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慶節:盛世華誕,舉國同慶

國慶節

國慶節,也稱國慶日、國慶紀念日,是指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節日,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或其他有重大意義的週年紀念日。在這個日子裡,每個國家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典活動。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2018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9週年紀念日。

今天国庆节:盛世华诞,举国同庆
今天国庆节:盛世华诞,举国同庆
今天国庆节:盛世华诞,举国同庆

慶祝一個國家的成立和誕生。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誌,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象徵著國家的正式成立。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人民的)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節慶典的四個基本特徵。

放假

1998年起國慶節是中國大陸的“黃金週”假期。國慶的法定休假時間為3天,再將前後兩個週末調整為一起休假,共計7天;中國大陸海外機構及企業則為3-7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為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為1日。

閱兵儀式

每逢五、十週年會有不同規模的慶典和閱兵,歷史上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週年、10週年、35週年、50週年和60週年的六次大閱兵。

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今,共舉行了十四次國慶閱兵。

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舉行了11次國慶閱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實行“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1964年國防部頒佈的軍隊列條令中,第一次列出閱兵條款。隨後,由於“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

1984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決定恢復閱兵,並於1984年國慶35週年時舉行大型的國慶閱兵式。

1999年,中共中央決定舉行建國50週年閱兵,於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大型的閱兵式。

2009年國慶節舉行建國60週年大閱兵。

熱烈慶祝建國69週年

國慶節快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