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張藝謀的美學盛宴

在網上一查,才發現張藝謀導演如今已經68歲了,用傳統的說法就是,即將步入古稀之年。大部分普通觀眾已經習慣張藝謀、徐克、陳凱歌這樣的導演在觀眾的視線中忙碌,卻忘了他們也將頤養天年。

電影《影》,張藝謀的美學盛宴

按理說,老謀子在電影上的造詣已經超過了眾多導演,08年奧運會開幕,坐穩了“國師”地位,也可以功成名就隱退江湖,然而他還是每年沉醉於各種節目、電影的製作。他是熱愛藝術的,觀眾也明白這點。

電影《影》,張藝謀的美學盛宴

張藝謀上一部電影《長城》,啟用了眾多流量和人氣演員,邀請了國外巨星參演。老謀子迫切地想將中國文化帶向國外,這是他從很早就開始做的。然而《長城》劇情浮誇,所謂的“中國文化”也沒有很好地展示,觀眾們大失所望,對老謀子的信任也打了個折扣。

在電影美術造詣上,國內沒幾個導演能和張藝謀媲美。從成名作《紅高粱》開始,張藝謀就很完美地運用了純色對比展現畫面,這個優點在《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等經典電影發揮得淋漓盡致。

電影《影》,張藝謀的美學盛宴

如果說03年的《十面埋伏》還可圈可點算得上優秀作品,那07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觀眾對張藝謀失望的開始。08年北奧開幕式是張導的藝術高點之一,後來《長城》又被評“江郎才盡”,他也和馮小剛一樣,懟觀眾“評價雙標”。

藝術創作向來不缺少質疑的聲音,但創作者如果不沉澱反省,也很容易走進孤芳自賞的迷霧。筆者相信,長城口碑冰點、張導回懟觀眾之後,他自己是有思考的。《影》這部電影從劇本開啟到宣傳之前,都相當低調,也足以證明張導厚積薄發的決心。

《影》的效果相當讓觀眾滿意,豆瓣開盤便是國產電影中的高分7.7,上映一天之後,分數穩定,好評不斷。可以說,這是一部中國人才能深刻體會的美學電影,張藝謀完美地發揮了自己的長處:美術與音樂。

陰陽黑白,琴瑟簫,水墨畫卷,這些是中國人熟悉的傳統文化,也對應著故事中的人物。張導放棄了深刻隱晦的敘述手法,選擇了直接了當的話劇演繹、故事雖然簡單,但如同一壺清酒,回想意味無窮。

陰陽關係完美對應了人物處境,在一片或朦朧或清晰的黑白水墨中,血的鮮紅卻顯得讓人刺眼。這些都不禁讓人回憶起在《英雄》中,黃和紅色的交輝相應。觀眾終於可以放鬆心情,讓自己的思緒跟隨電影的節奏走。

音樂更是決勝關鍵。張藝謀選用琴瑟簫作為基礎樂器,也分別代表了三個主角。如果說,外國人勉強能知道水墨的美,他們不一定能欣賞音樂的意境。中國人從小到大背誦的古詩詞和典故中,琴瑟簫是常客,琴代表孤獨,瑟代表哀怨,簫則是悲涼。琴瑟彈弦,人物內心跌宕起伏;簫聲奏起,每個人都是一場悲涼。

電影《影》,張藝謀的美學盛宴

水墨電影,水墨畫卷。張藝謀畢生都在創作蘊含中國文化的電影,他的風格甚至可以說單一,但他在自己的風格里打造出了極致。中國文化只有一種說法嗎?它可以是陳凱歌的濃墨重彩,可以是馮小剛的樸實深刻,也可以是周星馳的黑色幽默,可以是徐克的快意恩仇……而關於美,有一種是張藝謀的水墨琴瑟。

《影》這部電影的拍攝,作為普通觀眾絲毫不知,在鄧超夫婦在微博上開始宣傳的時候,咱們才得知了一些拍攝上的事情。鄧超為了在電影裡演出兩種姿態,不惜體重起伏40斤,鄭凱在開拍前也專門學習了書法。演員們的努力更提升了作品的完成度。


電影《影》,張藝謀的美學盛宴

美中不足的還是故事本身,中國電影最大的缺陷在於編劇。張藝謀在製作劇本時便已經預料到故事會降低口碑,但他還是堅持了這個故事。可以說,配置包括演員的表演,遠遠超出了劇本,大大提升了分值。

但如上面所說,故事仍是一壺清酒,回想起來,可評價的仍是很多。例如小艾明知子虞已經知道她的背叛,仍與他琴瑟協奏,兩人都充滿了憤怒;青萍和楊平兩人本應該是歡喜冤家,卻在第一次見面之後相殺而亡。結尾的處理也非常有趣,到底是誰殺了境州的母親,是沛王,還是子虞呢?

“我是誰?”

子虞說:“你是境州。”

“我是誰?”

小艾說:“你就是你。”

田戰問:“你是誰?”

境州說:“我就是都督。”

張藝謀已經老了,他還在以匠心打造屬於中國的文化電影。張藝謀老了,中國電影卻正直青年。《影》是一部大篇幅運用中國古文化元素的電影,它是千禧年後屬於張藝謀的創新,張藝謀的美學盛宴,作為觀眾很幸運看到這部電影。未來呢?我們能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