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一座城的科普春天

一座城的科普春天

隨筆:一座城的科普春天

九里湖畔秋波盪漾,

科普創新日益繁昌。

智慧城市重創空間,

徐州科技震撼群芳。

涼爽的秋日,有幸與作家老師們走進徐州科技九夏智慧信息產業園以及老東門智慧城。通過參觀、聆聽現代科技的發展現狀,神秘的星空,以及宇宙的構成和生命物質的發展和展望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激起了我們對科學技術的求知慾和探索欲以及關注科普、參與科普的熱情。

早在多年前,全國科學大會帶來了“科學的春天”,也帶來了大徐州“科普的春天”。40餘年來,科普事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徐州作為智慧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投資5000餘萬元的九夏智慧城市體驗中心即將於10月份全面開館。此次全國性的科普日,我們有幸走進體驗中心,率先感受信息科技時代的最強脈搏。

隨筆:一座城的科普春天

徐州是江蘇省的一個地級市,地處江蘇省西北部、華北平原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徐州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遊、醫療、會展中心,江蘇省重要的經濟、商業和對外貿易中心。

蘇北整體實力偏弱(對比蘇南),但是徐州爭氣,能擠入頭排,成為第二梯隊,是蘇北幸,也是徐州幸。

首先徐州科技創新意識超強,工業基礎也好,學校也多,民風也好,交通便利,飛機,高鐵,省高速應有盡有。

作為徐州公民,見證了大徐州的蛻變和一個越來越好的徐州。因為徐州自古就是軍事重鎮,現代更是重要工業城市。特別是徐工集團,特種設備機械很多。

之前徐州號稱一半煤礦一半城,天空灰濛濛的,是礦山機械為主,現在也開始轉型,摒棄礦業,轉入製造業。

這些年徐州礦停了許多,之前挖煤的現在村裡老一點的人都去山西挖煤了。煤礦關停,環境好了許多,之前挖的坑,現在填上水,變成水上公園,環境陡然高大上許多。

隨筆:一座城的科普春天

還有就是徐州的政策支持,定位是淮海經濟圈核心城市。淮海區域影響力最強的徐州當仁不讓的要做核心龍頭。這樣一來經濟人文社會教育,科技發展等各方面配套設施也會大幅度提升。高新技術企業轉移徐州,發展徐州。這樣不出幾年,蘇南的眾多企業優先入駐徐州,引入徐州,帶動徐州發展,經濟肯定會更上一臺階。

徐州人爭氣,底子好,在加上扶持優先發展未來經濟社會,不論那一個方面,徐州都會發展迅猛。

徐州作為全國重要老工業基地,優勢和劣勢長期並存,“老”的根深蒂固,傳統困難短期內難以解決,但優勢同樣明顯,需要創新引領、改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

比如甲骨文、華為、聯想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這幾年都走進了徐州這座老工業基地。今年徐州軟件園新增入駐名企已達340餘家,是去年新增名企的3至4倍。科技服務、節能環保、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在徐州這座老工業基地佈局、成長。

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副總經理黨建民說:“十九大報告多次闡述,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正因為掌握了核心科技,企業已成長為集物聯網技術開發、智能新風系統、檢測設備等研發、生產、製造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大氣治理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

隨筆:一座城的科普春天

徐州軟件園已成長為整個淮海經濟區內最重要的科技型企業孵化基地,截止去年10月,總規劃面積僅百畝的園區,已實現產值逾40億元,成為徐州的未來科技發展蓄水池 。徐州科學技術發展迎來又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科學的春天”給科普事業帶來了春風。今年是“科學的春天”40餘年,中國科協也將迎來甲子之年,大徐州的科普創作也出現了“星火燎原”之勢。徐州科技局不負眾望,帶領徐州企業與時俱進、拼搏創新,一個個科技新成果像一枚枚鮮豔的果實亮麗著徐州的金秋;徐州的教育事業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可普及講座、科學知識大賽、科學素養大比拼等,讓我們的下一代都成了小小科學家!徐州真正進入了科學的春天。

應對新形勢、新任務,徐州科普工作必須善於識變、應變、求變,進行一場思想觀念、方式方法、目標標準的深刻創新,在新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上釋放對第一資源和第一動力的支撐作用,打造新時代大徐州的“創新發展科普之翼”。

創新驅動,徐州軟件園成未來科技發展蓄水池。未來幾年發展註定會突飛猛進。因為徐州雖然地處蘇北,乃是核心區域,當之無愧淮海區域老大。

別說未來徐州怎樣,既現在的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一座曾經以煤著稱的古城,如今抖去身上的煤灰,實現了華麗轉身,迎來了科普的春天。

隨筆:一座城的科普春天

作者簡介:魏巍:江蘇省作協會員,江蘇楊子報業網、徐州商報、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喜愛文字,喜歡用散文隨筆怡情暖心,有文藝範,亦有煙火氣。

從事新聞工作。喜歡旅行、書法、繪畫、攝影,蒐集世界各地明信片。把各地景色收入鏡頭,用文字描繪山川美景,喜歡分享自己的一切旅遊攻略與感受。

十五歲始創作小說、散文、詩歌幾百餘萬字,作品散見《中國女性雜誌》、《讀者》、《莫愁》、《中國教育報》、《中國作文週刊》、《四川烹飪》、《椰城》、《中國職工教育》、《中國金融經濟》、《國學週刊》、《太原日報》、《中國散文詩刊》、《中國電力報》、《國家電網報》、《華東電力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吉林農業》、《大伾山文藝雜誌》、《濟寧電視報》、《徐州雜文》等數十家報刊雜誌。

2011年出版文集《愛若煙花》。2017年,出版散文集《剪一縷月光入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