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搶人政策大出。鄭州、西安、南昌、成都等等,天津更是發佈人才落戶政策一天30萬落戶申請。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我們揹著忙碌的皮囊在世間經歷風雨周折,渴求靈魂被安放,落戶+定居+教育+事業都在不斷地考量著,最終找到家的歸屬。而這個過程,正是生活給我們人生的答案。如果你還未找到答案,介紹一本好書《皮囊》。讓你在徘徊和迷茫中認識自己。
《皮囊》,是認識自己,也是認識生活。每個人都有著和別人與眾不同的故事,這些故事影響著我們人生設定的軌跡,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徘徊不斷深化。人生只有認識了自己,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生活卻是張這樣的答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下一個問題。
作者蔡崇達,本著對故鄉親人的情感,用一種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講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間故事。一個福建漁業小鎮上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這些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中一一體現。用《皮囊》這個具有指向本質意味的書名,來表達作者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切,同時也回答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
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讀的好書,在當代作者中,已經很難得見到這樣的好作品了。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筆寫故事,傳遞一些自以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達則是將自己的回憶撕開,毫不掩飾善與惡,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寫出這些文字,我想絕大多數作者都沒有這樣的勇氣。
首先,《皮囊》這本書中的很多情緒,倒真的是小鎮青年會更加容易產生共鳴。書中的故事大多發生在福建的一個沿海小鎮,寫到了殘疾的父親,堅韌的母親,童年的回憶,母親對於修建房子的執著,父親對於正常行走的渴望,最令人觸動的不是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和某種精神,而是蔡崇達在講述這些往事之時那種出奇的冷靜。這種冷靜來自於他的經歷,是從那片鄉土上傳承下來的某種精神,融進了他的血液。就像是書中講到的阿太那樣,一個倔強的裹腳阿太將我拉入了特有的閩南風情的小鎮裡,這個滿嘴無牙,說話漏風,堅持自己用小腳丈量小鎮街道的高齡老太,卻在不經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那個即使切斷了手指,也異常冷靜的99歲阿太看盡了世間的苦難與變遷,她說的這句話也是《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阿太的去世,留給作者內心的衝擊是巨大的,也是從第一個故事開始,註定了這本書悲情的感情基調。她在廚房將手指切斷了,都只是哎呀一聲,說沒事就是把手指切斷了,阿太是活得超脫之人。
書中寫父親母親的幾個故事背後,我可以想像出這個家庭所經歷的苦難和掙扎,可是蔡崇達沒有刻意去渲染任何悲苦的情緒,只是客觀地在陳述故事,剖析人物。當整個家庭陷入無邊無際的絕望之時,母親買了老鼠藥隨時準備自殺,結果被蔡崇達發現了,將老鼠藥拿出來說要不全家一起去死算了。我讀到此處時只覺得驚心動魄,可蔡崇達只是輕描淡寫地幾筆帶過,當你經常在死亡邊緣徘徊時,死亡似乎也不再那麼可怕。
書中多次提到神靈。我是一個從小接受著唯物主義思想教育長大的青年,年少的時候我也曾經義正嚴辭地斷言這個世界沒有神靈也沒有鬼怪,一切對神靈的崇拜都是屬於封建主義思想。過了很多年之後我才明白,神靈是否存在並不那麼重要,心中是否有信仰才更加重要,有信仰的人比起沒有信仰的人,在面對各種苦難時會擁有更加強大的力量。書中,母親對神靈的信仰,讓她在無數次的打擊之下,用瘦弱的肩膀撐住了這個家庭。
還有小鎮裡的幾個故事同樣精彩,張美麗,文展,兩個阿小,在現實生活中幾乎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最喜歡的故事是“天才文展”,小時候我們周圍總有那麼一個人簡稱別人家的孩子,用萬丈雄心走在義無反顧的路上,所有人都對他將來會取得的偉大成就深信不疑,可是二十年之後,這個人消失於我們的視野,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裡做著什麼樣的事情,反而是那些曾經默默無聞、從來不談論理想和事業、埋頭只做需要自己做的事情的人衣錦還鄉。
厚朴就是我們都希望成為的那種人:恣意而張揚,在人群中與眾不同,做不一樣的事情,過不一樣的生活,從不被現實所束縛,無論如何,即使去工地上砸石頭賺錢,也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因為生命的意義就是要燃燒,足夠精彩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所以要去經歷各種生命體驗,才不枉世間走一遭。
可是厚朴最終還是被現實打敗,退了學,四處流浪,回到老家,去一個偏遠的村莊教書,最後自殺了。所以說要想成功,就要壓抑著自己的渴望,在自己規劃好的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著,放棄了很多美好的時光,最後成功地抵達自己的人生目標。
《皮囊》這本書似乎在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麼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或許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有著和別人與眾不同的故事,這些故事影響著我們人生的設定的軌跡,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徘徊不斷深化。然而,有時我們忽略它們,或者逃避它們,因為人類本身有著追隨快樂逃避痛苦的本能,人生只有認識了自己,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才明白自己是與眾不同卻又是芸芸眾生的一員。人生際遇的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裡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
蔡崇達,1982年5月27日出生,泉州晉江人,作家、媒體人、創業家,國內非虛構寫作的踐行者,"南方國際文學周"聯合發起人。曾任職於《新週刊》、《三聯生活週刊》,24歲擔任《週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道總監,現任《中國新聞週刊》主編。首部作品集《皮囊》於2013年12月9日全面上市。
關注
[沃看畜牧]:農牧行業跨界學習的窗口閱讀更多 沃看畜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