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功高蓋主的 4 位謀臣,其中一位爲最大贏家

三國時期,謀士與文官非常多,有料事如神、足智多謀的隨軍謀士,有見多識廣、深謀遠慮的內政文官,更有神機妙算、算無遺策的謀臣,而其中有 4 位不僅受到了重用,而且後世十分受到人們所推崇。

三國時期,功高蓋主的 4 位謀臣,其中一位為最大贏家

諸葛亮劇照

一、諸葛亮

3歲母親病逝,8歲喪父,建安二年,諸葛亮在隆中隱居,劉備尋才,三顧茅廬後得諸葛亮助其於亂世。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一直作為此後數十年劉備與蜀漢的基本國策,而且諸葛亮在蜀漢建立前夕,其為劉備提出了諸多戰略,如立足荊州,北圖漢中等。原本是在亂世中掙扎迷茫的劉備等人,在遇到諸葛亮後找到了一條光明的道路,建立蜀漢。諸葛亮對於劉備的忠心不二,沒有任何想取而代之阿斗劉嬋的心,最終在征戰中病逝。

三國時期,功高蓋主的 4 位謀臣,其中一位為最大贏家

周瑜劇照

二、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周瑜,東漢末年名將,隸屬吳國。早年與孫策交好,備受重用,在吳國無人不知“周郎”,後孫權從哥哥孫策手中順得位置,當時主要是父傳子,名不正言不順,在周郎赤壁之戰的赫赫功績面前,孫權於此後,多次帶兵出征,可鮮有勝績,甚至大多還都是以多打少,一邊是我們大都督的赫赫戰績,一邊是順得位置的孫權,或許是“既生瑜,何生亮”,不過具體是無從考證了,建安十五年,大都督病卒與巴丘(湖南嶽陽),年僅三十六歲。

三國時期,功高蓋主的 4 位謀臣,其中一位為最大贏家

陸遜劇照

三、陸遜

說起陸遜,可能沒有諸葛亮,周瑜比較讓人們所熟知,但其實實在在是一名不可多得奇才也。在當時是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一名大將。陸遜在其征戰生涯中,最出名的是夷陵之戰,一步步棄地,誘敵深入後,一把火讓蜀大敗,大勝蜀國。而也是這一戰之後,讓魏,蜀兩國都對其十分的忌憚,且其經常與孫權說,少打仗,與民生息這樣才能讓國家變得富強,是一位既有戰爭頭腦,也有政治家思維的謀臣。公元245年,本忠心耿耿,無心干預政治的陸遜,在王朝的內政爭鬥之下,被捲入太子即位的問題上,不勝憤忿而卒。

三國時期,功高蓋主的 4 位謀臣,其中一位為最大贏家

司馬懿劇照

四、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自明,幼聰博學洽聞,入仕之初,曹操發現司馬懿“有雄豪志”,後又發現其有“狼顧之相”,心裡十分忌諱,甚至和曹丕說過,司馬懿可能會在日後不利於曹家的話語。但在當時曹丕和司馬懿的私交很好,一直維護他,而司馬懿也勤於職守,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份內事,遂使曹操安心。在其晚年,的確如同曹操一開始看得那樣,架空魏室,取曹氏而為司馬氏,成了三國最大的贏家。

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能夠在三國獲得善終的大智之將有很多,賈詡也是其一,年 77 逝於正寢,誰成誰無所成,說不上來,但司馬懿的確是在這其中,獲得了三國最大果實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