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回憶真實的帝王生活:每頓飯至少30道菜,衣服多到數不清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住的是天下第一豪宅,還有花不完的錢和無數的天下美女……所以,自古以來,帝王們的日常生活就被普通老百姓所羨慕和津津樂道。

歷史上,帝王的真實生活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在《我的前半生》中,溥儀詳細介紹了他當皇帝時的奢侈生活。

溥儀回憶真實的帝王生活:每頓飯至少30道菜,衣服多到數不清

末代皇帝溥儀

皇宮裡,有個專門管理皇室人員生活起居的單位,叫內務府,它的規模十分龐大,最多的時候有3000多人,比六部中人數最多的戶部還多10倍,而且也是朝廷最腐敗的單位之一。

據溥儀介紹,宣統元年(1909)自己登基時,內務府官員就有1000餘人,這還不包括禁衛軍、太監和蘇拉,到了民國初年(1912年),溥儀退位以後住在紫禁城裡的時候,內務府人員減少到600餘人,到1924年被趕出宮時,內務府人員也有300餘人。

先說吃,按照清朝標準,皇帝吃飯(又叫“御膳”)每頓要上100餘道菜,後來減少到了一半,最少的咸豐時期也有20道,咸豐死了後,慈禧又增加到100道,溥儀登基後,每頓約30道菜。

皇宮內設有御膳房,隸屬於內務府,它專門負責管理皇帝、皇后和其他皇室成員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光服務皇帝的進膳的人員就有數十人之多,這其中包括專門的廚師和太監等人。

皇帝用膳過程也十分講究,有套專門術語,比如吃飯不能叫吃飯,叫“進膳”,上菜不能叫上菜,叫“傳膳”。皇帝肚子餓了,一聲“傳膳”,太監近侍馬上像擊鼓傳花一樣,把皇帝命令傳到御膳房,御膳房再把提前已經準備好的菜餚送到餐桌上,餐具是繪著龍紋和寫著“萬壽無疆”字樣的明黃色的瓷器(冬天為銀器),每個餐碟都有一個銀牌,以防備下毒,而且在送來之前,每個菜都要經過一個太監先嚐,叫做“嘗膳”,一切準備就緒後,一小太監叫一聲“打碗蓋!”接著其餘四五個小太監動手把每個菜上的蓋子取下來,放到一個大盤子裡拿走,皇帝就可以開始用膳了。

溥儀回憶真實的帝王生活:每頓飯至少30道菜,衣服多到數不清

民國元年三月的某一天,溥儀早膳的菜單如下:

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

燉肚肺、肉片燉白菜、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

櫻桃肉山藥、爐肉燉白菜、羊肉片川小蘿蔔、鴨條溜海參、

鴨丁溜葛仙米、燒茨菇、肉片燜玉蘭片、羊肉絲燜跑躂絲、

炸春捲、黃韭菜炒肉、燻肘花小肚、滷煮豆腐、燻乾絲、

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絲、五香乾、祭神肉片湯、

白煮塞勒、烹白肉

這些菜品,即使現在,也很少有人聽過,足見皇帝生活之奢侈程度。

據溥儀介紹,除了御膳房準備的菜餚,太后、太妃們在自己用膳時也會送來一些菜餚,遠遠超過30道菜。明明知道一個人根本就吃不了這麼多菜,為何還要如此浪費,不外乎是為了展示皇家的排場、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力。

民國初年,光溥儀一家六口,合計一個月要用掉3960斤肉,388只雞鴨,其中810斤肉和240只雞鴨是年僅5歲的溥儀一個人消耗的,足見鋪張浪費之嚴重。

這只是衣食住行中的食!

作為皇帝,溥儀在穿衣、出行和居住等方面也有非常豪華,居住就不用說了,龐大的紫禁城是皇室成員的居住地,堪稱天下第一豪宅,溥儀在這裡生活了16年之久(1908-1924)。

溥儀回憶真實的帝王生活:每頓飯至少30道菜,衣服多到數不清

穿衣方面,由專門的人負責為溥儀制作、換取各類衣服,其他皇室成員每年都有製作衣服數量的限制,唯獨皇帝不同,每年的新衣服數量沒有限制!!就連溥儀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件衣服,比如光一件平常穿的袍褂,一年就要換28種。很多女生看到這裡,是不是十分羨慕嫉妒恨?

出行方面,除了道路管制、清除閒雜人員、侍衛佈置等前期鋪墊和現場安保,皇帝外出時還有龐大的儀仗隊伍,有專門抬轎的,有撐黃羅傘的,有捧馬紮以便隨時休息的,有捧衣服以便隨時換用的,有拿著雨傘旱傘的,有捧著各樣點心茶食的,還有帶著熱水壺、茶具等用品的,還有挑著擔子裡面裝著各類常備小藥和急救藥的,在最後面,還有攜帶供皇帝方便所需的大小便器的。

溥儀回憶真實的帝王生活:每頓飯至少30道菜,衣服多到數不清

據統計,民國四年(1916年)清皇室的開支達279萬餘兩,這只是皇室人員的開支,還不包括太監、宮女等服務人員的費用,根據《清室優待條件》,每年清皇室可以從民國政府領取400萬兩,但這個數量已經無法滿足皇室在紫禁城裡的開銷,所以後來不得不大量裁撤太監,以節省開支,到了民國八、九、十各年數字逐年縮減,最低數仍達189萬餘兩。

正如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所說,皇室生活十分鋪張浪費,大量地耗費著人民的血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