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爱车梁仕勇:6元共享洗车,节省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壁虎爱车梁仕勇:6元共享洗车,节省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壁虎爱车梁仕勇:6元共享洗车,节省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94亿辆,而2017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会上升到2.14亿辆,同比增长10.4%。随着这一数据的不断攀升,中国汽车后服务市场也被看做是未来即将爆发、拥有无限潜力的一个富矿产业。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15万亿元,2018年将达到1.39 万亿元。

因为一直看好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在汽车行业深耕了二十余年的梁仕勇,二次创业仍然选择在汽车后服务领域。他们在2015年创立的共享洗车项目“壁虎爱车”在推出不到数月,便获得上海市政府的青睐和关注,推选成为上海市政府便民服务工程。

那么,壁虎爱车的共享洗车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共享洗车,节省的不是价格而是时间

打开壁虎爱车的App,可以看到界面非常简单,一目了然。用户点击洗车就可以查看自己附近的自主洗车点,然后用户可以选择最为方便抵达的地点进行预约洗车。目前,壁虎爱车已在各大小区以及大型停车场旁边投放有100余台共享洗车设备。

壁虎爱车梁仕勇:6元共享洗车,节省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用户在线上实现预约之后,可根据App内的导航指引开到指定的洗车点,无需更多操作,用户直接在手机上点击一键解锁便可使用洗车设备自主进行洗车。当然,如果不想自己亲自动手,用户还可将自己的订单放到壁虎爱车的车管家平台上面,供附近人员进行抢单,抢单人员将会在相应时间地点抵达,为车主进行服务。

由于是无人值守的自主洗车设备,在房租以及人力成本方面有着较大优势,用户使用一次共享设备洗车的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仅六元,相比于传统门店,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洗车开支。

而在梁仕勇看来,壁虎爱车的共享洗车模式虽然在价格方面确实较传统有非常大的优势,但其更核心的还在于为用户节省了出行时间。

壁虎爱车梁仕勇:6元共享洗车,节省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众所周知,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比较快,汽车保有量也较二三线城市更多,但无处不在的排队却让人们不得不浪费很多时间在等待上面。将自助洗车设备投放到小区以及写字楼周边地区,不仅缩短了用户寻找洗车点的路程,还节省了用户排队的时间。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车后市场服务当中,洗车是最为高频的需求。梁仕勇和他的团队曾经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案例是,在武汉这座城市里,每一个车主一星期平均会洗两次车,主因是武汉的城市污染严重。

这也让梁仕勇坚定了做共享洗车方向的正确性。但实际上,梁仕勇做共享洗车设备,还有另外更深层次的考量。

醉翁之意不在酒:共享洗车为线下门店引流

作为汽车后市场领域的一个老兵,梁仕勇形容自己做壁虎爱车是二次创业。此前,他曾是上海美车饰汽车服务连锁联合创始人,在2000年成立了上海宜车实业公司,拥有上百家直营门店。

2015年,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之后,梁仕勇也深感汽车行业正在遭遇到巨大的冲击。如果不改变,发展将受到很大的瓶颈。

彼时梁仕勇旗下已有一百余家线下门店,但线下流量比较固定,甚至遭遇到来自线上的挤压和掠夺。如何将用户和流量导入到线下门店来,成为了梁仕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梁仕勇将目光聚焦在了高频需求洗车上面。通过投放共享洗车设备,线上获取用户数据,然后再转化到门店来,为用户提供更为深入的服务如保养、维修、保险等。

决定方向之后,梁仕勇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到研发设备上。2017年7月,经过七代产品的迭代和更新之后,壁虎爱车的共享洗车设备终于开始投放市场。

谈及从一个想法到设备真正落地这一路的历程,梁仕勇也感到非常感慨。起步之初预计的半年内将设备研发出来最终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才真正成形。

“一个好的想法,真正要落地下来,这中间的历程是非常曲折的。需要统筹和考虑的东西很多,这需要耐心和恒心。”

截止到目前,爱壁爱车已经在上海投放了一百余台共享洗车设备,已积累四五万用户。2018年,梁仕勇预计投放将达到5千台,并且将于下半年开始实现盈利。

“传统的门店接上互联网,通过一些硬件做入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

在梁仕勇看来,壁虎爱车靠无人值守的洗车硬件模式获取流量,有两大特点,一是成本低、二是效率高。这个效率高有双层意思,一是服务效率高,二是转化效率高。

“这个流量可以转化到线下门店,如何转化已经想得很明白了。”梁仕勇说到。

汽车后市场沉浮20年:安于现状终将被淘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梁仕勇来到上海,开始从事汽车用品贸易。如今一晃二十余年,汽车后服务领域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梁仕勇也几乎是见证着这个产业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跨越。

他表示,自己感受到的最深的变化是汽车后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来的速度扩张,用户对车的复购率越来越高,保养观念等越来越成熟理性。然而矛盾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巨大变革,市场虽然在增长,而汽车后市场领域的这些玩家们却仍然还在走传统的路线,根本不能很好适应时代需要。

“汽车后市场90%以上的店还是传统的模式,他们对于互联网、以及技术即将带来的变革准备是不足的,基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传统门店20多年都没有什么变化,日子难过。”梁仕勇解释到。

此外,他也感慨自己在汽车领域二十余年,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挑战,也见证者一批又一批同行或成功或被淘汰掉。

“那些被淘汰的人们,最明显一点就在于他们安于现状,没有看到未来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所有做事情的格局和眼光会很小。”他总结到。

他认为,汽车后市场这个领域市场足够的大,机会也足够多。但是这个行业属于那些不断学习,敢于突破的人,有经验有能力的人。

“未来的业务要用未来的眼光来定义。”

虽然已经是二次创业,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普遍有的焦虑感仍然存在:发展速度太慢,时间不够用。

作为当前共享经济大潮中的一员,梁仕勇似乎对于“共享”这个头衔并不感冒。

“共享和不共享的其实和我们也没啥关系,虽然它很热,大家都来蹭点流量。但是我们要做的是把服务做好,把事情落地,这才是重点。”他说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