅利期已過,電商巨頭們也需要轉型才能破解當下的發展瓶頸。

橫空出世的無人便利店無疑給處於轉型陣痛中的零售業一劑猛藥,原因在於無人便利店無需僱傭收銀員,降低了人力成本;其次,無人便利店模式簡單,應用場景多,容易大規模複製;第三,其“拿了就走”的付款方式使得顧客最大程度的減少排隊、付款等待時間,從而提升了顧客的消費體驗;第四,無人便利店模式符合數據挖掘的趨勢,能夠將線下沒有被收集的零售數據,通過智能或物聯網設備與用戶信息打通,讓數據更加完整、有效,在產品上架、貨架陳列等方面能夠提供更精確地解決方案。

與臺灣、日本等發達地區或國家相比,中國便利店的發展較為滯後,便利店佈局較為分散。這是由於便利店在選址時需要考慮人流、坪效等各種考核指標,在人流低的地方往往沒有便利店,但便利店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就是便利,而無人便利店在降低了成本後在人流低的地方也能佈局,這恰恰解決的是消費者即時消費的痛點需求。

此外,傳統零售的支付行為是需要顧客到收銀臺去結算,而近幾年中國移動支付的發展(去年中國的移動支付規模是美國的50倍),尤其是中國消費者已經普遍接受直接通過掃碼的方式來完成支付,這無疑是“無人化”能夠可行性實施的重要基礎。

l 無人便利店業態比較

以下是目前最受行業關注的幾種無人便利店業態,主要從使用的技術、初次投放時間和選址等方面給大家以直觀展現。

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關於無人便利店的分析

目前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相繼出現便利店無人化試點,國內對無人便利店的探索已經花開遍地。無人便利店在技術上的應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店鋪規模、運營能力、購物流程、成本投入等。

當前的無人便利店在技術上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以Amazon Go、Take Go為典型,可實現“即拿即走”的購物體驗,使用的是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傳感器融合技術、卷積神經網絡、生物識別等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但這類技術的穩定性穩定性尚無法保證,且成本過於昂貴,商用難度較大。

第二種是指繽果盒子、7-11等主要利用RFID標籤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的無人便利店,RFID在對貨物的識別與防盜上更具優勢,該技術出現已有百年,隨著技術的成熟,成本也在不斷下降,但由於RFID標籤與二維碼類似,如果貼在商品外部,極易被撕毀。

第三種是像便利蜂、小e微店這種,主要是利用二維碼來完成對貨物的識別,成本低,與傳統零售較為接近,這類無人便利店的優勢可能更多是體現在渠道及供應鏈上。

l 多方主體入局無人便利店

今年6月,娃哈哈宣佈與研發無人零售店鋪技術的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三年供應10萬臺Take Go無人智能零售店,十年計劃擴大到百萬臺。

隨後,伊利也計劃在2000多個社區內推廣和深蘭科技合作推出無人便利微店,這些品牌商通過規模化佈局社區型店鋪,從而掌握終端銷售渠道及直接抓取庫存及用戶數據。

事實上,除了品牌商,傳統零售業也十分關注無人便利店。繼歐尚、大潤發之後,連鎖巨頭沃爾瑪也在6月初推出了自助雜貨售賣亭。這些傳統零售商主要依託供應鏈及品牌優勢,創新同系無人便利店品牌,還能提供商品店內營銷服務。

此外,線上零售商、技術服務商等多方主體也參與到無人便利店生態中,催生出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也能夠提供豐富的創新服務。

以Amazon、阿里巴巴為主的線上零售商主要依託技術及品牌優勢打造無人便利店品牌,或以第三方服務商向便利店提供技術服務。

技術服務商可以向傳統實體零售提供支付、軟件、硬件等一體化無人便利店解決方案服務,亦可搭建第三方便利店入口平臺,為便利店提供線上入口服務,還可通過形成的第三方便利店入口流量優勢,搭載品牌商品推廣營銷服務。

l

無人便利店面臨的挑戰

當前,越來越多的無人便利店開始出現,資本的湧進、技術日趨成熟、消費升級的推動等,都給無人便利店的發展創造了時機。但從目前無人便利店運營的現狀來看,無人便利店依然面臨著不少挑戰。

1.無人便利單真能降低運營成本嗎?

入局無人便利店的玩家們都曾表示無人便利店具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這將在未來的便利店業態中取得優勢。

可實際上,雖然無人便利店通過技術升級,實現客戶拿貨後自助結賬,從而替代收銀員的工作,但營銷、補貨、整理貨架、清潔等工作仍然需要人工操作。

而且無人便利店的空間較小,每種貨品的擺放量有限,那麼商品便需要及時補貨,同時還有倉儲、電力、機器定期維護等運營成本。

同時無人便利店還增加了開店投入成本,包括後臺支持技術研發和部署成本、為技術升級而購置的硬件設備和特別裝修,而使用RFID技術的無人便利店還需要承擔芯片硬件成本和貼在商品上的人力成本。

也就是說,無人便利店雖然減少了一部分人力成本,但前期投入、後期運營和維護的成本並沒有減少,甚至對商品管理和後臺維護的成本更高。

便利店想要盈利除了控制成本,還有一個參考指標就是坪效。大部分無人便利店的客單價都在10元以內。與客單價近20元的傳統便利店相比,即使降低了人工和租金成本,無人便利店的坪效卻不見得更高。

由此可見,無人便利店低成本投入和運營在未規模化複製之前還難以實現,但無人便利店在選址、客群、產品結構、定位上有一定的要求,又很難做到快速的規模化複製。

2.技術還未成熟

當前無人便利店行業在技術方面仍處於技術探索早期,能做到真正的無人值守還為時尚早。例如當人流激增時,Amazon Go就無法自動識別並結算。

國內同樣面臨這種尷尬,識別、傳感、支付等無人化技術手段已相當成熟,難點在於消費者行為是隨機的,實時傳導到後臺並且進行判斷回傳難度極高,準確率將大打折扣。

由於技術不確定性導致的針對貨損、貨缺風險防範乏力也增大了無人便利店的運營風險。比如體驗過繽果盒子的顧客發現,其商品是靠貼上RFID來感應,如果消費者避開攝像頭,將商品上的RFID貼紙撕掉,盒子是無法感應出用戶手裡的商品,門也會自動打開。

3.品類限制,用戶購物溫度感低

從目前無人便利店的主營商品來看,還是以飲料、零食、日用品、鮮食為主,缺少傳統便利店的熟食、現煮咖啡等毛利更高的產品,這意味著利潤會更小。

而且現有的封閉式的無人便利店面積都不大,受面積限制,店裡的SKU一般在300-800之間,而傳統便利店的SKU數在2500-3000個左右。

但便利店的核心宗旨是為消費者提供便利,一定量級的SKU必不可少,而且消費者進店消費往往有品牌忠誠度和明確嗜好,如果不能提供其所需的品牌或特定商品,便利便無從談起。

在傳統便利店購物場景中,尤其是社區型店鋪,用戶因高頻購物會同店內運營人員產生類似鄰里的熟人社交關係,從而產生與便利店的情感連接。

無人便利店雖然升級了購物的便捷性,卻缺少用戶的購物溫度,無法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加強用戶粘性。

4.國民素質的擔憂

如何保證顧客和無人便利店的信任關係,是開一家無人便利店首要解決的問題。就像共享單車剛剛出現時一樣,大家都擔心,會不會有人把單車佔為己有。無人便利店的商品那麼多,問題自然嚴重。

目前,無人便利店解決該問題主要採取以下辦法:進門前之後需要綁定手機,實名認證之後才能進入商店,綁定手機後第二次可以直接進入,無需再綁定;進門購物時門自動關閉,結賬支付完成後門自動打開。在一些高檔小區做嘗試,以過濾掉一部分潛在的風險。

但是,採取如此措施,自然就限制了更多的顧客群體。如果國民素質無法快速提升,運營方需要額外投入大量人力去監督、管理、整理,為便利店節省人工這一美好願望就會落空。

5.國內徵信體系不成熟

在無人服務的狀況下,消費者身份識別是核心。但眾所周知,國內的徵信體系並不成熟,以騰訊和阿里為代表的民間徵信依然還未拿到牌照,而且民間徵信機構的數據並不互通,數據孤島效應顯著。

央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就曾表示,徵信需要將信用信息集中起來,集中度越高越全面。所以徵信平臺應該要少而精,少而強,或許徵信產業將會迎來一輪新變化。

6.市場制度不完善

無人零售店屬於新興事物,在經過試點後將會大範圍及大規模複製投放,但在投放過程中必然涉及接入服務和物業管理等問題,運營後可能還會出現商品服務糾紛和售後處理等問題,但目前市場監管層面尚未有相應的政策指引。

而且很多無人零售店具有可移動性,在某些公共場合擺放顯然是有違相關法規。無人便利店比如繽果盒子、怡食盒子一再推遲開業日期就是由於證件原因,F5未來商店也正在等特許經營許可證。

l

結語

無人便利店即使有黑科技加持,也依然屬於便利店,必須滿足高頻發生的基礎民生需求。因此無人便利店最終是否能得到普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是否真的能創造一種更好的購物體驗,進而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

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關於無人便利店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