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批評《江湖兒女》充滿負能量,賈樟柯親自回應,你怎麼看?

讀劇慧眼


一部電影上市,總會見仁見智。

環球總編老胡發文談了自己的觀感,那是老胡的看法,賈樟柯的回應,那是小賈的做法。

至於觀眾,可以贊同老胡的觀點,也可以支持小賈的努力,還可以有自己的第三種,第四種,第五種想法……這才是正常的,不是嗎?

個人支持老胡。文藝作品,你總是要告訴觀眾點什麼。電影反映的現實倒是很現實,可是這種現實,屬於灰黑地帶,畢竟這種灰黑地帶不是社會的常態。是想說明什麼呢?好人沒好報?!還是人都不可信?如果這就是我們的現實,我們就在這樣的現實生活,想起來就讓人沮喪。

又想起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一部像紀錄片一樣真實的電影,印象很深,個人感覺,把導演要表達的,都表達出來了。但《江湖兒女》似乎達不到。


煙花三月09


胡錫進拿負能量來批《江湖兒女》,是看錯了靶心,瞄錯了目標。結果被賈科長逮著機會一通冷嘲熱諷弄得灰頭土臉。雖然在此後的帖子中,胡承認觀劇後的莽撞和刪帖的情節,卻也被“不給官媒送票”這樣的回覆嗆得尷尬一場。

平心而論,胡錫進的觀影體驗很糟糕,壓抑和不快促使他想發幾句牢騷實在情有可原。老實說,包括筆者在內許多人看過《江湖兒女》以後,都有胡的糟糕感受。問題在於,胡錫進牢騷發錯了地方,結果授人以柄。許多人認為,胡的烏龍一方面是由於執著於正能量的工作慣性,另一方面也因其對藝術感知的疏離。這話我同意。


在我看來,其實影響觀影體驗,感到壓抑沉悶的真正原因,不在所謂的正負能量,而在於電影本身的敘事表達。看電影不就是衝著一個好故事去的嗎,然而,《江湖兒女》所呈現的卻只是一堆難解的、支離破碎的隱喻符號。不過話說回來,創作者和投資方敢拿票房做賭注,自然也有其值得一說的可取之處。以下從三個方面談談對這部影片的觀感:




一、如果創作者原本就希望將沉重、壓抑的情緒,注入到整個碎片化的敘事中,你得說,他做到了

這是一個跨度不到20年的男女戀人的故事。男主女主都是“社會人”,影片用人物經歷的碎片畫面,串聯出一個受傷女人的人生故事——從江湖風光到為愛入獄,從出獄後的窘境至戀人重逢後的無情,於是再次回到生活原點命。物換星移人事已非,但江湖還是那個江湖。

整個觀影體驗,只有壓抑、沉重和同情,沒有故事人物的代入,也看不到三幕劇那種常有的起承轉合,沒有心跳加速的懸念,更沒有酣暢淋漓的情感宣洩。觀眾跟著人物,就像巧巧出獄後的流浪一樣,根本就找不到方向。你當然可以把它看成是創作者的一種探索,探索用一個商業片的黑幫外衣,去講述一個文青欲語還休的悵然故事,但電影是敘事藝術, 99%的人都是衝著故事去的。沒有像樣的故事,怎麼都不會滿意的;

二、環境和人物超寫實,廖凡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大約稍有點閱歷的人都見過斌哥這樣的社會人。短暫的義氣和風光,再加上時間的浮塵,人是灰的,天也是灰的。一些影評人說,故事的前半部分是有意模仿港片的黑幫儀式感,但實際上那不是模仿,而是真正的寫實。無論是人物語言、肢體動作,還是質感強烈的環境營造,都是我看過的電影中少有的。




廖凡的表演,剋制、隱忍、到位。從風光無限、豪氣干雲,到落魄後的無奈和失落,廖凡將一個現實中的社會大哥,令人信服地活脫脫地演繹出來,層次感和成長線也都非常明顯。巧巧這個人物大約承載著作者相當深刻的一段往事和揮之不去的情感寄予,而劉濤的表演整體來說差強人意,但細節方面仍免不了刻意為之 。

三、影片中充斥著太多的隱喻符號,令觀眾根本就來不及會意和認同,倒是為影評人提供了很好的咀嚼素材



整部電影充滿了隱喻,但大多都很生硬。用關公雕塑隱喻江湖,是個不錯的點子,而不斷強調的純淨的火山灰,又在暗示什麼呢?還有那個沒有怎麼鋪墊就冷不丁冒出的三峽,又在暗示什麼呢?是想隱喻所有的東西都燒成了火山灰,並且像三峽那樣都消失在記憶中嗎? 看上去這是一部編導自己的江湖夢和江湖路,今天把它呈現來意欲與過去告別,或許吧。 (以上觀點和行文,部分內容採自筆者之前發佈的文章)


行者私享


胡是搞媒體的,媒體要不發表文章就罷了,要說幾句話,必須要有明確的觀點,要不然這就成了搗江湖了。

最近這個老狐狸呢,對賈樟柯的一本電影《江湖兒女》,發起來很猛烈的批判,認為他的現實主義作品充滿了負能量,讓人看了感覺難受。可以這樣說,如果說那本電影真的有這樣的效果,那我認為這本電影拍的很好,它觸動了你,他刺激了你,他讓你感覺難受了,這個作品就有力量了。老狐狸不喜歡,但是並不代表大眾也會不喜歡。

賈樟柯的回覆呢,回的很好,我現在正忙著呢,有空的話呢就回復你,如果說沒有回覆,也就代表著他沒有空,而不是看不起你這個老狐狸。那事情就讓老狐狸被動了。繼續罵吧,人家可能繼續忙著,沒工夫搭理你。不罵吧,人家又老不回覆你,心裡不痛快。哎,這就是看得出文人的水平,就是有那麼大的區別。所以應該可以想象到賈樟柯的那部電影《江湖兒女》是值得一看的。

老胡總認為他的社會是好的,當然我們也希望他這樣的一種感覺能夠持續下去。他可能希望的說,能夠通過不斷的去追捧那些他所認為好的東西來替代這個不好的東西讓自己增加一些資本,來進入到更高的水平。或者說呢,他即使保持在現有的水平上也會很不錯。人總是這樣,吃著大餐時,不會高興去看大光明眼鏡店門口那群要飯的。

不可否認,這個社會當中比他差的那一部分人的吶喊也好,痛苦也好,尤其是看到他們的痛苦,他會覺得你是拿了一塊臭豆腐往他鼻子跟前兒杵,壞了他茅臺酒的味。就這一句話來說,我想普羅大眾門該能夠認識到老狐狸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應該可以想象到他在文藝革的那年代屬於哪一派,很簡單的你就瞭解到了。文如其人不假。


大舟財經觀


我感覺賈樟柯對於胡錫進這次批評,實在是求之不得啊。

為什麼這麼說?

大家先看《江湖兒女》中秋節的票房情況。

自從9月21號週五上映以後,在中秋節小長假第一天票房還略有提升。但是小長假第二天票房就開始下跌了。而同時中秋節期間其它同檔期競爭對手,像《黃金兄弟》啊。甚至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票房都在增加。

大家看,第一天《江湖兒女》票房和《悲傷逆流成河》還持平。第2天,向來是爛片代言詞的郭敬明電影票房大幅增加一倍以上,第3天繼續提升,《江湖兒女》確實每況愈下。

雖然中秋節小長假賈樟柯這部電影票房有5000萬,已經超過了過去他所有電影過年票房之和。但是票房也就這麼點了。

中秋節過去,週二是第一個工作日,票房就大幅下跌到300萬,看樣子也就這樣了,後面票房肯定沒戲了。

但是想不到這時候胡錫進送上了一次神助攻。

胡錫進在微博上批評《江湖兒女》看了給人添堵,賈樟柯馬上就回應了。然後這個事情上了微博熱搜,成為了熱點。

大家看這個微博的轉發和點贊數,比賈樟柯這些天發的其它微博都高了一個數量級不止。

同時網絡上各方都對這個新聞展開了熱烈討論,有支持胡錫進的,有站隊賈樟柯的,但是這些都不要緊。一個人最怕沒人關注,有人罵,有人捧,這才會成為熱點啊。

大家看,貓眼上,9月26日這部電影的微博指數,微信指數和百度指數都大幅提升。

說明有更多人的因為這次罵戰開始關心這部電影了。也就是說因為胡錫進的批評,有更多觀眾關心《江湖兒女》了。

這對賈樟柯可是好事啊。

再看26號也就是昨天的票房情況。

對比之前25號票房情況

可以發現《黃金兄弟》跌了300萬,跌幅達到15%。其它幾個電影基本上都在跌,《江湖兒女》卻基本不跌。

如果沒有這次胡錫進的神助攻,估計《江湖兒女》至少也要跌10%以上,可能就跌破300萬了。

今天《江湖兒女》的票房還有可能提升。

所以賈樟柯真的要好好感謝胡錫進,這次廣告打得好啊哈哈哈。


梁鵬飛


《江湖兒女》確實在題材上是壓抑的,這是電影表現真實社會現狀的一種形式,並不是所有的電影一定要高於現實,很多現實題材的導演,就算是拍用演員演的電影,也是把故事放在真實的社會中去展開。

而真實的故事往往不是大敘事的,沒有強烈的動作,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更多的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表現出一種氣氛,達到電影的昇華。

我們通常把這種電影統稱為現實題材的文藝片,觀眾可能需要比較有耐心去欣賞這些電影導演從中要表達的意思,也就是要去猜導演的心思,那麼很多觀眾會覺得花錢進電影院還要花腦子思考,得不償失。

所以這也導致成本8000萬的《江湖兒女》,如今只有5000萬票房,雖然已經是賈科長最賺錢的一部電影了,但依然離收回成本還有一段距離。

至於《環球時報》總編輯的短評批評《江湖兒女》太負能量,太灰暗,給人心裡堵得慌。 雖然大聰不認同胡錫進對電影的評論,但在自由表達對一部電影喜歡與不喜歡時,胡錫進是沒有錯的,他當然可以不喜歡《江湖兒女》。

此外心裡堵得慌我是認同的,確實《江湖兒女》讓人看了心裡堵得慌,這其實可以當做一種讚美了,因為《江湖兒女》或許就是需要表達這樣的情緒給觀眾。 賈科長之後對胡錫進的評論逐條做了回擊,其實也說得很好,以小見大,指桑罵槐,影射了很多東西,包括何謂真實的中國,何謂帶著濾鏡看中國沉默中的大多數。

這些都很好,希望這件事情還有下文。


大聰看電影


我相信絕大部分答友肯定會堅定地站在賈科長一邊。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同樣的電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作為公眾人物,這樣直接用貶義詞來抨擊一部電影是不妥的。


之前看過賈導的不少電影,一些電影揭示了活生生的社會現實和人性,看起來有些揪心卻意味深長。基於對賈導的信任,我相信《江湖兒女》也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打算等週末立即去看。

喜歡賈導回應裡的一些話,真話是最大的正能量,見不得真話和真相,才是負能量。賈導還說,好人不一定好報。這個社會的現實就是如此,這樣拍成的電影才不是戲是生活。真實的生活才讓人堵得慌。

對於胡總,學法律的人常說雖然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捍衛您說話的權利。您有自由發言的權利,可是作為公眾人物,應該避免發表太過於傾向性明顯,可能代偏粉絲,給他人聲譽造成損失的言論。


律師獨角獸


之前看過《江湖兒女》的海報和預告片,很喜歡“江湖兒女”這個名字,以及海報裡廖凡那副“江湖吊樣子”,也準備看看這部電影。

但現在國內影視圈各種不正常現象,除了那些沒有任何演技的流量娘炮之外,還有偷稅漏稅,陰陽合同這些劣幣驅良幣的現象。即使影評界也是很多“關係戶”“吹捧”,像《我不是藥神》本身是一部好電影,但被影評媒體吹上天還是過了點。而最近《江湖兒女》上映後,有一些影評又“發瘋式”的誇獎,也是過了。

而《環球時報》胡錫進也去看了這部片子,他看的可能根本不是電影,他看的可能還是社會新聞天下大事,看完他又堵了,受不了缺少正能量的電影。胡錫進的正能量與《新聞聯播》基本相似,與胡鞍鋼的貶美也相似。但胡錫進更為詭異的是,他有兩套話語,無論面對何種境況都有說辭,也不知道他真信還是假信。

倒是胡錫進這一“批評”,賈樟柯的回應,給《江湖兒女》免費貢獻了一波宣傳,是啥劇情讓胡錫進堵得慌?我們要看上一看。

你看過《江湖兒女》嗎?感覺如何?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老胡現在都閒到有空看電影,發影評了?!中美貿易戰結束了?這時候不是該老胡各種編輯正能量文章,紛紛出籠,襲向美帝國主義,對美帝國主義的畫皮進行深刻揭露,對美國黑歷史進行深挖。組織各種宣揚我國威軍威的正能量文章,給人民以勝利信心的關鍵時刻嗎?

你老胡怎麼能跑去看電影,還是看一部負能量滿滿的的電影呢?(能不能私信我,跟我說說暴露鏡頭多不多?尺度大不大?)多少中國少年在等你老胡宣傳愛國主義呢,怎麼就丟下工作,跑去看個什麼破電影?要擱戰爭年代,這可是文宣隊跑到前線,把小竹板兒打起來,給各路戰士鼓勁打氣的時候喲,您跑去看電影了,美國宣傳機器可沒停下,人家在升級貿易戰,我們宣傳得力干將到好,跑了!



看電影去了!不是我就是奇怪,以前太平時候,老胡沒這看電影,發影評的愛好啊?難道說這一次老胡派不上用處,給上級丟一邊落荒呢?這是在婉轉的提醒領導注意,是在請戰呢?這麼說老胡也忒慘了點,老胡多忠誠一個同志啊?怎麼能這麼當夜壺一樣,用著爽,用完給人塞床下黑角落裡去不管呢?宣傳口多幸苦呀,老同志一定要照顧好,這幾天不能亂說亂動,不妨給安排到《故事會》去負責一些工作嘛。老胡這樣的老同志,一塊磚精神一定還是有的,會服從安排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1、胡錫進是有超千萬粉絲的媒體大佬,賈樟柯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名導演,全國人大代表,兩人在不同領域都非常有影響力,至於賈科長為何要回復胡錫進,也是有原因的


2 首先我們來看胡錫進對賈樟柯新片《江湖兒女》的質疑,是這樣的,大概意思就是說《我不是藥神》那樣的電影才是正能量,《江湖兒女》是滿滿灰暗的負能量啊

3 這幾天忙著宣傳全國到處跑的賈樟柯看後說有空就回復,這不,過了兩天,他就回復了,我們要不要逐條來解讀下(以下解讀僅是個人觀點)

一的意思是,電影表達的悲歡是不一樣的,如果全世界的電影都像《我不是藥神》那樣子,那也太乏味了吧,所以,要允許不同的電影有不同電影的表達

二的意思,其實仔細看,真的有點“您常年處於高位,怎知現實如此”的感覺,這一條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我不是藥神》代表的是實事求是的現實,《江湖兒女》其實也是實事求是的現實,在我看來,《我不是藥神》對現實的表現程度,遠遠不及《江湖兒女》,現實本來就是殘酷的,迴避也沒用

要真說負能量,如果胡錫進先生真去看了故鄉三部曲《小武》、《任逍遙》、《站臺》啥的,那三部,簡直比《江湖兒女》“負能量”不知道多少倍呢

三,其實胡先生可能沒看懂《江湖兒女》別墅鬧鬼的真正內涵吧,那裡的“鬼”,我個人理解是人心的鬼,心裡有鬼,才是怕鬼的最高境界啊。三的最後一句簡直是打臉不留指痕

四的核心是“選擇性複雜”的問題,我理解的是,我們其實把“複雜中國”挖透徹了,其實比什麼好萊塢寶萊塢都強

這三條真是有點酸喔,不過我在意的是第六條,胡先生啊,說電影就說電影吧,為什麼要把臭豆腐拉進來,這下好了吧,美食愛好者不會幹了

還是那句話,《江湖兒女》已經算是賈樟柯最不灰暗的電影了,或者已經是很妥協的電影了,如果胡先生去看了他《山河故人》之前的幾部片子,那估計要氣瘋掉。關於第十條,真的,我們在世間活得越久,就知道,做人不要太好人。賈科長這一條懟得非常高級,大意就是,您不是不相信因果輪迴麼,怎麼又相信好人好報了?嗯嗯,我個人覺得,這個世界,你不必做好人,但也不要做壞人,就夠了。

賈樟柯的電影都是平庸故事,但就是這樣的平庸故事,去了戛納,去了威尼斯,拿了很多獎,說明他的電影性是足夠的。至於“心裡有點堵得慌”,這句怎麼這樣熟悉,原來啊,很多人看《我不是藥神》後也不是這樣說的麼?很奇怪,我自己看了《江湖兒女》反而有一種釋懷,就是趙濤角色自己的釋懷,有一種“大仇已報”的感覺呢


4、賈樟柯對胡錫進的信,你可以說是為了票房宣傳的一種手段,也是對一個千萬級粉絲大V的商榷,有理有據,有禮有節,有文化的人吵架,都不帶一個罵人的字眼的,也是高級和高明瞭


映畫臺灣


翻看胡總編不久前的微博,他表達了社會不能總說正能量,必須接受負能量的存在這一觀點,可是短短几天后,他又開始怒批電影全是負能量,這翻臉翻的,堪比京巴。

正能量一次火了這麼些年,作為媒體工作者,深知宣傳正能量是工作所需,也是必須去做的,特別是國家級別的媒體,必須要起到引導輿論的作用,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因為這是國家需要的,管理需要的。所以,在報道時,必須要加上一層粉紅的濾鏡,而非無死角的真實。

國人愛看美劇、好萊塢電影、韓日電影,深知寶萊塢電影的越來越多,當然,它們中間也有不少是主旋律的、歌功頌德的、勸人向善的、好人有好報的,但是,它們都沒有忘記依託於真實、依託於人性的正常邏輯,而非口號化的、臉譜化的、樣板話的。

它們的電影中,可以有批判,可以有嘲諷,好人可以被打死的、壞人也是可以笑到最後的。我們的電影中,早戀總是不能成功的、小偷是不能講方言的、小三是不能上位的、警察必須是慧眼如炬的,所以我們的電影是一開始就能猜得到結局、判斷出絕對黑與白的,而缺失了真實世界中人性的“灰”,而這種灰色恰恰是真實的。

轉述週刊楊老師的一句話,“只有那些符合真實人性和人心的作品才能夠成功,而事先要求反應某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再根據此去羅織故事的方式永遠不會奏效”。

就衝胡總編的這句話,我覺得很多人也是值得去電影院裡看一看的,應為最起碼這是一部真實的片子,沒有粉紅濾鏡的片子,為數不多的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