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將成8區2縣格局 建國後行政區劃已調整十多次

濟陽撤縣劃區,濟南市就此將形成8區2縣的行政格局。

建國後,濟南的行政區劃幾經變遷。轄區先按數字順序劃分為第一區至第十一區,直到1955年,各區才因各自的地理特點而命名為歷下、天橋、槐蔭等名稱。值得指出的是,濟南的行政區劃界線則是在1999年確定的,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變更要報國務院批准,而且沒有特殊重大的原因是不允許改變的。

濟南將成8區2縣格局 建國後行政區劃已調整十多次

濟陽縣,資料圖。

行政區劃最初以數字命名,建國後已調整十多次

建國以來,濟南的行政區劃幾經變遷,帶有鮮明的時代痕跡。1949年濟南解放之初,同北京、南京等大城市一樣,沿襲革命戰爭年代傳統,轄區按數字順序劃分為第一區至第十一區。次年,第七區至第十一區分別更名為郊一區至郊五區。1951年,增設郊六區。

1955年9月,根據國務院 “市轄區應改為地名稱呼”的指示,濟南將第一區和第二區合併,因其大部分區域在歷山(即千佛山)之下,起名為歷下區;第三區因轄區內擁有濼水之源——趵突泉,而更名為濼源區;第四區因轄區內擁有橫跨京滬和膠濟鐵路的天橋,而更名為天橋區;第五區因大部分區域位於市區中心,更名為市中區;第六區內則因區域以槐樹命名的街巷較多,改為槐蔭區。郊一區至郊五區分別更名為黃臺區、北園區、段店區、藥山區和玉符區。

1956年,撤銷濼源區,其行政區劃分別併入天橋、歷下和市中3個區;撤銷黃臺、北園等5個區,設立郊區。這樣,濟南分為五大區,即歷下區、市中區、天橋區、槐蔭區和郊區。

1958年大躍進期間,省內縣級行政單位掀起撤銷合併潮。泰安市(縣級)和萊蕪、新泰、寧陽、歷城、章丘、長清六縣劃歸濟南市管轄。同時,撤銷濟南市郊區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歷城縣。次年,肥城劃歸濟南。此時,濟南轄區面積空前擴大,除原有四區外,還包括泰安的1市7縣,南到新泰、寧陽,直接與濟寧、臨沂等地區接壤。

1959年,濟南市撤銷市中區,以普利門為界,以東劃歸歷下區,以西劃歸槐蔭區。同時,設立市東區,以歷下區以東、郭店以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1961年,撤銷市東區,恢復市中區。此時,泰安專區也得以恢復,除歷城縣留在濟南市,其餘各縣市復歸泰安專區管轄。

“文革”時期,歷下區改為紅衛區,市中區改為紅旗區,天橋區改為向陽區,槐蔭區改為東風區。直到1973年7月1日,各區原區名才得以恢復。

1978年5月,重設濟南市郊區,以歷城縣的東郊、西郊、南郊和北園4個區為其行政單位。同年11月,原屬泰安地區的章丘、長清重新劃入濟南。1987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歷城縣和濟南市郊區,設立歷城區。1989年12月,德州地區的濟陽縣和商河縣劃歸濟南市。章丘縣於1992年撤縣設市,長清縣於2001年撤縣設區,濟南形成6區4縣格局。2016年,章丘撤市劃區,形成7區3縣格局。如今,濟陽撤縣劃區,將形成8區2縣的行政格局。

各區區劃界線已18年未變,如果要更改需要報國務院批准

至於各區的行政區劃界線,隨著區劃調整更是幾度變更。目前濟南市各區(縣)行政區劃界線則是源於1999年。

“1999年,全國開展了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工作,濟南市各區縣的行政區域劃界線由此確定。”談及濟南各區縣的行政區劃界線,濟南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濟南市各區縣的行政區域界線都是在1999年勘定工作基礎之上確定的,此後18年間從未發生過變更。

據悉,2016年,章丘撤縣劃區,名稱雖發生了變化,但其界線也並沒有變化。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要更改行政區域的界線將會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需要界線變動的雙方同意,並且一級一級地申請,只有經過國務院批准後,才能正式生效。

“界線一般以山、河等自然實體劃得比較多。在農村,各村對各自土地界線都比較清楚,界限劃分相對容易;在城市,劃分主要依據土地權屬證明材料,如有爭議,則誰主張誰舉證,我們再進行核查。”該工作人員表示,法定界線確定以後是不能隨意變更的,不出現特殊情況,永遠也不會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