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因为诸葛亮离世,历史上真实记载是怎样的?

三国是一个典型的战争时代,双方出动兵力占五万人以上的战役,在九十年间有一百多次,每年都有战争,在三国是培养名将的肥沃的土壤,所以名将就成为三国时期一个大的群体。三国鼎立取决于三场重大战役(官渡、赤壁、猇亭),而这三大战役的胜利者,除开为君主的曹操不算,其余两位名将都出自孙吴,而且以周瑜为首,今天我们就说说周瑜这位战将。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因为诸葛亮离世,历史上真实记载是怎样的?

公元208年周瑜身为前部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举世文明的赤壁之战,令不可一世的曹操未能渡过长江,堪称三分天下的奠基之战,可是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人品却有三大诟病一是心眼小,不能容忍比他高明的诸葛亮,二是气量小一失败就生气,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三是无良心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多次帮了他的大忙他反而恩将仇报要杀诸葛亮,这是在三国演义中所写。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因为诸葛亮离世,历史上真实记载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它一开始的名字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演义”这个词是很早就有了,在三国诞生之前的东汉就有,它的本意是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和发挥。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那么罗贯中在这个时候用来做书名,他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对陈寿《三国志》这部书的诠释和推广。那么周瑜的真实情况在历史中又是如何,首先我们得从三国志说起。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因为诸葛亮离世,历史上真实记载是怎样的?

三国志这本书的作者叫陈寿,是西晋的史学家,巴西郡(四川)人,他原来在蜀汉政权里面做官,蜀汉被曹魏灭亡,便回家待业。后来曹魏又被西晋王朝取代了,他就重新上岗,从蜀汉到中原的洛阳,当了一名撰写史书的史官。公元280年,西晋王朝消灭了孙吴,统一了全国,于是陈寿就开始撰写反应三国时期历史的史书三国志,这本书写完,深受大家喜欢,被后人归为二十四史之一。

上面写道周瑜的那些缺点,三国志并没有记载,其他史书也没有。至于周瑜的死因是有记载,是周瑜亲自上奏朝廷,因为道路中途突然遇到了疾病而死亡。三国志记载周瑜的人品,1、大方。周瑜是庐江郡的舒县人,出身是高官名门,家庭非常富裕,而且长得也很不错。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因为诸葛亮离世,历史上真实记载是怎样的?

在他十六岁那年,他就从他的家乡舒县到北面不远的寿县,去拜访一位他非常倾心的人物,就是孙权的大哥孙策,当周瑜见到孙策的时候一下就结为好朋友,他两志趣相投,都是有远大志向的少年,第二话语相投,两个人当时才十六岁,孙策大一个月,于是两人就结为亲兄弟一般的好朋友。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因为诸葛亮离世,历史上真实记载是怎样的?

五年以后,二十一岁的孙策,准备从江北打回江东,回老家开创自己的基业,据史书记载他当时是准备从历阳县渡过长江打回老家去。但是就以他的实力想打回江东,事情很玄,他当时的力量只有一千多步兵和几十名骑兵,而他想占领的地盘,是咱们现代中的三个省这么大,所以说几乎不可能。但是当他走到历阳县县城下情况变了,城头上战鼓齐鸣,城门大开,周瑜带领四千人马来向他集合,因为孙策再走之前给周瑜写过一封书信,说自己要开创基业。于是周瑜便开始变卖家产,为孙策筹兵,从这件事足以证明大的大方。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因为诸葛亮离世,历史上真实记载是怎样的?

2、大义。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孙策二十六岁,突然被仇家的一支暗算的利箭收取了性命,他的二弟孙权接班,孙吴政权的内部局面便开始动荡起来,因为这时外面有强敌“黄祖”入侵。孙策在打过长江以后跟黄祖多次交锋,黄祖听说孙策突然间被刺杀很高兴,马上就派兵进攻下游的孙吴。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因为诸葛亮离世,历史上真实记载是怎样的?

内患是山越人,是一些山民,这些山民是当初孙策打过长江的时候,双方发生过激烈的对抗,孙策采取的是暴力政策,所以孙策一死,山越人就趁机发动了反抗的行动,所以外有外患内有内乱,在这政局动荡的时刻,终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对稳定局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此人就是周瑜,他起头履行臣僚对君主的种种礼节,对孙权犹如君主一样的恭敬,周瑜这么一做,朝廷上那种散漫的状态很快就消失无余,就这样孙吴的政权就稳定了,所以说周瑜在三国演义上的记载只是一种文化传播,真实性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