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中植科學獎」 或成諾貝爾醫學獎風向標?

北京時間10月1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公佈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名單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 (Tasuku Honjo)因“他們對腫瘤負性免疫調節的抑制治療方法”而獲獎。

“復旦-中植科學獎” 或成諾貝爾醫學獎風向標?

其實兩位科學家獲獎並非偶然,早在2016年就初現端倪,兩位科學家在2016年就曾獲得過首屆“復旦-中植科學獎”

2016年12月兩位科學家來到復旦大學,在第二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暨第一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上,與丁肇中等世界一流科學家共同論道全球科技前沿領域和創新趨勢。

“復旦-中植科學獎” 或成諾貝爾醫學獎風向標?

什麼是“復旦-中植科學獎”?

“復旦-中植科學獎”是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於2015年合作設立,設獎目的為推動全球視野下的科技創新,集聚全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促進中國科技競爭力的提升,為世界科技頂級獎項儲備人才。

獎項用以表彰在數學、物理和生物醫學三個領域中做出傑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每年選取其中一個領域進行輪流評獎。獎項候選人應為在世的相關領域科學家,其取得的基礎性、原創性的科研成果能顯著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生活素質及精神文明,並代表當今全球科技創新的最前沿水平。

2016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為首次頒發,授予生物醫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每位獲獎者將獲得證書與獎盃,並共享由中植企業集團捐贈的300萬人民幣獎金。

無獨有偶,2017年9月公佈的第二屆“復旦-中植科學獎”得主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和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在當年10月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復旦大學生物學科怎麼樣?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復旦大學生物學科的評估結果為A-,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復旦-中植科學獎” 或成諾貝爾醫學獎風向標?

目前,復旦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下設三個本科專業:生物科學專業、生物技術專業和生態學專業,

是首批國家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在生物學科有特長的考生在選擇院校時可優先考慮復旦大學。

英才君提醒:據往年自主招生報名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對生物學競賽生有報考專業限制,一般限報的專業為生物學類專業和醫學類專業。

但需要注意的是,復旦大學的醫學類專業並不招收生物奧賽生,自主招生報名條件對生物學競賽獎項也沒有明確規定,參加生物學競賽的考生要特別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