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中植科学奖” 或成诺贝尔医学奖风向标?

北京时间10月1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公布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 (Tasuku Honjo)因“他们对肿瘤负性免疫调节的抑制治疗方法”而获奖。

“复旦-中植科学奖” 或成诺贝尔医学奖风向标?

其实两位科学家获奖并非偶然,早在2016年就初现端倪,两位科学家在2016年就曾获得过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

2016年12月两位科学家来到复旦大学,在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上,与丁肇中等世界一流科学家共同论道全球科技前沿领域和创新趋势。

“复旦-中植科学奖” 或成诺贝尔医学奖风向标?

什么是“复旦-中植科学奖”?

“复旦-中植科学奖”是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设奖目的为推动全球视野下的科技创新,集聚全球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促进中国科技竞争力的提升,为世界科技顶级奖项储备人才。

奖项用以表彰在数学、物理和生物医学三个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每年选取其中一个领域进行轮流评奖。奖项候选人应为在世的相关领域科学家,其取得的基础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能显著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素质及精神文明,并代表当今全球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水平。

2016年的“复旦-中植科学奖”为首次颁发,授予生物医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证书与奖杯,并共享由中植企业集团捐赠的300万人民币奖金。

无独有偶,2017年9月公布的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得主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和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在当年10月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复旦大学生物学科怎么样?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生物学科的评估结果为A-,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复旦-中植科学奖” 或成诺贝尔医学奖风向标?

目前,复旦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下设三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态学专业,

是首批国家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生物学科有特长的考生在选择院校时可优先考虑复旦大学。

英才君提醒:据往年自主招生报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对生物学竞赛生有报考专业限制,一般限报的专业为生物学类专业和医学类专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复旦大学的医学类专业并不招收生物奥赛生,自主招生报名条件对生物学竞赛奖项也没有明确规定,参加生物学竞赛的考生要特别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