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佛系青年看什麼 NO.8

《和尚與飛魚》

慾望是什麼?

有人說,慾望就是能讓你笨拙得像孩子,又狡猾得像狐狸。

弘一大師曾有所悟:慾望有兩種——葷欲和素欲。前者為紅塵之慾,情慾、物慾、食慾、性慾,很容易解決,就像肚子餓了的人給他吃一頓;後者屬寂靜之慾,欲安寧、欲空明,一旦犯了,欲壑難平。

有時候,你不會知道慾望從哪裡起,還以為是外界的誘惑太多,就好像一尾時時出現卻總也抓不住的魚。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一部法國動畫短片《和尚與飛魚》,就深刻地描繪了人與慾望之間追逐、博弈的故事。這部短片曾獲得1995年法國凱撒獎和歐洲金動畫獎,並提名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一位西方的編劇和導演會如何講述一個關於和尚的故事呢?他又是怎麼在的故事裡展現出普世的情感和價值呢?禪風君帶大家一起來看《和尚與飛魚》。


點擊觀看:《和尚與飛魚》

慾望:一尾抓不到的魚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一個平常的午後,小和尚獨自一人穿過寺院的重重殿堂,來到水塘邊冥想,如往常一般規律的修行。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突然,平靜的水面上泛起波紋,一條小魚跳躍起來。原本在打坐的小和尚,不自覺的學著魚兒跳了起來。禪坐時的狀態、思緒全然被打亂了。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小和尚似乎有些懊惱,目光追逐著小魚,想要看清楚它,進而試圖去抓小魚。這個時候,禪坐的念頭全然被他拋之腦後了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小和尚迅速跑回去,拿了魚竿和水桶,又跑到水塘邊捉魚。奈何,這條小魚滑溜的很,在水裡歡快地翻騰。小和尚竟絲毫沒有碰到它,最後還不慎掉到水裡了。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從水塘中爬上來的小和尚愈發惱怒,他忍不住在岸邊拳打腳踢,彷彿把空氣都當成了那條擾人清修的魚。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眼看著小魚依舊逍遙地在水裡游來游去,小和尚無奈回到寺院裡。陽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正是讀書的好時候,他百無聊賴地翻著經書,書上的字卻沒有一個真正入了眼。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曾經一心禪修的小和尚,怎麼也放不下那隻抓不到的魚。終於,他還是破罐子破摔,悄悄溜出寺院,堅定地要抓住魚。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他找來許多師兄弟,希望他們幫忙一起抓魚。師兄弟們不願與他一同胡鬧,紛紛回到寺院,繼續專注在修行上。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到了晚間,小和尚輾轉反側,還是忍不住起身。皎潔的月光下,寺院愈發顯得寧靜,小和尚卻躁動地點著蠟燭抓魚。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從水塘裡,到溪流間,再到山下的水田裡,一線之隔,但怎麼也抓不住,小和尚的心已經完全被這隻魚抓住了。他跟著魚兒越走越遠,終於走出寺院、走到田間、走到虛空的世界裡。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最後,小和尚終於觸碰到了這隻魚,卻再沒有抓魚時的戾氣和嗔怒,他們終於可以平和地共處,一切又迴歸寧靜。

這部短片裡的許多意象具有象徵意義,小和尚看似在潛心修行,卻和芸芸眾生一樣,缺乏堅定勇猛的心。那一隻抓不到的魚就是人心中的慾望。

慾望是會矇蔽內心的,有時候人只是一味地想要得到,卻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真正的需要。哪怕拼盡全力得到了,也不一定會收穫想象中的快樂和滿足。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和尚與飛魚》是導演、編劇邁克爾·度德威特的第一部個人動畫短片。拍出這樣獨特視角、題材短片的導演自然是對佛法有一定的認識。

他還受中國和日本書法影響很深,十分熱衷亞洲書法美學,因而,《和尚與飛魚》的畫稿全部是用毛筆完成的,最終完成的短片也是濃濃的水墨風格。

而對“慾望”的思考,一直伴隨在他的“修行”中。這也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中都可能會出現的。

南泉斬貓:斬斷“惡”的慾望

或許,每個人看到《和尚與飛魚》,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正如每個人對慾望的態度都不一樣。佛法中將“欲”分為善、惡、無記三種。自利利他的慾望為善法欲,為滿足私利傷害他人的屬惡的範疇,非善非惡的則屬於無記。

而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因為熾盛的慾望引發爭端。這在禪宗公案裡也有類似的情況,那麼,智慧的禪師是怎麼去解決的呢?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景德傳燈錄》裡記載著一件公案,至今已流傳一千多年,被稱為禪宗裡的“難關”。這就是引發無數人熱議的“南泉斬貓”。

師因東西兩堂爭貓兒,師遇之,白眾曰:“大眾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師便斬之。趙州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師曰:“子若在,即救得貓兒也。”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故事的主人公是南泉普願禪師,馬祖道一的弟子,也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普願禪師座下有東西兩堂,有一天,兩堂僧人不知何故在爭奪一隻貓。

普願禪師經過時正好看到了,不由分說便拿起一把刀架在貓脖子上說,眾生得道,貓即可得救,不得道,便把貓斬掉。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在場僧人無一人作答,於是普願禪師一刀下去,把貓斬了。不久後,普願禪師的弟子趙州和尚從外面回來了,得知了事情的經過。

趙州和尚聽完後,不發一言,脫下鞋子放在頭上就走出去了。普願禪師則說,剛才如果趙州和尚在場,就救下貓了。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兩堂僧人為了爭奪一隻貓而吵鬧不休,這本就是迷執,是佔有慾在作怪。普願禪師提策他們的是,

清淨修道才是僧人應追求的目標,為小利失大志,不正是“不得道”。

而趙州和尚聽聞後,把鞋子放在頭頂上,意為“本末倒置”,同樣說的是為貓爭吵不休的僧人捨本逐末了。

慾望是什麼?這個小和尚修行中發生的故事 連奧斯卡都青睞

一千多年來,關於這則公案的解讀眾說紛紜,有人讚揚普願禪師當機立斷的做法,有人指責他殺生造罪,太過殘忍。無論是偏是頗,普願禪師真正想要斬斷的是人們心中“惡”的慾望。

有慾望並不都是壞事,但是,如《和尚與飛魚》中的小和尚那般放縱慾望,又如僧人見貓欲得貓而起爭執,便是給自己帶來煩惱了。

而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亦是多欲為苦,少欲知足,輕安自在。在生活中,尋求幸福是每個人的渴望,但找到幸福的方法不是極力去滿足一切的慾望,而是用智慧來抉擇自己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