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0歲的孩子談理解,瘋了吧?」「是的」

01

昨晚打開電視機,無意中換到中央三套綜藝頻道的《幸福賬單》節目,報賬人正在抹眼淚。

“和10歲的孩子談理解,瘋了吧?”“是的”

這位報賬人是位女歌唱家,她講述了當年孩子7歲,她卻要去讀研究生。說起當時離別的場面,不禁淚如雨下。她講到,孩子知道攔著媽媽不讓走媽媽也還是要走,所以就什麼都不說,只是默默流淚。現在她孩子10歲了,也來到了現場,讀了一封給媽媽的信。

聽得出孩子努力剋制著自己不哭出來,但聲音哽咽了。信中寫到,我問爸爸,媽媽還有幾天回來,還有幾小時回來,還有幾分鐘回來。越往後讀,孩子聲音越發顫抖,我的心也揪成一團。時間的減少,也讓孩子想媽媽的心愈加的迫切!

主持人朱訊聽完孩子的信,低下頭靠近孩子說:“你是不是很埋怨媽媽?”孩子說是。朱迅又說“你看你上學媽媽也要上學,你上學才能長大,媽媽也是。你要理解媽媽。”這時我注意到孩子的眼神的木然的,顯然他並不理解這位朱迅阿姨的話。聽到這我真想說,你和你一個10歲的男孩講理性!不可思議。孩子的理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孩子還“理解”不了媽媽行為背後的含義。情緒腦在管理孩子大腦,這樣的大腦是需要共情、呵護、鼓勵、擁抱、親吻的。如果是我,我會說“孩子,阿姨看得出你非常的思念媽媽,你也很不容易,阿姨抱抱。”寫到這我自己都想流淚了。

甜甜看到此情此景說,媽媽這個哥哥真好,真懂事。我抱緊她說,媽媽不需要你這麼懂事,媽媽心疼。我真的很心疼這個男孩子,明明想哭卻要裝作大人般堅強和理解。

02

關於理智腦和情緒腦,正面管教也有一個工具叫“瞭解大腦”。

“和10歲的孩子談理解,瘋了吧?”“是的”

正面管教工具卡“瞭解大腦”

將我們的手掌模擬為大腦。當你伸出手掌,掌心靠近手腕的地方就是腦幹,那裡負責我們的呼吸、心跳,被譽為“生命中樞”。如果把大拇指彎向掌心,大拇指可代表中腦,這是我們儲存情緒和記憶的地方,也被稱之為“原始動物腦“。然後,我們將四指合攏,放下。這時,我們就握成了一個拳頭,拳頭此時代表著整個“大腦皮層”,它負責接受和調節來自我們感官的各種信息。拳頭的前面,就是指甲蓋的部分,代表著“前額葉”。前額葉負責調控著以下機能:情緒、人際關係、反應靈活度、直覺、思維視覺、自我意識,逃避恐懼,道德品行等,也叫“理智腦”。當我們很理智的時候,我們知道邏輯判斷,社會交往,形勢分析,情緒管理,而孩子的“理智腦”到25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

那對於孩子來說,這一點就更加的明顯了,為什麼?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弱,孩子他自先發育的是腦,但是從功能上優先發展的是下層大腦,它從兒童出生的時候就非常發達,但是上層,也就是負責思維功能的大腦發育是需要時間的,實際上我們的人類的上層大腦,特別是我們的前額葉皮質,也就是眼眶後面對應的這部分大腦25歲才發育完全,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感受非常敏銳,但是卻常常說不出來,那孩子是好的感知者、是好的詮釋者,這就是原因了。

03

所以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對孩子的期望——他們能夠很好的做決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與別人溝通、合作、控制情緒,對孩子來說,從生理上對孩子來說是很難做到的。他們非常被容易困在下層大腦,很容易發脾氣,缺乏自我理解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SO,不要和一個孩子談“理解”,而是更多的從非語言暗示及擁抱、愛撫、親吻、眼神的關注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和10岁的孩子谈理解,疯了吧?”“是的”

掌中大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