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人开心的小丑,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恐怖?

抱着枕头的小恐龙


前两年,《美国恐怖故事4》中,有一个恐怖小丑成了很多人的噩梦:他有着可怕的面容,还有点精神问题,神出鬼没,杀人如麻。欧美很多国家还曾在万圣节爆出有人扮做小丑闹事吓人的新闻(也有杀人的),以致于那个著名的“我恨小丑”网站长盛不衰。但其中有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逗人开心的小丑什么时候变得恐怖起来了?


一开始,小丑作为一个职业,是专门用来供贵族取乐的工具。早在古罗马时期,小丑就被获得允许可以在葬礼上载歌载舞,模仿生者的言行逗大家发笑,即使无故挨了耳光也必须要笑嘻嘻的伸手要钱。等到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严苛的宗教教规将人们的性情压抑到了极致,只有小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传续了下来,因此这个在刻板的氛围中肆无忌惮额滑稽者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欢迎,很多宫廷中都少不了他们的影子。



虽然,当时有一种说法,即傻子和白痴会受到主的额外关照,可以抵御邪恶的入侵。宫廷的君主们时刻将小丑带在身边,未尝没有当护身符使用的深意。


当然,这个受欢迎的职业总是不可能由君主独享的。慢慢的,很多剧院有了他们的身影。18世纪,伦敦最耀眼的明星非格里马尔迪莫属。这个涂着白粉画着红脸蛋,穿着可笑的花衣裳的小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人能在他的表演中撑过几个回合还保持严肃。


但是,在后来狄更斯为其撰写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得知,他有着一个被父亲当猴子戏耍从而赚钱的童年,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年生活。曾有一个段子这样形容他:一个人因为抑郁症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他去看格里马尔迪的表演让自己开心些。但是那个人说:“可是,我就是格里马尔迪。”


当人们发现,小丑那咧嘴大笑的面具后可能有着不堪而悲惨的命运时,小丑的形象开始向毛骨悚然转变。1892年,歌剧《Pagliacci》中,主角是一个被妻子带了绿帽子的小丑,但他没有用滑稽的动作来掩盖这个尴尬的事情,而是穿着戏服将妻子和她的奸夫杀掉了。当鲜血溅上衣服,小丑就从“带来欢乐的喜剧形象”转化为双重存在,成为了“独立的杀人个体”。



现实生活中,小丑的逗人开心的夸张动作,被有些人曲解为“小丑可以无法无天”。平时助人为乐的模范青年,也可能在带上小丑面具后,摇身一变成为杀人狂魔。1980年,约翰·维恩·加西因33起谋杀被判死刑时,他乔装小丑奸杀青少年的罪行也大白于天下。在监狱里,没有其他发挥空间的约翰,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了“小丑”的创作中。



感谢这个杀人狂魔的杰出贡献,“恐怖”“恶魔”“杀人”之类的标签被牢牢的钉死在了小丑的身上。好莱坞因此灵感大发,各种小丑杀人的电影层出不穷,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IT》上映后,甚至引发了欧美国家的恐怖小丑恐慌潮。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多人对着麦当劳叔叔都能后背发凉。


麦当劳叔叔好无辜。


参考文献

《坏小丑》

《10 Famous Clowns: From Comical to Creepy 》

《Why people are terrified of clowns 》


历史研习社


个人感觉:小丑在最初只是单纯的为了丑化自己,博得别人同情同时以古怪、搞笑的装束给观众带来欢笑。通常小丑都会以自身出糗来娱乐观众。就像我们国粹京剧里面丑角有类似的作用。

然而并不是所有小丑都是来搞笑的,有些心怀鬼胎,有所企图的人用这种形式伪装自己做违法犯罪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被制作人拍成影视类的作品被大家所孰知,所以当有些人看到小丑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一些恐怖的事情上,产生心里连锁反应,就像有人看到大概会联想到鲨鱼,看到洞穴联想到不明生物一样,带来负面情绪。

希望我的个人经验能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