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將軍本是中國人,日本人卻硬說是日本的民族英雄,用意很險惡!

說起鄭成功,很多人都是相當熟悉。鄭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軍事將領,大名鼎鼎的“國姓爺”,中國的民族英雄,被後人所銘記和尊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鄭成功將軍本是一箇中國人,是中國的民族英雄,卻被日本人硬說是自己的民族英雄!

該將軍本是中國人,日本人卻硬說是日本的民族英雄,用意很險惡!

鄭成功出生於1624年,也就是天啟四年,出身地在日本,他的母親是鄭芝龍的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日本人)。鄭成功出生後一直生活在日本,直到他父親被明朝招安後,也就是他6歲的那一年才被接到父親身邊生活。1644年,李自成進京,明朝滅亡,江山易主,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其中就包括鄭成功。

該將軍本是中國人,日本人卻硬說是日本的民族英雄,用意很險惡!

鄭芝龍在擁立南明隆武政權後,積極將兒子鄭成功推薦給隆武帝。隆武帝對這位英俊、又有才能的年輕人非常賞識,有意和鄭家聯姻,卻沒有女兒,於是就換一種方式,賜給他國姓“朱”,並將他原來的名“森”改為“成功”,“朱成功”才是最準確的叫法。從此開始,鄭成功也就被眾人稱為“國姓爺”。

然而讓鄭成功沒有想到的是,面對清朝的利誘,父親選擇了投降了。他萬般勸說,卻最終沒能讓父親回頭,無奈之下,不願苟且的鄭成功只好帶著一部分人馬另尋駐所。更沒有想到的是,父親被清廷押送到北方處死,母親也在清兵攻打自己老家的時候自殺身亡,這些變故也就更加堅定了鄭成功的抗清決心。

該將軍本是中國人,日本人卻硬說是日本的民族英雄,用意很險惡!

此後,鄭成功堅持招兵買馬,力圖反清復明,雖然清朝曾許以高官來勸降鄭成功,但是他卻不為所動。期間,鄭功成雖多有勝績,但是卻在進取南京的戰役中嚴重受挫,傷了元氣。為了能夠擁有充足的土地來休養軍隊,鄭成功將目光投向了荷蘭人所在的臺灣。1661年4月,鄭成功發兵兩萬五千餘人,由自己親自帶領,浩浩蕩蕩地向寶島進發,經過艱難的戰鬥,終於包圍了荷蘭殖民者的統治中心——赤嵌城。

該將軍本是中國人,日本人卻硬說是日本的民族英雄,用意很險惡!

在包圍赤嵌城後,鄭成功義正言辭地寫信給在寶島的荷蘭殖民者首領揆一,告訴他寶島在很久以前就是中國的土地,今天他就是要代表中國來去取回這片土地,你們應當歸還。但是揆一卻無視警告,選擇負隅頑抗,把希望寄託於援軍可以及時趕到,幫他解圍。12月,鄭成功擊退了荷蘭的援軍,又截斷了城內的水源和物資供應,彈盡糧絕,沒有出路的揆一隻好選擇了投降。

該將軍本是中國人,日本人卻硬說是日本的民族英雄,用意很險惡!

從荷蘭人手中收回寶島,讓鄭成功成為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也是鄭成功最值得稱道的豐功偉業,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光輝一頁。但是,日本人卻也將鄭成功當作民族英雄,後來還給他起了個日本名字叫“和藤內”,這就讓人不爽了。

雖然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但是日本自古學習中國文化,也遵從的是父系血統為準的倫理觀,鄭成功就和他父親一樣是中國人;鄭成功雖然出生在日本,也生活過一段時間,但是他小時候就又回到中國,考中了秀才,有中國的戶籍,在中國為官,封的也是中國的“國姓爺”,也證實了他是中國人。

該將軍本是中國人,日本人卻硬說是日本的民族英雄,用意很險惡!

當然,更重要的是鄭成功本人的態度。他在收復寶島時痛斥荷蘭殖民者那裡是中國的土地,並且是以南明“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的官職和名義接受揆一的投降。在抗清的戰鬥中,打出了也是明朝的官職和“國姓爺”的旗號,以反清復明為目的,也足以證明他本人也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麼,日本在明明不佔理的情況下,為什麼要胡攪蠻纏地硬說鄭成功是日本人,是日本的民族英雄呢?因為他們有一個非常險惡的用意。

該將軍本是中國人,日本人卻硬說是日本的民族英雄,用意很險惡!

都知道日本人的野心非常大,很早就有入主寶島乃至東亞的慾望,清朝開始更是表現的毫無遮攔。他們將鄭成功塑造成日本人,無非是想說明日本人很早以前就開始與清朝鬥爭,並佔領過清朝部分地區。尤其是日本與清朝手裡取得寶島後,更是不遺餘力地強調鄭成功是日本的民族英雄,從荷蘭人手裡取得寶島,並且堅持與清朝戰鬥,保衛領土,從而美化日本在寶島的合法性。

所以,日本人硬說是鄭成功日本的民族英雄,極少是因為崇拜,即使是崇拜也沒有必要說是自己的民族英雄,此舉不過是為了包藏禍心,用意十分險惡!對於他們的無恥行為,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