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撰文丨董也

8月1日,有微博爆料稱,北京鄰家便利店共計168家門店全面關停。緊接著,微博上就有網友相繼發佈:“北京鄰家全部停業,欠供應商巨資,牽扯公安機關,大家扛住,早晚宣佈破產。”

品途商業評論經證實發現,位於望京將臺路的鄰家便利店全部“暫停營業”。隨後,鄰里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向供應商發出告知函稱,公司將於8月1日起停止總部各項業務,並陸續停止門店營業。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公告函中稱,“由於公司背後唯一出資方受到上海警方調查,導致公司銀戶賬戶被凍結。因為公司處於發展階段,尚未真正實現盈利,依舊需要投資方注資經營,靠店鋪自身銷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賬戶已被部分供應商訴訟至法院進行了財產保全,賬戶資金已被凍結,公司賬戶內已無可支配資金。”

鄰家便利還在告知函中稱,“由於無法與公司法人及股東取得聯繫,供應商與鄰家便利的債務債權,只能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保全,待警方下一步處置。”隨著這份公告的發出,意味著鄰家便利店公開宣佈破產,鄰家168家門店,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尋求資本無果後,最終無奈宣佈退出競爭激烈的北京便利店市場。

兩個月前,鄰家便利店尋求資本被拒

在被爆出關閉168家門店之前,鄰家早已經在懸崖的邊緣試探。品途商業評論在今年的5月26日就發現,位於上海的新一天便利在一天內進行清倉、關店,位於廣東路、浙江東路的新一天便利店全部五折清倉,甚至五折出售關東煮原料,浦東店乾脆直接關店,據物業方介紹,新一天便利已經搬走,接下來會有其他品牌在此開店。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這是一個新興的上海便利店品牌,但是大起大落有些太快,通過查詢企業信息可以得知,新一天便利隸屬於鄰侍(上海)商貿有限公司,而鄰侍(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則是鄰里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的分公司,也就是說,鄰里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旗下共有兩個便利店品牌,一個是北京的鄰家便利,另一個則是上海的新一天便利。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在5月26日新一天便利5折清倉的同時,鄰家便利也沒有閒著,據知情人士向品途商業評論透露,鄰家便利正在與多家資本溝通,尋求出售。由此可見,當時的新一天便利的清倉關店,或許正是為鄰家便利的正常運營做犧牲。

但是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鄰家並還是沒有挺過去,一夜之間關閉北京所有的門店,對於一家成立三年的便利店品牌,突然關店並不是因為便利店自身的原因,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鄰家便利多次動盪

鄰家便利店經歷過多次的動盪,2016年,鄰家便利店出現了創始團隊集體出走,資金鍊斷裂等一系列事件。

時間再回到2015年4月,近30位7-Eleven便利店中層管理者集體離職,其中包括20多名區域經理、2名大區經理,以及市場開發部門的人員,這些人員中的大多數人都參與了鄰家便利的初創。

據當時的工商資料顯示,鄰家便利店由鄰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開設,2015年4月註冊於北京西城區,註冊資金為1億元,2015年7月首個鄰家便利成立。

初創的鄰家便利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即在1年內在北京範圍內開設連鎖便利店200餘家,之後業務拓展將輻射國內所有一線城市。但美好的願景沒有實現,就迎來了公司的第一次動盪。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經營不到一年時間的鄰家便利與創始團隊分道揚鑣。創始人王紫便帶著田翀、楊威、周萌(以上4人為原7-Eleven大區經理級別)等10個人的團隊另起爐灶。

當時業內人士對王紫的出走有兩個猜想,一個是“兩股資本博弈,最終導致創業團隊出走”,另一個是“鄰家去上海開店想融資,但最終融資失敗關閉全部上海門店”導致主創人員離開。

不管怎樣,當時被接手的鄰家便利在北京的經營狀況還算良好,於2017年2月成立加盟部,2017年12月第一家加盟店開始運營,但鄰家顯然並不急於開放加盟,目前鄰家的160多家門店中,僅有兩家加盟店。

一直穩紮穩打的鄰家便利曾一度被譽為最像7-11,它的很多門店都開在核心地段,甚至不懼與7-11、全家等日系便利店正面競爭,而鄰家的底氣則是來源於背後的金主。

鄰家CEO王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鄰家的資金不是問題,我們並不缺錢。”但有知情人士透露,鄰家目前每月虧損在500萬左右,因為持續虧損,缺乏造血能力。因此,其背後的金主善林金融的P2P業務爆雷,法人投案自首。最終讓鄰家資金鍊斷裂,最終走上了宣佈破產的道路。

鄰家便利關店原罪:善林金融被查封

在今年的4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車-上海”發佈消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雲等8人被批捕,此案涉案金額高達600餘億元。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善林金融實際控制人周伯雲在4月9日向上海浦東公安分局自首,稱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產生巨大資金缺口致使無法兌付投資人本息。

據百度百科資料顯示,善林金融成立於2013年,註冊於上海自貿區,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2億元。法定代表人周伯雲也是高通盛融財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此人投資版圖涉獵範圍極廣,涵蓋了房地產、汽車製造業、新能源產業、零售行業,而其中的零售行業,正是大家所熟知的鄰家便利。

通過查詢鄰里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工商資料不難發現,擔任鄰家便利監事一職的項建安還是北京萬卓智匯商貿有限公司的大股東,佔股40%,持有另外60%股份的是高通盛融財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而高通盛融正是善林金融創始人周伯雲投資的公司之一。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圖片來自天眼查

所以,新一天便利和鄰家便利的關店清倉,難免會與善林金融被查封產生聯繫。那麼鄰家便利關店是否會受善林金融的牽連?

據公開資料顯示,善林金融和鄰家便利確實從2015年剛開始就互動頻繁:2015年10月,鄰家於北京的第16家門店開業,一名微博認證為“善林金融北京分公司張娟”的微博號稱:“善林金融的兄弟公司,鄰家超市開業啦”。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2017年8月21日,鄰家在北京上地十街1號院第100家分店正式開業,多位“善林系”高管出席剪綵,其中包括:善林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超商事業部總經理劉靚、高通盛融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陳駿先生、善林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超商事業部運營中心總監金和。

善林金融與鄰家便利常常捆綁發展,據一位善林金融的前員工透露,在內部善林和鄰家是兄弟企業是眾所周知的,甚至善林金融的員工拓展客戶時,都會以“老闆不只做金融,還投資鄰家便利店等實體經濟”來為平臺背景加分。

或許,善林金融巨大的資金缺口,已經對鄰家便利造成了影響。據知情人士透露,上海某新一天便利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開始清倉,甚至關東煮原料都在5折售賣,這已經超出了正常打折促銷的範圍。

168家門店關停,兄弟公司被查封,鄰家便利店被資本“坑”慘?

如今正是便利店創業的好時機,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BCG發佈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便利店的銷售規模和門店規模的增速,分別達到了17%和18%,是整個連鎖百強平均增速的一倍以上。尤其是在北京便利店市場,擁有168家門店的鄰家便利本來是具備競爭力的。

但是,自身無造血能力,仍處在大額虧損階段的鄰家,在沒有找到接盤俠之前,將從激烈的競爭中退出。求快的P2P與回報週期長的便利店基因不合,鄰家CEO王磊也曾透露過這種擔憂,“投資人曾要求過他們一年開20000家便利店,因為投資人確實不瞭解這個行業。通過兩年時間的模式,投資人才逐漸理解便利店這門生意了。”

在資本方的選擇上,是需要便利店從業者們謹慎考慮的,選擇靠譜的資本方對企業的發展有直接影響。資本想要透過便利店實現生態上的規模效應,前提是便利店的發展具備規模性。

北京市場上主流便利店品牌如7-11、全時、好鄰居、物美等門店,這個巨大的市場還迎來了後進入者迅速佔位,全時利店有350家門店,7-ELEVEn有250多家門店、好鄰居有300多家門店,蘇寧小店覆蓋113個小區,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各家便利店都在差異化前行,目前還沒有一家存在明顯優勢的便利店品牌,隨著資本的進入,便利店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便利店企業,通過資本的加持快速的擴張,形成新的競爭的態勢;新型便利店在資本的支持下佔領市場,而當初那個“想成為區域內重要的便利店品牌”的鄰家,前途未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