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IP高地之战,国内主题公园如何奋起力博?

如何将IP有效的结合到主题公园线下体验中,来吸引客流提升体验,延长产业链价值?

纵深:IP高地之战,国内主题公园如何奋起力博?

随着2016年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园,以及环球影城等一批具有国际IP(即知识产权)或IP授权的主题公园在中国落户,中国主题公园行业由此掀起了一波IP捆绑的热潮,无论自然类还是科技类的主题公园,都谋求打造IP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创造新价值链,2016年也因此被为国内主题公园的IP元年。"主题公园+IP"在国外已经有了成熟的模式,IP可以说是围绕内容,势能,口碑,粉丝,变现,产品而打造的系列亚文化,但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品牌主题公园对产业链的开发明显不够,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即使在全民旅游热的当下,国内绝大多数主题公园却任然在门票经济上苦苦挣扎,如今,当IP热已从文学影视向主题公园延伸,属于中国主题公园的IP时代正在到来。如何将IP有效的结合到主题公园线下体验中,来吸引客流提升体验,延长产业链价值?结合国内外主题公园IP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主题公园一些跨界IP打造的成功案例,或许能让更多人对主题公园该如何正确利用IP,创造新的价值链,有更深刻的了解。

纵深:IP高地之战,国内主题公园如何奋起力博?

IP不是“万能钥匙”

当下是IP发展的黄金时期,主题公园借势IP拉动了市场热度,然而,如何能够将优质的IP主题公园产品结合,延展深化和游客体验落地才是重点,为此,各家纷纷布局。据调查了解,已经拥有《熊出没》强势IP的华强方特,今年便计划募集资金4亿—5亿元,进行文化产业的并购,希望继续加强IP储备,具体的投资领域从影视动漫,特效制作,秀场表演,IP运营等与公司主业相关或互补的产业链领域。同样在IP上发力的杭州宋城演艺也在不断通过投资深耕布局。

从手段上看,当下国内主题公园主要是通过资本以及轻资产输出等方式涉足IP收购,运营以及授权投资提升IP,此外,还有通过引进共同属性的IP进行品牌共振,形成优势互补跨界合作的方法,其中较典型的当属正在上海加紧建设的海昌海洋公园,据了解,围绕着海洋主题文化,2016年,海昌海洋公园在华语电影《美人鱼》中成功进行品牌植入,并结合冬季冰雪节活动在旗下公园主题公园推出“海昌南极童话村之冰雪美人鱼”等,将IP与应营销深度融合,同时,在今年暑假,《冰川时代5》,《海洋之歌》等电影纷纷与海昌海洋公园展开品牌合作,双方共同打出IP合作的“组合牌”,收效尚佳。从海昌海洋公园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主题公园积极探索与热门IP的跨界合作,开创及完善多元化的主题类型及娱乐产品,已成为拓展IP的重要环节,因此这能够有效提升双方的的产品吸引力,因此这能够有效提升双方的产品吸引力,游客体验感及文化互动性,而整合IP成功与否,关键还要看结合了哪些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相似得到内涵,可以形成共振的品牌IP,符合主题公园本身的文化底蕴与内涵,这理应成为一个主题公园的“灵魂元素”。

IP再热,主题公园应用时都要找准恰当的落脚点,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品牌将不再满足于常规的IP营销套路,主题公园在顺应市场,迎合受众时,也要不断挖深IP精神核心,勇于尝试更创新的玩法,或许这样才更容易带“活”品牌。

纵深:IP高地之战,国内主题公园如何奋起力博?

创造自有IP是大趋势

主题公园与IP合作的模式成功地吸引消费者的关注,然而随着IP营销越来越热,热门IP已逐渐成为稀缺资源,众多品牌同时捆绑于同一个IP的现象只会更多,在这样的环境下,主题公园打造自有IP将成为大趋势,也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从迪士尼塑造全新IP的经验来看,迪士尼塑造全新IP的经验来看,迪士尼乐园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正是立足于自身创新的动漫形象已经长期传播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在周密策划下,新的IP不断通过媒体和网络等平台传播,在形成新鲜血液同时,也将迪士尼本身塑造成为世界级的强势IP ,也就是说,只有创造自己的IP,讲自己的故事,才能让主题公园在IP上更有“话语权”,这一点更值得国内主题乐园借鉴。

在此之前,国内主题乐园在自创IP中也不乏尝试,例如欢乐谷就尝试过欢欢,乐乐和小谷的形象打造,但因缺乏更丰富的故事元素,并未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故宫联合洛可可进行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则相对成功,“故宫的猫”系列产品获得许多消费者的喜爱。

据悉,今年海昌海洋公园也推出了首部海洋主题4D动画电影《海洋之光—珍珠保卫战》,相比之前在《美人鱼》中的植入,此次对其主题IP更有意义,据了解,该部电影不仅是由自主团队在自主IP框架下打造,同时也是海昌IP系列的首部特种影片,通过围绕“美人鱼”艾米的形象,借助超大画福场景与精良画面,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探索海底世界。

这一方式的好处在于,在IP形象确立后,能够有效延展植入到未来游戏,系列剧,漫画,衍生品等一系列IP产品中,成为提高主题公园收益的新途径,之前据迪士尼公布的数据,2015年迪士尼在中国市场平均每秒能卖出38件IP衍生品,消费增长超两位数,这一模式无疑在今后会引起越来越多国内主题乐园的模仿,据了解,通过类似的努力,2016年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园的总营业额也达到6.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6%,而其主要增长来源,即得益于公园业务收入与配套商业物业销售收入的较高增长。

纵深:IP高地之战,国内主题公园如何奋起力博?

借势IP拓展文娱产业链

捆绑IP不是为了蹭热度,根本则在于思考应该如何通过IP推出市场化延伸,让IP服务与公园主业,让产品真正产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价值。海昌海洋公园行政总裁王旭光表示,作为未来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接下来将会持续推进IP业务进程,借助强势IP及品牌溢出效应,将国内外知名IP产品与园区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同时推进自主研发海洋主题“IP”,进行稳定的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

目前,国内华侨城,海昌海洋公园等已纷纷组建文化创意和内容制作团队,并尝试通过国际合作 推出更符合公园特色,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全新IP资源,在IP产品的衍生上,如今主题形象,卡通动漫,绘本图书,玩偶等已成为所有主题公园都在倾尽全力打造的内容,而与国内外领先文化娱乐企业的跨界合作,提升其IP创意内容制作能力,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并形成新的产业链与收入板块,已几乎是国内所有主题乐园摆脱门票经济的共识,并期待借此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大量本土主题乐园正在努力谋划或进行着IP打造计划,用长年进行景区规划的景域集团兼驴妈妈创始人洪清华的话说,就是“2016年将是旅游IP元年,得IP者的天下“,对主题乐园而讲,国内主题乐园从业者也需要认识到,当下由用户改变而起的商业模式变革,在商业民主化时代,不了解用户需求而盲目捆绑,打造IP最终仍将徒劳无功,在这场新的”大浪淘沙“中,只有认清如何借助IP来催生出主题公园的价值,归根结底还需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的主题乐园,才有可能最终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