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的傲慢

流年不利。

這個詞或許對楊國強和他的碧桂園來最恰當不過了。

作為一家成長於三線城市、三流的房企,經過多年山呼海嘯般的蓬勃發展,如今已貴為“宇宙第一房企”。作為其掌舵者的楊國強本可以站在高山之巔,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用楊老闆自己的話說,可以和王石大哥登登山。當然,其實他也可以像王石一樣讀讀商學院。

但,世事難料。

碧桂園的傲慢

2018年,對於碧桂園的災難似乎來得有點猛烈。僅一個多月的時間,碧桂園就發生三起共7人死亡的安全事故。其中最為嚴重的發生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園城市之光項目建築工地發生坍塌事故,導致了6人死亡多人受傷的慘劇。

面對一場重大危機,碧桂園的管理層認為需要輿情干預,於是,便邀請國內百家知名媒體和記者來幫碧桂園說道說道。

碧桂園的傲慢

也許在其高層看來,自己還是很有實力的,安全事故自己也是認真對待的,順便還可以表達一下碧桂園未來的雄心壯志。

然而,很遺憾,自己玩砸了。

當社交媒體曝出此次見面會“藏汙納垢”後,社會一片譁然,質疑不斷。

關於這場耗資百萬的“媒體秀”猶如風雲際會,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這屆公關不行,有人認為太過於高調,當然,也有聲音認為是喪事喜辦,不合時宜。

一場媒體見面會為何如此飽受詬病?筆者發現,交織言論排斥的或對碧桂園某種傲慢的鄙夷。

覆盤整個見面會,包含諸多怪異元素。其中香奈兒的伴手禮、不薄的紅包、一對一的專人負責的對接等,甚至讓參會的媒體從業者都很錯愕。

陣容豪華,照顧無微不至,凸顯主辦方的熱情周到。但在不少人看來,這些無非都是一些外在的形式。就好比女人總希望自己是最漂亮一樣,無論如何出門都得換身衣服、噴點香水、抹點胭脂。但這都是表面的,其內涵、品性等都不會因為一件衣服、一點香水等外在的東西所改變。更何況,企業召開會議邀請媒體送點禮品、給個車馬費紅包也基本是潛在的行規,並不是碧桂園獨此一家。

事實上,在碧桂園也安排了一些“乾貨”。據媒體報道,此次活動碧桂園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來展示其在人才發展觀、精準扶貧、SSGF建造體系、質量管理、6000人的設計團隊、9000億元負債、機器人藍圖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績和美好未來。

最後,一位高管還代表碧桂園向傷亡者家屬表達了真誠的歉意。然而遺憾的是,會議主席臺坐著一排碧桂園集團領導,表達歉意者只有這位“代表”,其他“金貴”的領導們就那麼坐著、看著,這其中就包括掌舵人楊國強。

外界感到疑惑,楊老闆既然親自出席了會議,作為實際掌舵者,為何自己不向公眾表達歉意和愧疚。這在筆者看來,無疑是一種傲慢,或者說,楊老闆是放不下自己的身段。特別是問鼎房地產江湖大佬後的偉岸高大形象。

或為個人尊嚴,又或死傷者不過幾個“民工”而已。

我們或許可以善良的從小我來理解楊老闆的心情,但實際上這恰恰凸顯了碧桂園的一種企業文化:安全事故出現是難免的,安全事故我們也是認真的,死傷人了我們又是道歉又是賠償的,還想怎麼著?

這也難怪,據媒體以及參與此次“媒體秀”的記者介紹,整個活動基本都在談笑風生、歡樂的氣氛中度過的。和安全、和人員傷亡無關,一樣本來是用來應對危機的活動硬是活生生的搞成了“創業秀”、“宣傳秀”、“歡樂秀”。

不知有沒有人想過,這對受害者家屬來說,是何等殘忍。

碧桂園的所為讓身為同行的潘石屹嗤之以鼻。8月10日,SOHO中國房源租賃競拍活動上,潘石屹回答最近房地產死人事件時表示,死了人的企業要反思,在反思會上發著禮物說說笑笑的不嚴肅。

需要指出的是,在活動現場,碧桂園有關負責人專門不斷強調公司對人或人才的尊重,然而在現實中,多起安全事故發生後,對往生者的漠視,讓人懷疑哪個到底才是真實的碧桂園。

當然,楊國強在整個活動中並不是沒有說話,也談到了質量與生命,但衝擊力或者說爆發力最大的還是那句“我感覺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也許,楊老闆覺得自己很委屈,但一個天底下最笨的人卻富可敵國,還站在世界之巔說自己最笨,讓億萬民眾都很慚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碧桂園勞師動眾地舉辦媒體見面會之際,筆者所在報館曾向碧桂園核實事故細節,但翻遍官網,查遍所有渠道只找到一部顯示為香港的電話號碼。

經過有關人士的指點,求證的記者撥通了一部400開頭,提示為碧桂園總部服務監督電話。必須承認,接線員很熱情,但當提出採訪時,接線員卻表示不方便提供電話,並建議先發電子郵件。

詭異的是,採訪記者多次發送郵件,均都顯示收件人的郵箱已滿,無法接受郵件。

以至於至今求證無果。

最後來說說兩件聽來的事。網上熱傳的一個碧桂園的管理層談到一個事情。由於鑽頭壞了,公司請一個農民工下到地下40米深的深井中取鑽頭,鑽頭拿上來了,但農民工因重壓死亡的事件。最終以賠償農民工50萬元結束。但鑽頭值200萬元。於是這位管理層認為很合算,非常值得。

另一件事是,碧桂園前首席財務官吳建斌曾出版了一本書,叫《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據傳這本書出版後楊國強直接找到了出版社,把所有的存書全部買走並直接買斷了這本書,然後甚至追到了作者的新公司要求作者收回給朋友的樣書,力求沒有一本書流落在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