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冯玉祥这个人?

空格KE



冯玉祥是民国版的流民帅。


民国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其中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抗战爆发前“地方主义”盛行。


无论南北,如果不是当地人,很难能做到一省督军的位置,如果非本省人可以做到本身督军,通常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手里有重兵,可以压服全省。


第二,只是一面旗帜或者说傀儡。


蔡锷将军就是第二种情况,他两次担任云南督军,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住云南的军队;云南本省军队一直掌握在唐继尧手里。蔡锷也正是发现这种地方主义情况,所以才会很痛快的答应袁世凯让他北上任职的要求。


如果蔡锷将军真如宣传上所说,对于云南和滇军拥有巨大的威望,那么他在护国战争末期也不会抱怨滇军不听他指挥了:


滇军兵骄将悍,纪律气质远非数年前之比,已不复可用。……他们目下几乎要不听我的命令了。”


蔡锷是1913年10月离开云南,1915年12月重回云南的,离开云南仅仅2年零2个月时间而已。顺便说一句,在获得苏联援助以前,孙中山先生处境和蔡锷类似。


冯玉祥则属于第二种情况,如果我们仔细看冯玉祥和他十三太保的出身就会发现很有意思一件事,冯玉祥是安徽人,他手下最重要的将领差不多都是河北人,但是冯玉祥和他的部队却被称为“西北军”。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冯玉祥和他的军队本质,就像三国时期的吕布,吕布和他手下高顺、张辽虽然是并州人,但是吕布却从没有做过并州刺史,他的发迹在别处。


冯玉祥也是如此,他如果老老实实跟在曹锟、吴佩孚后面,也许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师长;但是他的野心让他不甘于雌伏在吴佩孚之下。


冯玉祥和他的手下很像从世界500强里出走的低级团队,虽然在世界500强看来,这个团队无足轻重,能力也就一般般,但是在小地方,这个小团队在世界500强里所学到的东西足够他们纵横了。


但是冯玉祥流民帅的身份其实也预示着他悲剧的未来,正因为无论在西北还是在河南,冯玉祥都像是没有根的人,所以他能残酷对待当地人来扩充自己的部队,阎锡山如果像冯玉祥对待西北民众那样对待山西老百姓,阎锡山能拉出上百万大军。



我们从西北“黑虎吞冯军”就能对冯玉祥的残酷略知一二。


而后来他的部下无论是河北的宋哲元还是山东韩复渠都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这足以说明冯玉祥的老部下已经充分从冯玉祥失败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


批评冯玉祥的人认为他一生狡诈多变,但这并不是冯玉祥一个人的问题,事实上历史上的流民帅从吕布到张献忠,他们都是如此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没有根基的,他们的根基只有军队,如果不能尽可能搜刮资源供给军队,一旦军队倒戈,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为了供养带给他们荣誉同时也是诅咒的军队,没有根的他们当然会抓紧一切资源。



不过这种流民帅失败也在于此,没有军队,他们就什么都不是;阎锡山没有晋军,但是他还有山西老百姓的支持,他可以随时在山西拉起一支队伍;而当冯玉祥手下的将领都在反对他时,冯玉祥政治和军事生命实际上已经终结了。


至于冯玉祥在西北军内提倡艰苦朴素,因为供养这支毒龙他已经很吃力了,他当然不能告诉这支毒龙可以天天大吃大喝,他必须给军队灌输“艰苦朴素”的思想,来减少自己的物质压力。


他之所以严厉对待下属将领,是因为相比其他军阀,冯玉祥拥有的只是军队,而没有地盘,他的军队和古代流民军没有区别,吃垮了某地后再换新的地方;因此军队是他唯一的财产,既然是唯一财产,那当然要看紧点。


克罗采和春天


冯玉祥(1882.—19481),中华民国高级将领,西北系军阀首领。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生于直隶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衔。他从士兵起步,由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师长一直做到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一生倒戈九次,被称为“倒戈将军”。

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康格庄。

袁世凯操练新军时,冯玉祥随军驻扎天津小站。袁世凯有个颇受器重的将军叫陆建章,他非常看好冯玉祥,认为冯玉祥必成大器,便亲自作媒,将自己的侄女刘德贞许配给冯玉祥。两人成婚后,生育了5个子女,依次取名为洪国、弗能、弗伐、洪志、弗矜。

1920年,北洋政府任命冯玉祥为北洋政府陕西督军兼第十一师长。冯玉祥接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遣散吴佩孚介绍来的那800多人,每人发给路费,哪来哪去。西安至今有个城门叫玉祥门。

抗战时期,冯玉祥在重庆等后方组织发起了广泛的支持抗战的献金运动,他四处奔走,多方筹集。缘于他的崇高威信,凡所到之处,无不献金踊跃。上至达官富商,下至贩夫走卒,都倾力捐赠,总计获得捐赠折合黄金40多万两。这是一笔了不起的庞大资金,蒋介石希望冯玉祥能全部交给国民政府军队。但冯玉祥却是将这笔钱一分为二,一半给共产党军队,一半给国民政府军队。蒋介石封锁抗日根据地,限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掀起反共高潮,目的是想灭掉共产党军队。而冯玉祥却将庞大的资金交给共产党,与蒋介石对着干,增强共产党的力量。蒋介石恨得咬牙切齿,但拿冯玉祥无可奈何。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军政要员均乘飞机还都,蒋介石也要冯玉祥乘飞机返南京。冯玉祥执意不肯,要蒋介石准许他坐轮船从重庆城顺江东下。他对蒋介石说,我们来重庆的时候,兄弟们、同僚们、朋友们一同而来。抗战胜利了,我们坐飞机走了,他们怎么办?我要和他们一起坐船走。蒋介石只得依从冯玉祥,由民生轮船公司的船只载着冯玉祥等2000多人离开了重庆城。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因不满内战独裁政策,遭到蒋介石的忌恨和排斥,被迫赴美“考察水利”。在美期间,冯玉祥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坚决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错误对华政策,并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从而展现了他一生最光辉的一页。

然而,就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之时,冯玉祥应中共之邀,不远万里转道苏联奔赴解放区,途中却“意外”地在黑海遇难,留下了千古遗憾。 与冯玉祥同住头等舱的四位苏共中央委员,三人遇难,一人重伤。李德全(冯玉祥夫人)经过抢救苏醒过来,但最先出去的小女儿冯晓达,却再也没有回来。

苏联解体后,许多档案资料皆已解密公开,但仍未见到当年的那份调查报告。这使冯玉祥遇难的“真相”至今仍然扑朔迷离,也许永远是一个历史之“谜”了。

如何评价冯玉祥?有人称赞其为爱国将军,也有人斥其为彻头彻尾的军阀。一生倒戈九次,百变军阀!


书房记



冯玉祥这个人不好评价,我们熟知的关于冯玉祥的标签是“倒戈将军”、“五原誓师”、“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死于海上”,他似乎是辉煌的,又似乎是落魄的,很多人说他是爱国将军,可是很多时候他看起来又像是个苦心钻营而不得的投机分子。是褒是贬,只是对于他的所作所为的理解,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我看来,冯玉祥是没有政治立场的,与当时的多数军阀一样,他更偏重的是自己那三分地的收成、利益。


“倒戈将军”

冯玉祥“倒戈将军”的名号目前有两种相对主流的说法,一是他曾三次倒戈,倒清政府、倒直系以及倒蒋介石;一是他曾八次倒戈,倒清政府、倒袁世凯、倒段祺瑞、倒曹锟、倒张作霖、倒北洋政府、倒共产党、倒蒋介石。当然,八次倒戈更能印证“倒戈将军”。冯玉祥的每次倒戈应该是经过算计的,清政府风雨飘摇,国民革命的号角越来越响,武昌起义的成功必然引发骨牌效应,导致清政府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只是他没料到他会失败;袁世凯称帝,国内一片哗然,讨袁呼声宛如海啸,他意识到袁世凯必将失败,所以在奉命镇压护国军的时候,和护国军相互勾搭;冯玉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五原誓师,并参加北伐战争,最后经过与汪精卫、蒋介石的会面后又实行反共政策;冯玉祥联合阎锡山等人发动“中原大战”,反对蒋介石,意图取代蒋介石的位置,最终兵败。

冯玉祥的这几次“倒戈”无疑都是经过精心算计和权衡利弊的,只要“倒戈”更有利于他日后的发展,只要更符合他自身的利益,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倒戈,无论被倒戈的对象是谁,虽然他这几次倒戈的背后也有标签,诸如革命、护国等等。


“将溥仪赶出紫禁城”

在直系大佬吴佩孚和奉系老总张作霖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冯玉祥终于按捺不住野心了,急忙忙率军赶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在这场政变中,有一事最为书本所称道,那就是将满清那位已经逊位了的小皇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从此彻彻底底终结了那个躲在故宫里仍行满清旧制的小朝廷。常常有人问,为什么满清不学蒙元那样逃回老巢,为什么辛亥革命成功了却仍然保留满清皇帝尊号并且优待他们,这是有政治联系的。我们必须要在法理上继承并拥有清朝的版图主权,而不仅仅是汉十八省,以“优待”的利益束缚满清皇室的复国思想,再以紫禁城捆绑住满清皇室的人身自由,这是一种温和的、反弹最小的囚禁方式,让他们即使有恢复满清的想法也无法付诸行动,从而维护版图的完整性。

冯玉祥逮住了机会回北京发动政变,推翻了当时的北京政府,然后又为了标榜自己的革命意志并宣传自己的名声,将溥仪赶出了故宫。溥仪身为满清皇帝,在满清遗老中的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日本最终得以利用溥仪当惯了皇帝的心思和影响力,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这个傀儡政权,达到了分化中国版图主权的目的。为什么当年袁世凯、孙中山他们这些老总没去做这件事,冯玉祥可能都没想过,难道孙、袁他们真的只是将“优待”作为清帝逊位的条件?以袁世凯当时的实力完全可以轰了溥仪这帮满清皇室,可是此后却必然会遭到满清不遗余力的反扑,这是不利于当时的局势的,结果冯玉祥却把恶果让国家吃了。


冯玉祥的结局出乎意料。

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以后,这个时期不用我说,我们也知道蒋介石当时的处境是越来越难的,冯玉祥在美国开始发表文章抨击蒋介石的独裁以及他发动内战的不义之举,声援国内民众的反蒋热情。后来冯玉祥在坐船归国途中,最终因为轮船失火而身亡,是意外还是人为,至今是谜。

冯玉祥赢得了“爱国将军”这个好名声确实很不容易,过程也很曲折,但是他太过钻营了,我反正很难对他的行为产生好感。对于他的评价,我们也不能走极端,既不能盲目夸大他的功绩,也不能全面否定,毕竟对于中国革命的进程他确实是有贡献的,或许不褒不贬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吾与吾国


冯玉祥和其他的军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冯玉祥完全是一个布衣将军,他是从士兵做起,靠着自己的能力与对时局的把握,一步步由排长干到师长再干到西北军阀。

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人,一步步走到军阀的位置,冯玉祥可谓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据有人统计,冯玉祥从政从军以来,前后九次倒戈,反清政府,反袁世凯,反段祺瑞,反吴佩孚,反张作霖,反共产党,反蒋介石,基本上和冯玉祥沾边的,没有他不背后捅刀的,真是踩着别人的尸体上自己位。

关于冯玉祥的倒戈,已经说了很多次了,本篇答案史论纵横就不说冯玉祥倒戈的事了,单说冯玉祥的阴谋思想。

不是我一个人说冯玉祥是一个阴谋家,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林彪说彭德怀是“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

那么,冯玉祥到底是如何实行阴谋的呢?

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阵前倒戈,率军返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导致直系的打败,恨的当时直系中的第二大佬吴佩孚直咬牙,非要干死冯玉祥(事实证明还是吴佩孚死的早)。

除了囚禁曹锟,冯玉祥还赶走了溥仪,针对这件事,很多人认为冯玉祥大义凛然,甚至还和挖了慈禧墓的孙殿英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你干的是死的(指盗陵)。”

很多人都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上给于支持,但是,他们二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获得财富,冯玉祥在赶走了溥仪后,从紫禁城里大量收刮财富,按照冯玉祥的说法,

他抢的活人的财富,孙殿英抢的是死人的财富,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正是有了这笔军费,冯玉祥才能迅速做大,并且在这一段时间,积极谋划了很多“大事”。

一件事是策反郭松龄反奉,1925年底,在冯玉祥的鼓动下,郭松龄联合冯玉祥、李景林一同反对张作霖,三家结成同盟,郭松龄先行出关,冯玉祥和李景林随后做策应,但是郭松龄出关后,冯玉祥就开始要谋求李景林的地盘,于是双方先打了起来,致使郭松龄孤军奋战,兵败被杀,给日本扶持的奉系军阀给与了沉重的打击。

还有一件事就是,刺杀收复外蒙的民族英雄徐树铮,在中国敢称民族英雄的真的没有几个,徐树铮算一个,徐树铮作为段祺瑞的手下,其实也是亲日派,是皖系和奉系都有关系的一个人物,徐树铮的政治思想和作为,第一就是协调北洋军阀武力统一南方(指苏联支持下的广州国民政府),第二就是外蒙不可独立。死之前就是想让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讲和,一起对付冯玉祥,因此,冯玉祥在1925年底刺杀了徐树铮。

但是,有些事做的太绝,反对你的人就多,1926年1月在直奉联合进攻下冯玉祥被迫宣布下野。

下野后的冯玉祥3月份到苏联考察,5月份到达莫斯科,7月份回国,9月份五原誓师,然后就拉起了一致将近五十万人的队伍你说冯玉祥是去苏联考察,还是苏联考察冯玉祥。

正是在苏联的支持下,冯玉祥才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但是苏联为何会支持冯玉祥呢?

苏联和中国的核心矛盾第一个是东北的中东路问题,第二个就是想要吞并外蒙,因此,在这两个问题上,无论北洋军阀的直系、皖系、奉系都跟苏联是对立立场,但是冯玉祥策动郭松龄反奉,打击张作霖;并且刺杀徐树铮(当时徐树铮已经没有兵权了)。

注意时间节点,策划郭松龄反奉在1925年11月份左右,刺杀徐树铮在1925年12月30日,赴苏联是在1926年3月,你认为这是巧合吗

也就是,当时冯玉祥在获取苏联支持时,一定是同意了苏联的某些要求。

基于以上这些分析,冯玉祥的爱国在某一时间段其实是缺失的,并且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阴谋家!


史论纵横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有“基督将军”、“爱国将军”、“倒戈将军”称号。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原籍安徽省巢县 (今安徽合肥市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兴集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17年张勋复辟时率部入京击溃张部。1921年7月后任第11师师长、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辞职。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军联军(后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48年1月1日被选为民革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1948年7月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因轮船失火遇难。

冯玉祥曾多次谋害政敌,张建功、郭坚、马廷勷、徐树铮等人均为其所暗杀。

1917年冯氏皈依基督教并受洗,还利用宗教力量来控制军队,故有“基督将军”的称号。

冯玉祥虽身材魁梧,但胆子极小。曾在抗战中与其共同作战的张发奎、白崇禧等人,均在回忆录中叙述冯因过度惧怕日本空军空袭而闹出笑话之事。

由于冯氏一生中时常背主倒戈,因此有人将其字“焕章”改为“换章”(换章意即打麻将换牌之意),以讽刺其经常倒戈的行为。他还有“倒戈将军”和“植树将军”的称号。

对于冯玉祥的倒戈次数,目前已经有很多历史学家和研究者进行更正,冯玉祥一生倒戈的次数准确的应该是八次,依次为:

第一次 滦州起义 倒满清

第二次 护国运动 倒袁世凯

第三次 武穴停兵 倒段祺瑞

第四次 北京政变 倒吴佩孚

第五次 反奉战争 倒张作霖

第六次 五原誓师 倒北洋

第七次 国共分裂 倒共产党

第八次 中原大战 倒蒋介石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纵观其一生,在军阀混战时期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绑架暗杀政敌,充满对军队地盘的执着和对权力的渴望,是典型的旧军阀行径。

抗战爆发后,虽然在军事上不再有大的作为,但其一直坚持着抗战的主张,并且为民族大义不再执着于个人得失,积极拥护国民政府,奔走于各种抗日活动,不失为一个爱国军人。


官破晓


近代以来,如果要做一个关于哪个历史人物最善变的评比,小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投冯玉祥一票。也许喜欢冯玉祥的人会认为冯是与时俱进,讨厌他的人会认为冯是四处投机,冯玉祥这个人太复杂,以致于中国近代史上完全找不出第二个像冯玉祥一样的人,他几乎参与过所有的主要的政治势力,也背叛过各个政治势力。

冯玉祥的个人称号之多,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并肩的。因为信仰基督教(谁也不知道真信还是假信),冯玉祥被外界称为“基督将军”,因为多次倒戈,冯玉祥被称为“倒戈将军”,因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极大的民族气节,也因此被称为“爱国将军”,其人之复杂,之多面,非常人所能及。

冯玉祥参加过辛亥革命,并且在促使清帝退位的关键性事件“滦州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1924年还一手策划了软禁曹锟和驱逐废帝溥仪的“首都革命”。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他在北方组织国民军,策应北伐军的北伐,并为北伐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国共合作时期,他一度与中共保持良好关系,但是在蒋介石宣布清共后,冯玉祥也在关键时刻宣布反共。这一点也是他后来最受到非议的。

作为西北军的老大,冯玉祥是反复无常的,因此西北军的属下们也有样学样,像石友三就是一个经典明证。

不过,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冯玉祥还是起到了许多积极作用的。抗战期间,他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在调和国共关系,坚持抗战方面有很大作用。不过,冯玉祥性格上面也是有许多缺陷的,比如他非常胆小,常常在面临日机轰炸时,不顾其他,直接躲起来。

不过冯玉祥出生平民,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高级将领,其奋斗的历程的确是非同寻常的。对于这样复杂的历史人物,我们只能说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吧。


青年史学家


关于冯玉祥其人,大陆官方的正式评价非常高,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著名爱国将领。

但在民间,对冯玉祥则是褒贬不一,褒之者称其为民族英雄,贬之者称其为倒戈将军。据有心人统计,冯玉祥一生共倒戈八次,第一次 滦州起义倒清朝;第二次 护国运动倒袁世凯;第三次 武穴停兵倒段祺瑞;第四次 北京政变倒曹锟、吴佩孚;第五次 拉郭松龄倒张作霖;第六次 五原誓师 倒北洋政府;第七次 国共分裂倒共产党;第八次 中原大战倒蒋介石。

评价如此截然相反,真实的冯玉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讲两个冯玉祥的小故事,各位朋友自己琢磨、判断吧。

第一个故事。1936年,冯玉祥从山东泰山移居南京,就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冯氏此职,地位虽隆,实际上却什么事也没有,他不甘寂寞,便邀请左翼经济学家千家驹为他讲授“中国财政问题”。冯玉祥听课非常认真,每天都做笔记,讲完后,冯玉祥还将千家驹的讲稿要去,说要研究研究。后来《冯玉祥在南京》一书出版,书中赫然有“中国财政问题”一文,署名“千家驹先生讲,冯玉祥笔记”,但据千家驹透露,冯氏笔记全文与其讲稿一字不差。

第二个故事。冯玉祥非常俭朴,他喜欢用山西一家瓷器厂烧制的土瓷。1933年,冯玉祥在山东泰山隐居,他不用上好的细瓷,专用粗瓷大碗。为了这个爱好,冯玉祥专门派人去山西采购土瓷。据其手下透露,山西土瓷的价格虽然便宜,但距山东路途遥远,加上采购人员的差旅费、运费以及其他花销,费用远远超过山东当地最好的瓷器。抗战期间,遍地烽火,全国军民都在浴血奋战,交通极为不便,冯玉祥每次外出,都自带大量的粗瓷用具,以示自己的俭朴——但冯玉祥忘记了一个问题,运输这些粗瓷的费用比在当地买细瓷都贵。

这两个故事都出自著名文史学者傅国涌先生的《民国年间那人这事》一书,傅国涌是位严谨的历史学者,他的考证必有出处。

可见,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都具有两面性,任何人都是如此。


民国年间那些事


冯玉祥,安徽巢湖人。昔日他曾赶走、赶跑深居清廷、清宫里的晚清、清帝宣统帝溥仪,真可谓大快人心的民族英雄。

后来,经多方面经营,乘隙而入,斡旋、投机钻营,身居国民革命军西战军将领要职,身居简出,投机取巧钻营,身兼国民革命军西北军总司令。五原誓师,挥戈西进,窃取西北军高级将领要职,进驻西安。抗战时期,凭借自己在西北人民中的威信、威名,积极组织募捐,支持国人抗战。将所募得的40万两黄金一半上缴给国民政府。另一半给全力支持抗战中的共产党人。后不满蒋氏集团的独裁统治,被迫远赴重洋美国出国考察。不满美国政府支持的蒋介石打内战,由美国经前苏联回国途中,飞机在苏联境内因飞机发动机发生了故障,飞机遇事遇难。冯玉祥一生中,九次倒戈,覆手为云,翻手为雨。一生中,真可谓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是心非、见风使舵、狡兔三窟、反复无常的小人得志的资深的老牌军阀。暗杀徐树铮,致使外蒙156.65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沦落,脱离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和掌控,取得了自治独立至今,他又是14亿中国人民千夫所指和唾弃、唾骂的民族汉奸,历史罪人。他的所做所为和骂名,永远都定格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臭名昭著,罪不可赦。成为民族历史的大罪人和民族的败类,罪不可恕。西北军的耻辱和最大的汉奸、卖国贼。

现如今的蒙古国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铁矿和石油、天然气等矿藏,日本跟韩国正在争相开采,掠夺和窃取外蒙古的煤和铁矿的储存储量,而我堂々泱々的中国只能是望而却步,只有望梅止渴的份儿了,……

瞪眼,干着急了,……

L:2018年1月21日。


回忆19561


在那个年代,就是百姓人家逃荒也要收拾一下。欢迎关注耕读先生。



小编对冯将军最不满的是“令末代皇帝一小时离开故宫”,在心底一直觉得有点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意思,说到大的方面,这也是后来“伪满洲国”建立的一个主要原因。冯将军出生和成长在清朝光绪年间,后来冯的部下又去“清东陵”挖了人家祖坟。



拍电报、发通电,孙中山先生到了北京他又避而不见,在国家利益面前不放弃个人欲望膨胀,积极发动中原大战,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试想假如冯登上最高权力宝座,他和他的那帮手下能把国家治理好吗?



抗日战争爆发,不以大局为重,不以团结为要,大白天提着灯笼去见蒋介石,他这行为在小编来看俨然是举着“正义”的大旗,损害总统在三军的威望。

更多精彩回答,请关注耕读先生。


耕读先生


冯玉祥是经历晚清、民国及民国结束后三个时代的军事人物。军事能力很强,他符合拿破仑的一句话: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冯玉祥从士兵一直升职到将军,可以算个好士兵。那么他算不算一个好将军呢?他获得过三大抗日勋章。所以从军事战绩上讲,他是个好将军。

但是,他在政治思想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他一生倒戈八次,从来以杀熟作为发家的主要手段。间以暗杀、盗墓等等手段排除异己抢夺资源。说的好听一些,他在政治上比较幼稚,没有稳定的价值取向。

我个人认为,他左右摇摆虚假投诚可能是命运决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从十一岁就当兵占饷。当时为了跟其他人抢这个恩饷兵额,征兵管带在不知道冯具体名字的情况下临时编了“冯玉祥”这个名字,填入冯的履历,从此就诞生了冯玉祥。冯玉祥比哪吒厉害,哪吒生下来三岁,冯玉祥生下来十一岁。其实冯玉祥原名叫冯基善。冯玉祥得到兵额后,开始背起书包上学校的生活了。

换句话说,冯玉祥当兵是假的,名字也是假的。但冯玉祥幼小的心灵经过虚假的浇灌茁壮成长起来了,为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就是好事情。

我举个例子。比如第二次直奉大战的时候,属于直系的冯玉祥担任第三军总司令。他一直带着自己的军队观望。本来张作霖的奉系打的不错,但后来直系吴佩孚冲到山海关前线后,直系有了获胜的机会。此时,张学良用五十万银元贿赂冯玉祥(这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有记载),然后冯玉祥以反对内战、反对贿选的名义倒戈,并把民国总统、直系领袖曹锟软禁。直系大败,奉系入关执政。

这种倒戈只是冯玉祥的one of the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