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还能公积金贷款吗?16省市公积金贷款余额告急!

二套房“认房又认贷”,最高贷款额由80万调降为60万元;贷款金额与公积金缴存年限挂钩,每缴存1年可贷10万元,最高可贷120万元……

近日出台的北京公积金新规,在舆论场激起不少浪花。新规对年轻购房群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公积金余额是否不足、是否与楼市调控有关等议论在短时间内广泛流传。

在回应中,有关方面称北京公积金结余的现金资金截至上个月有120亿,是满足刚需的。但相关负责人又表示,公积金中心需要考虑资金的充分运用,不能让一部分申请人贷到钱,一部分贷不到钱。个中意味,大家自行体会。

借这个机会,小编梳理下全国范围内,公积金的整体运行情况。

公积金政策收紧,北京不是特例

《全国住房公积金2017年年度报告发布》显示:

截至2017年末,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124845.12亿元,缴存余额51620.74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7.68%和13.13%。

就全国的总体情看,公积金的基本面应该可以说是好的。甚至因为有大量余额“趴”在账上,公积金的运用效率过低一直受到诟病。

不过,这种局面的转折点,或者说公积金内在的结构性矛盾,或在去年已经到来和进一步突显。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虽然2017年全国公积金住房贷款率(个人住房贷款额度/缴存余额)为87.27%,比2016年末减少1.57个百分点,但仍超过85%的警戒线,且贷款余额依旧持续走高,2017年比2016年末增长了11.14%。

以后还能公积金贷款吗?16省市公积金贷款余额告急!

所谓转折点是指,2017年全国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254.76万笔、总计9534.85亿元,分别比2016年降低了22.21%和24.93%。

也就是说,公积金的实际发放额已有明显下降,从2016年的12701.71亿元降到2017年的9534.85亿,一改2014年到2016年的持续上升态势。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排除几个方面的因素,比如去年全国多地房屋限购政策进一步升级,影响了实际的房屋交易数量,公积金的贷款额度自然跟着下降。

另一个原因,则如此次北京的新规一样,去年以来多地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政策趋紧。此前媒体就报道,仅今年,就有广东、内蒙古、广西等省份和一些地级市相继调整了公积金提取政策,收紧了异地购房、离婚购房提取公积金等操作。

可见,从全国看,北京其实并不孤单。这次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一来,是作为一线城市的眼球效应在那,舆论话语的表现力强,二来,是政策的收紧力度确实较为突出。

公积金缴存背后的秘密

据《全国住房公积金2017年年度报告发布》,2017年全国各省市公积金的缴存和结余情况如下:

以后还能公积金贷款吗?16省市公积金贷款余额告急!

以后还能公积金贷款吗?16省市公积金贷款余额告急!

以后还能公积金贷款吗?16省市公积金贷款余额告急!

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公积金缴存余额在3000亿元以上的地方有,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其中广东更是唯一一个达到4000亿以上的省份。

余额较小的,山西、广西、海南、重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兵团等则在1000亿以下。

公积金缴存余额状况的分布特点很明显:余额高的都是经济发达且体量大的省市,低的地方则基本上都来自西部地区。这主要与各地的实缴人数、工资水平直接相关。

透过公积金的缴存数据,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

比如,北京的实缴单位数量不到上海的一半,实缴职工数量也比上海少了近80万人,但是,缴存额却比上海高出三分之一。究其原因,在平均工资水平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北京的机关事业单位多、国企多,相应的缴存标准高,应是主要因素。

而广东尽管公积金的缴存余额居全国第一,但它的公积金贷款率(见后文),却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广东工厂企业多,劳动力数量大,但缴纳公积金的职工里,流动人口占比高,导致公积金的运用率低。这与北京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出两个地方,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另外,全国去年公积金人均缴存1.36万元,大多数省市的人均缴纳额度都介于1—2万元之间,但也有例外。

比如,北京、西藏的人均缴存额度突破2万,分别为2.34万、2.25万。北京的原因前面说了,西藏则是得益于转移支付力度大,平均工资水平也处于全国前列。

唯一低于1万的地区是河南,仅为8201元。这与河南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是对应的。

多地公积金现金余额告急

一个地方的公积金真实运作情况,仅看缴存余额是看不出来的。公积金的贷款发放额度才更能反映真相。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

以后还能公积金贷款吗?16省市公积金贷款余额告急!

2017年,公积金贷款发放额度高于500亿的省份有六个,分别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北京。它们同时也是缴存余额的大省。

相应的,宁夏、青海、西藏等,由于人口少,缴存额度小,贷款发放额度也比较低。

从变化情况看,2017年有22省市的公积金贷款发放额度出现负增长,其中江西、福建、安徽、河南、河北、北京、上海、天津降幅超30%,北京、上海、天津更是超过50%,分别为50.1%、50.5%、78.0%。

增速超过10%的,仅有青海、新疆兵团、西藏。

具体贷款额度,17省市超千亿,其中,江苏、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山东、四川7省市贷款总额超2000亿元。江苏、广东、上海、北京更是超过3000亿。

说明这些地方,公积金的运用效率较高,但同时也意味着公积金的贷款率在高位运行,“挖潜”的空间不足,也即后续的贷款发放和公积金的可持续运转面临较大压力。

按照85%的贷款率警戒线,2017年超过警戒线的省市有16个。而2015年只有10个,2016年为12个,数量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超过90%的有10个,浙江、安徽、天津,更是超过100%,也即这三地的公积金现金余额其实已经为负。

像北京2017的贷款率为94.11%,缴存余额为3719.37亿,也即现金余额只有219.17亿元。而据官方最新透露的数据,北京公积金中结余的现金资金截至上个月只有120亿了,说明余额仍在继续下降。这为此次北京政策骤然收紧提供了现实注脚。

但不是所有地方都在收紧。像去年西藏、青海、新疆兵团、陕西、海南、广西、山西、宁夏8省市公积金贷款余额增速超20%。这些地方的贷款率在全国来看,本来就不高,楼市调控相对宽松,房屋成交量未受较大影响,公积金的贷款活跃度仍处于上升通道。

总的来看,全国公积金的运行状况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公积金贷款率,大多已处于高位,公积金的良性运转面临压力;而中西部,除个别地方外,相对压力小得多。这反映的是公积金利用状况的区域结构性矛盾。

那么,北京收紧公积金利用尺度,或只是一个示范和开始;而中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公积金仍面临着如何提高运用效率的烦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