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現在紋身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性藝術,很多人喜歡用紋身的方式在皮膚上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態度,所以紋身當然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啊。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但紋身後有些紋身寶寶在紋身恢復期卻被一些問題所困擾,比如紋身傷口發炎了呀、紋身後人出現低燒或紋身部位發熱、紋身排異等狀況。

並且發生這些狀況後,還不知所措,甚至胡亂處理,結果導致紋身越來越糟糕、紋身掉色甚至給身體健康帶來困擾。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那兵哥今天就和雯雯老師一起來跟大家聊一聊,紋身後出現發炎感染狀況的處置及預防措施,或許會給正在被這些問題所困擾的寶寶們,帶來非常及時的解決辦法,也給即將準備紋身的小夥伴們提供一些科普和預防防護措施。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紋身後傷口發炎的症狀是怎樣?發炎後怎麼處置,前期怎麼預防呢?

一般來說,紋身中的發炎有兩種現象:

一是紋身部位出現白色顆粒狀的皰疹或紅色疹狀顆粒,這是因為感染所致;

二是,紋身處會出現化膿、潰爛等現象。通常是由於紋身中皮損過大加上紋身後接觸水份、或接觸真菌感染所致。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預防處置措施:

當紋身出現發炎症狀後,首先要保持傷口的乾燥、透氣,禁止沾水,對於紋身部位出現白色顆粒狀的皰疹,是輕度真菌感染所致,可口服消炎藥一個療程5天左右即可解除;

第二種紋身部位出現化膿潰爛狀況的的處置,首先要清潔清洗化膿部位,取用醫用棉籤棉棒,佔取生理鹽水把感染分泌物清洗掉,然手傷口可以用醫用碘伏消毒傷口後,再用粉末狀的消炎藥灑在傷口用於吸附水份和殺菌。期間紋身部位禁止沾水碰水。通常5~7天即可開始結痂蛻皮,發炎症狀解除。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預防紋身發炎有什麼有效措施嗎?前期預防措施

紋身部位出現白色顆粒狀的真菌感染,也和紋身者本人有關。紋身之後,皮膚免疫力下降,難以對抗外界的細菌,而有些紋身者不顧及紋身之後的環境衛生,一度去了人流量較大的網吧、酒吧、火車站等場所,或是隨意讓別人觸碰自己的紋身部位,這就極大的增加了細菌感染的幾率,紋身發炎的狀況,也自然不言而喻。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紋身後,身邊的朋友看到紋身後喜歡用手去觸摸紋身、還有紋身後紋身的部位接觸了沙發、駕駛車輛的座椅,還有衛生不太好的賓館酒店床單被褥都有可能。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另外,紋身師使用的藍藻綠藻消毒水,稀釋色料的生理鹽水或稀釋劑要防止過期變質,比如,紋身中清洗消毒皮膚藍藻(綠藻)水,建議紋身師每天更換。

有些紋身師為圖省事,每次稀釋藍藻(綠藻)水採用大容量的容器裝,稀釋一瓶甚至要用上十天半個月的,這樣很容成造成藍藻(綠藻)消毒清洗液的變質,然後清洗皮膚就會造成感染髮炎。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做黑灰色素描紋身作品時,稀釋色料的的溶液推薦使用蒸餾水或生理鹽水,並且也是儘可能的使用最小容量的包裝,因為大容量的包裝長時間使用也容易出現變質,使用變質的蒸餾水和生理鹽水會導致紋身傷口發炎。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化膿潰爛預防措施:

除了我們剛剛說的那些措施外,紋身師在紋身中還需要儘可能的控制皮損,當皮損過大時,會導致皮膚自身免疫力降低。

紋身針所刺入的皮膚,是我們身體的最外一層防線,也就意味著這個時候皮膚就失去了對抗外界細菌的保護層,加上一些外部因素(沾水較多、紋身部位不透氣、接觸細菌)就會導致化膿潰爛。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另外使用塗抹式麻藥的使用,也會讓紋身傷口感染的機率加大,因為任何一種塗抹式的麻藥,都會對皮膚的免疫力、自動癒合能力產生不良的影響,也會讓皮膚癒合能力變差。這也是很多紋身師拒絕使用麻藥的重要原因。

出現這些狀況後不要驚慌失措,胡亂處置,要及時與紋身師反饋溝通,同時採用科學有效的措施還是可以很快解除的。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發炎現象現象一定要做到早預防,早治療!

1、紋身後儘量保持紋身部位乾燥透氣,不要過多的沾水,尤其是泡水,因為潮溼是細菌的溫床。保持乾燥,也是有效阻斷細菌進一步擴展的途徑,然後要保持紋身部位的通風透氣,紋身部位和氧氣接觸之後,也會增加傷口的癒合力。對於花臂、滿背、花腿等大面積紋身,可採用口服一個療程的消炎藥來增強癒合力,加速癒合。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2、紋身後,注意飲食,儘量不要飲酒、不吃海鮮等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


紋身發炎感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


3、紋身後對於紋身一些自己無法處置的狀況要及時和給你服務的紋身店和紋身師取得聯繫,尋求他們的指導或幫助,對於你而言讓他們的處置會更有經驗。嚴重者要及時到醫院就醫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