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关于无人便利店的分析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关于无人便利店的分析

自2016年底亚马逊推出线下实体超市Amazon GO,带火了无人便利店概念后,资本开始涌入该领域。

仅今年就有多家无人便利店创业项目获投,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其中红杉中国、纪源资本、启明创投等投资机构已经入局无人便利店项目。这些似乎都在预示着无人便利店正在成为继共享单车后的下一个“风口”。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关于无人便利店的分析

l 无人便利店为何成为投资新“风口”

随着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迁催生出的“便利”需求,便利店在中国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据《2017 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显示:便利店销售额三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增长速度跟超市、百货的销售增速严重放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关于无人便利店的分析

但近年来随着人员用工成本的逐年增加,房租成本的逐渐攀升,使得便利店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同时,受劳动力成本和空间限制,一般便利店很难配备足够的服务人员,高峰排队现象普遍,顾客购物体验较差。而受限于教育水平和市场经验,店员往往无法对销售数据做有效分析,加上电商对流量的分流都是便利店绕不开的痛点。

除了传统便利店之外,由于线上流量红利期已过,电商巨头们也需要转型才能破解当下的发展瓶颈。

横空出世的无人便利店无疑给处于转型阵痛中的零售业一剂猛药,原因在于无人便利店无需雇佣收银员,降低了人力成本;其次,无人便利店模式简单,应用场景多,容易大规模复制;第三,其“拿了就走”的付款方式使得顾客最大程度的减少排队、付款等待时间,从而提升了顾客的消费体验;第四,无人便利店模式符合数据挖掘的趋势,能够将线下没有被收集的零售数据,通过智能或物联网设备与用户信息打通,让数据更加完整、有效,在产品上架、货架陈列等方面能够提供更精确地解决方案。

与台湾、日本等发达地区或国家相比,中国便利店的发展较为滞后,便利店布局较为分散。这是由于便利店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人流、坪效等各种考核指标,在人流低的地方往往没有便利店,但便利店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是便利,而无人便利店在降低了成本后在人流低的地方也能布局,这恰恰解决的是消费者即时消费的痛点需求。

此外,传统零售的支付行为是需要顾客到收银台去结算,而近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去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已经普遍接受直接通过扫码的方式来完成支付,这无疑是“无人化”能够可行性实施的重要基础。

l 无人便利店业态比较

以下是目前最受行业关注的几种无人便利店业态,主要从使用的技术、初次投放时间和选址等方面给大家以直观展现。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关于无人便利店的分析

目前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相继出现便利店无人化试点,国内对无人便利店的探索已经花开遍地。无人便利店在技术上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店铺规模、运营能力、购物流程、成本投入等。

当前的无人便利店在技术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Amazon Go、Take Go为典型,可实现“即拿即走”的购物体验,使用的是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卷积神经网络、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但这类技术的稳定性稳定性尚无法保证,且成本过于昂贵,商用难度较大。

第二种是指缤果盒子、7-11等主要利用RFID标签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的无人便利店,RFID在对货物的识别与防盗上更具优势,该技术出现已有百年,随着技术的成熟,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但由于RFID标签与二维码类似,如果贴在商品外部,极易被撕毁。

第三种是像便利蜂、小e微店这种,主要是利用二维码来完成对货物的识别,成本低,与传统零售较为接近,这类无人便利店的优势可能更多是体现在渠道及供应链上。

l 多方主体入局无人便利店

今年6月,娃哈哈宣布与研发无人零售店铺技术的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三年供应10万台Take Go无人智能零售店,十年计划扩大到百万台。

随后,伊利也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兰科技合作推出无人便利微店,这些品牌商通过规模化布局社区型店铺,从而掌握终端销售渠道及直接抓取库存及用户数据。

事实上,除了品牌商,传统零售业也十分关注无人便利店。继欧尚、大润发之后,连锁巨头沃尔玛也在6月初推出了自助杂货售卖亭。这些传统零售商主要依托供应链及品牌优势,创新同系无人便利店品牌,还能提供商品店内营销服务。

此外,线上零售商、技术服务商等多方主体也参与到无人便利店生态中,催生出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供丰富的创新服务。

以Amazon、阿里巴巴为主的线上零售商主要依托技术及品牌优势打造无人便利店品牌,或以第三方服务商向便利店提供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商可以向传统实体零售提供支付、软件、硬件等一体化无人便利店解决方案服务,亦可搭建第三方便利店入口平台,为便利店提供线上入口服务,还可通过形成的第三方便利店入口流量优势,搭载品牌商品推广营销服务。

l

无人便利店面临的挑战

当前,越来越多的无人便利店开始出现,资本的涌进、技术日趋成熟、消费升级的推动等,都给无人便利店的发展创造了时机。但从目前无人便利店运营的现状来看,无人便利店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1.无人便利单真能降低运营成本吗?

入局无人便利店的玩家们都曾表示无人便利店具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将在未来的便利店业态中取得优势。

可实际上,虽然无人便利店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客户拿货后自助结账,从而替代收银员的工作,但营销、补货、整理货架、清洁等工作仍然需要人工操作。

而且无人便利店的空间较小,每种货品的摆放量有限,那么商品便需要及时补货,同时还有仓储、电力、机器定期维护等运营成本。

同时无人便利店还增加了开店投入成本,包括后台支持技术研发和部署成本、为技术升级而购置的硬件设备和特别装修,而使用RFID技术的无人便利店还需要承担芯片硬件成本和贴在商品上的人力成本。

也就是说,无人便利店虽然减少了一部分人力成本,但前期投入、后期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并没有减少,甚至对商品管理和后台维护的成本更高。

便利店想要盈利除了控制成本,还有一个参考指标就是坪效。大部分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都在10元以内。与客单价近20元的传统便利店相比,即使降低了人工和租金成本,无人便利店的坪效却不见得更高。

由此可见,无人便利店低成本投入和运营在未规模化复制之前还难以实现,但无人便利店在选址、客群、产品结构、定位上有一定的要求,又很难做到快速的规模化复制。

2.技术还未成熟

当前无人便利店行业在技术方面仍处于技术探索早期,能做到真正的无人值守还为时尚早。例如当人流激增时,Amazon Go就无法自动识别并结算。

国内同样面临这种尴尬,识别、传感、支付等无人化技术手段已相当成熟,难点在于消费者行为是随机的,实时传导到后台并且进行判断回传难度极高,准确率将大打折扣。

由于技术不确定性导致的针对货损、货缺风险防范乏力也增大了无人便利店的运营风险。比如体验过缤果盒子的顾客发现,其商品是靠贴上RFID来感应,如果消费者避开摄像头,将商品上的RFID贴纸撕掉,盒子是无法感应出用户手里的商品,门也会自动打开。

3.品类限制,用户购物温度感低

从目前无人便利店的主营商品来看,还是以饮料、零食、日用品、鲜食为主,缺少传统便利店的熟食、现煮咖啡等毛利更高的产品,这意味着利润会更小。

而且现有的封闭式的无人便利店面积都不大,受面积限制,店里的SKU一般在300-800之间,而传统便利店的SKU数在2500-3000个左右。

但便利店的核心宗旨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一定量级的SKU必不可少,而且消费者进店消费往往有品牌忠诚度和明确嗜好,如果不能提供其所需的品牌或特定商品,便利便无从谈起。

在传统便利店购物场景中,尤其是社区型店铺,用户因高频购物会同店内运营人员产生类似邻里的熟人社交关系,从而产生与便利店的情感连接。

无人便利店虽然升级了购物的便捷性,却缺少用户的购物温度,无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加强用户粘性。

4.国民素质的担忧

如何保证顾客和无人便利店的信任关系,是开一家无人便利店首要解决的问题。就像共享单车刚刚出现时一样,大家都担心,会不会有人把单车占为己有。无人便利店的商品那么多,问题自然严重。

目前,无人便利店解决该问题主要采取以下办法:进门前之后需要绑定手机,实名认证之后才能进入商店,绑定手机后第二次可以直接进入,无需再绑定;进门购物时门自动关闭,结账支付完成后门自动打开。在一些高档小区做尝试,以过滤掉一部分潜在的风险。

但是,采取如此措施,自然就限制了更多的顾客群体。如果国民素质无法快速提升,运营方需要额外投入大量人力去监督、管理、整理,为便利店节省人工这一美好愿望就会落空。

5.国内征信体系不成熟

在无人服务的状况下,消费者身份识别是核心。但众所周知,国内的征信体系并不成熟,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民间征信依然还未拿到牌照,而且民间征信机构的数据并不互通,数据孤岛效应显著。

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就曾表示,征信需要将信用信息集中起来,集中度越高越全面。所以征信平台应该要少而精,少而强,或许征信产业将会迎来一轮新变化。

6.市场制度不完善

无人零售店属于新兴事物,在经过试点后将会大范围及大规模复制投放,但在投放过程中必然涉及接入服务和物业管理等问题,运营后可能还会出现商品服务纠纷和售后处理等问题,但目前市场监管层面尚未有相应的政策指引。

而且很多无人零售店具有可移动性,在某些公共场合摆放显然是有违相关法规。无人便利店比如缤果盒子、怡食盒子一再推迟开业日期就是由于证件原因,F5未来商店也正在等特许经营许可证。

l

结语

无人便利店即使有黑科技加持,也依然属于便利店,必须满足高频发生的基础民生需求。因此无人便利店最终是否能得到普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真的能创造一种更好的购物体验,进而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关于无人便利店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