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每年中秋,在赏月时,我都会给孩子讲一个和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昨天傍晚,正当我盘算着今年讲什么故事时,婆婆带着女儿散步回来了。猪猪一见到我,就哇地哭出来:“妈妈你骗我,刚才小胖说嫦娥姐姐其实是个癞蛤蟆,好丑好丑的癞蛤蟆,呜呜……”

对于猪猪这么大的反应,我有点惊讶,赶紧一边安慰,一边回想我去年给她讲的故事。去年我们确实讲了嫦娥奔月,不过讲的是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话说后羿射日后,一夜爆红,顺带收获了爱情,娶了嫦娥。

正所谓“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养不起你”,为了维持生计,后羿常常出去“搬砖”,干起了他的老本行——狩猎。很多小伙子跟着他学艺,包括一个叫“蓬蒙”的坏蛋。

一天,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吃了这药,立刻能上天做神仙,但是药只有一人份。英雄难过美人关,后羿只好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可不巧的是被蓬蒙偷窥看到了。

三天后,蓬蒙就趁后羿不在时,闯进后院,磨刀霍霍问嫦娥:“你,要命or要药?”

机智如嫦娥,为了两样都要,转身拿出不死药一口就吞了下去。 刚吞完,她就感觉身子轻飘飘的,"XIU"地飞向天空,定居在了月亮之上,成了最美的神仙姐姐。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去年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还带猪猪去辨认月亮上的隐约影子,问她像不像个美丽仙子。猪猪看得入迷,此后就喜欢上了月亮。还问了我好多嫦娥姐姐怎么生活的问题。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可是今年,她竟然听说到了嫦娥的另一个形象是癞蛤蟆。从美丽的仙女到丑陋的癞蛤蟆,这落差太大了,叫孩子该如何接受呢?

于是,我必须找资料给她讲讲嫦娥奔月的另一个版本了。

弈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后汉书·天文志上》刘昭注引张衡《灵宪》


这个版本的前半部分也是说嫦娥拿到了不死之药,不同的是她在飞天之前去占了个卦。占卦结果是吉利的,不过算卦的也提醒嫦娥:“在飞天过程中,天色会变暗,你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不必害怕,只要镇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听了这话后嫦娥就放心了,两眼一闭,把药一吞,纵身的瞬间,她就开始变成了一只蟾蜍,也就是癞蛤蟆。

变成癞蛤蟆之后呢?大概就是和月宫里的小兔子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吧……

为了验证这个美女变蟾蜍的故事,我继续查找资料,看到汉代有画像石刻《嫦娥奔月》拓片,里面确实画了嫦娥在奔月过程中的变化——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画中左边圆的是月亮,月亮中有一只蟾蜍,右边飞的是嫦娥。她上半身是人,下半身从腰部已经开始“变态”了,长出了两条腿和一条长长的尾巴。所以她应该是一边飞天一边变身的。

另外,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载:“月中之兽,兔、蟾蜍也。”意思是月宫里的两种动物就是兔子和蟾蜍。

诶?等我再看看月亮上的阴影,还真有几分相像。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发挥下想象力,就更加像了……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把故事理清后,我给猪猪讲了一遍。可她听完后,还是带着哭腔问我:“可是谁那么坏, 非要把漂亮姐姐变成丑癞蛤蟆呢?它那么丑,我讨厌它。”

我想这是个教育孩子分清美丑和善恶之间关系的好机会,就跟她说:“我们不应该因为一种动物丑就讨厌它哦,癞蛤蟆其实也很受欢迎的,它是种吉祥动物。因为古代人认为它能活三千年,是强健、长寿、多子、多财的代表呢。比如我们逛街时,有些商里也会摆一个铜做的金蟾,意思是有了它就会有很多钱哦。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猪猪又问:“那意思是把嫦娥变成癞蛤蟆也是件好事吗?”

我回答:“可以这么说。不过嫦娥的故事版本还有很多,以后慢慢给你讲。但无论她长什么样,现在我们大家都认为嫦娥温柔、美丽、聪明、善良,你还是可以继续喜欢她的呢。

安慰完女儿后,我自己也思考了下,其实神话本身是种想象力的产物,没有什么唯一准确的答案。但是带孩子去读神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孩子去探究世界的起源,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学习中国文化的极佳途径。

这个中秋,除了吃月饼,多给孩子讲讲古老的神话故事吧。

中秋节,嫦娥为什么变成了癞蛤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