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逐漸下滑,投入和明星減少,晚會還能成爲衛視最後的優勢陣地嗎?

收视逐渐下滑,投入和明星减少,晚会还能成为卫视最后的优势阵地吗?

文丨李楊

以9月24號央衛視的中秋晚會為開篇,各大電視臺在下半年將進入每年例行的“晚會大戰”階段,各家都會齊齊發力,中秋晚會也成為為接下來的元旦晚會、春節晚會定調的熱身活動。

今年共有4臺中秋晚會與觀眾見面,央視首次跨出國門開辦中秋晚會,湖南衛視仍舊主打青春牌,浙江衛視“好聲音”特輯,東方、北京、鳳凰和陝西四衛視聯辦的《漢風秋月》移師祖國西部,飽含中華傳統文化基因。

收视逐渐下滑,投入和明星减少,晚会还能成为卫视最后的优势阵地吗?

晚會收視在逐漸下降

儘管從晚會數量上來看,今年的中秋晚會與去年持平同為4臺,不過今年包括央視在內的6家上星衛視播放了中秋晚會相關節目,數量創下了近幾年的新高,尤其是東方、北京、鳳凰、陝西衛視的四臺聯播,也是近幾年來比較少見的聯播模式。

但是隨著當下娛樂項目的增多,大家在如何度過節假日這一問題上,早已不再只有看晚會這一個選項,晚會收視率逐漸出現下滑也在意料之中。

2017、2018年央衛中秋晚會收視對比

收视逐渐下滑,投入和明星减少,晚会还能成为卫视最后的优势阵地吗?

從上表來看,相較去年的中秋節晚會收視率,今年央衛視中秋晚會收視率都略有下降,尤其是浙江、東方兩臺晚會下降比較明顯。從具體的收視率來看,央視中秋晚會還是以絕對優勢領先,而在衛視陣營中,湖南衛視以破1的收視領先,四臺聯播的中秋晚會不敵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中秋演唱會》,收視率排名墊底。

同時,從社交網絡聲量來看,央視中秋晚會、湖南衛視中秋之夜的關注度也高於其他兩臺晚會,尤其是首次4臺聯播的《漢風秋月》,儘管也邀請到實力嘉賓壓陣,舞美設計更是大牌團隊操刀,但無論收視還是關注都未能翻盤。可見,在競爭激烈的晚會大戰中,需要尋找差異化競爭方式,才能真正提升平臺的品牌形象。

收视逐渐下滑,投入和明星减少,晚会还能成为卫视最后的优势阵地吗?

央視中秋晚會這也是央視首次跨出國門開辦秋晚,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和澳大利亞悉尼設立海外分會場,其中吉隆坡還是一帶一路的一個重要節點。在節目的排播上面,98年《水滸傳》劇組的重聚則稱為晚會的一大亮點,而抖音神曲的大串燒,更是央視在向年輕的觀眾深處橄欖枝。

對於央視晚會來說,是兼具輿論導向與娛樂效果的,也是具有風向標意義的。同時,憑藉國家資源,能夠打造南北半球、三地共襄明月的互動,真正實現“全球華人過中秋”的主旨,央視的優勢地位,在這樣的大型晚會、活動上面也更加凸顯。

收视逐渐下滑,投入和明星减少,晚会还能成为卫视最后的优势阵地吗?

湖南衛視中秋之夜今年也是首次走出室內,走進長沙銅官窯古鎮進行錄製,並且還創造了兩個古今時空、主副兩個舞臺,主舞臺中將以歌舞為主要形式,而在副舞臺中,劇情類表演將唱主角,結合傳統晚會模式與電影拍攝手法創造出一臺全新模式的晚會。而在節目排播上面,以“月”為主題元素,不僅展現古街上的非遺項目,融合了古典詩詞、戲曲器樂、瓷器文化等文化元素,以此傳承中華文化,還通過多個的短片,展現民族精神與時代青年人的風貌。

此外,晚會中除了從湖南衛視走出去的藝人之外,熱播綜藝和電視劇的明星也是常客,能夠把節目中的嘉賓再用到晚會中來,可見湖南衛視還是顯示出平臺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電視生態運營效果。湖南衛視以內容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運營的優勢,也能夠通過晚會得以保持。

嘉賓陣容:流量藝人明顯減少

在“節儉辦晚會”的大背景下,各大電視臺的晚會從明星陣容到舞美燈光都開始走起特色路線,不再靠明星大咖撐場面。

回顧2017年的中秋晚會,流量藝人還是大家爭相搶奪的對象。如TFboys、關曉彤、張翰等在央視邀請之列,陳學冬、於朦朧、泰國藝人Mike等則是湖南衛視的座上賓。但是從今年央衛中秋晚會邀請嘉賓來看,流量藝人明顯減少,各平臺都依照自己的特色邀請嘉賓。

央視中秋晚會,是三臺合一後面向全球推出的第一個“中秋晚會”,充分考慮到了各個年齡段的觀眾喜好,所以在邀請藝人上,既有雷佳、楊坤等實力唱將,也有寧靜、週一圍、張凱麗等實力演員,同時還有迪瑪希等外國友人,嘉賓類型十分豐富。

收视逐渐下滑,投入和明星减少,晚会还能成为卫视最后的优势阵地吗?

注重青春力量的湖南衛視每年都會邀請熱播劇劇組參與晚會演出,今年也不例外。如《香蜜沉沉燼如霜》中潤玉扮演者羅雲熙、《延禧攻略》劇組以及《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主演鍾漢良、孫怡、於朦朧等,此外,由湖南衛視走出去的歌手也往往是往回的一大亮點,李宇春、華晨宇、鬱可唯、王櫟鑫、魏巡等都給觀眾帶來了精彩的演唱。

收视逐渐下滑,投入和明星减少,晚会还能成为卫视最后的优势阵地吗?

而作為浙江衛視的王牌音樂綜藝,今年《中國好聲音》也延續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特輯”習慣,四位導師將攜手各自學員登臺獻唱,為觀眾帶來視聽的饕餮盛宴。此外,四衛視聯辦的中秋晚會,由奧運會開幕式製作團隊擔綱製作,韓磊、張信哲、李宇春,楊宗緯等眾多明星也帶來了精彩的表演。

晚會還能成為衛視抵禦互聯網的重要防線嗎?

除了央視和湖南衛視的收視表現還算好看以外,浙江、4臺聯播的兩臺晚會的收視率基本在0.5%徘徊,既然如此的“費力不討好”,電視臺又為什麼仍然要繼續辦晚會?

近兩年,面對互聯網的迅速崛起,電視臺在電視劇、綜藝兩個陣地接連失手,因此,節日晚會等大型活動的意義顯然就不單是一場演出,已經逐漸成為衛視展現實力,抵禦視頻網站的一道重要防線。

收视逐渐下滑,投入和明星减少,晚会还能成为卫视最后的优势阵地吗?

但是,從2015年起,天貓、京東兩大電商平臺開始聯手平臺打造自己的晚會,京東集團曾聯合燦星製作打造了京東雙11京喜夜,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騰訊視頻等視頻網站同步播出;而每年天貓“雙11”晚會都邀請重量級導演擔任晚會總導演,百餘位明星共同演出,陣勢堪比一線衛視跨年演唱會。

互聯網電商平臺的晚會也日益紅火,無論是嘉賓陣容還是舞美燈光,比照一線衛視毫不遜色。與此同時,受眾的注意力還在被日漸多樣化的娛樂內容所分散。在這樣的情況下,衛視連晚會這一優勢或許也要失去了。

在剩下的幾個月時間裡,電商平臺的雙11晚會將開啟各平臺晚會大戰的序幕。一方面是電商晚會的衝擊,一方面是在政策管控下,電視晚會無法在用高價片酬邀請明星撐場面,屆時衛視晚會還將如何吸引受眾的眼球,收視率和影響力究竟還有多大,已然是個未知數了。

收视逐渐下滑,投入和明星减少,晚会还能成为卫视最后的优势阵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