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那城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上海,顧名思義,與海密切相關。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在唐朝時,上海還在海里呢。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明朝時的老城廂。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嘉慶年間的上海地圖。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租界時期的上海地圖。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中葉的老城廂。已有700多年曆史的老城廂,位於上海城東南,由彎曲的人民路、中華路圍成,佔地約200公頃。它是上海城的起源地,而且從元、明、清到民國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上海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何為城廂?據史料記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為了防禦倭寇侵襲,這裡建造起了環城牆,城牆內稱“城”,城牆外熱鬧處稱“廂”。這就是老城廂名稱的由來。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80年代老城廂的老北門。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中葉:從浦東看外灘。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中葉:吳淞口海關。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869年:上海外灘近景。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中葉:浦東陸家嘴。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70年代的外白渡橋(Garden Bridge)。過去,蘇州河近黃浦江的河口,一直靠擺渡過河。而且有好幾個渡口,其中最靠河口的叫“外擺渡”。1856年,一個叫韋爾斯的英國人在外擺渡的位置造了一座木橋,就叫“外擺渡橋”。這座橋對外國人免費,對中國人則要收費,結果引起上海國人的反對。1873年,上海工部局在上游方向離“外擺渡橋”幾十米的地方也造了一座木橋,取名“公園橋”,供市民免費通行,所以市民又把它叫作“外白渡橋”,也就是toll-free bridge的意思。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這是1908年的外白渡橋。1906年,為適應有軌電車的通行,工部局將原木橋拆掉建鐵橋,並於1907年建成通車。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70年代的南京路。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80年代的南京路(之一)。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80年代的南京路(之二)。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90年代的南京路。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07年的南京路。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60年代的北海路,曾稱作六馬路。早期的上海的街道是編號的,這應該是洋人的主意。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80年代蘇州河上的新閘路石橋。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90年代的山東路。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世紀80-90年代的外灘。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福開森路(Route Ferguson,今天的武康路)上的洋人別墅。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02年:靜安寺路/南京西路(Bubbling Well Road)上的江海關。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07年,福州路。早年曾稱作四馬路。

第二章——那人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865年:街頭問斬。觀眾似乎對攝影鏡頭更感興趣。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70年代:三位女囚。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70年代:上海商家婦人。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80年代:老城廂的居民。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80年代:外國海員來上海的第一天。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90年代:洋人在上海的網球俱樂部。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898年:新來的外交官帶夫人上街體驗上海特色。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外國女士們也都有此好。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以撿拾菸頭為生的男孩。英文說明把他稱為“小癟三”,顯然有輕辱之意。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清末上海碼頭上的老年乞丐。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898年:一位華人富商坐洋車經過外灘。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身穿大清軍服的男孩。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清末法庭。大堂前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死刑犯的站籠。犯人只能用腳尖著地,直至力衰氣絕而亡。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898年:吸食鴉片的上海老爺。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02年:要過年了,福州路上的女人們換上了新衣。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07年:剛被押送到警察局來的新犯人。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女子學校的學生們。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李鴻章雕像。李鴻章(1823-1901)曾官拜相當於今天江蘇省省長的職位,上海歸他管。後來升官去了中央,又大力提倡洋務運動,對上海的現代化起過一定作用,因此上海人對他有好感,特此樹碑紀念。

第三章——商業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下半葉:虹口集市。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90年代的虹口集市,足見當時上海的商業活動已經相當活躍。那時雖然有外權的欺辱,但畢竟沒有戰爭,老百姓可以從容地討自己的營生。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下半葉:一品香飯店,既有中西餐飲,還可留宿。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鴻康錢莊。從招牌上看服務項目多多,金子銀子外匯都做。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清末頗具規模的紡紗廠。大都是童工。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80年代的美華照相館,生意已經做的相當大。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清末永盛號水果店。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清末鳥籠店。

第四章——市政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上海最早的雙排坐公交車。乘客滿員。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中葉:租界區馬拉的救火車。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十九世紀80年代:錫克警察和洋車伕。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最早的上海火車站,1898年開始經營淞滬線。1908年上海北站建成後便不復存在。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清末公共電話亭。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虹橋郵局。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898年:南洋公學。清政府為了洋務運動和籌建電報局,於1896至1898年開辦了南洋公學培養中國第一代電信人才。1921年該校改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至今。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02年6月:黃浦江上賽龍舟。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晚清時期的寧波會館。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耀武揚威的錫克警察。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08年:有軌電車。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08年:街頭灑水車。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晚清時期上海復旦大學的校門。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的事


1905年:約翰大學的校門。早年聖約翰大學比復旦大學更有名氣,它從十九世紀70年代美國人開辦的教會中學發展為大學,1905開始授學士學位。它擁有上海最早的圖書館,到1936年抗戰爆發之際藏書已達四萬三千多。1952年由於它“帝國主義性質”被關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