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戰國共計254年,諸侯國都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兼併其他國家希望實現統一,最終由大秦帝國完成了天下統一之大業。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大漢初定,高祖劉邦七場滅異姓王戰爭之後,大漢文帝期間出現了劉興居、劉長叛亂;大漢景帝繼位後當務之急就是平定七王之亂。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大唐開元盛世,高祖皇帝李淵開國創業之日起,首要任務就是統一全國。太宗皇帝李世民親自指揮了對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的三大統一戰爭。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大明永宣盛世,太祖皇帝朱元璋主要進行的就是統一戰爭,成祖皇帝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帝位後的當務之急同樣是實現統一。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大清康乾盛世,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抗擊沙俄、剿滅葛爾丹叛亂同樣是統一戰爭。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一、為什麼要統一

統一是國家盛世的首要關注重點,這裡沒有絲毫深奧的道理可講。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根本上說,統一是為了避免戰爭,有了統一的國家才談得上穩定。德意志帝國的統一戰爭就是為了讓鬆散的邦聯成為統一的國家,不論是中國的盛世還是海外的帝國,都是在統一的環境下進行的。不可能一邊打仗一邊做生意。然而,從中國這個國家的具體層面來說,有下面幾方面的要求: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一)民族認同

中國的先人們,無論在何等危機之時,無不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並且以大漢嫡出為榮自居,少數民族更是積極向大漢民族積極靠攏學習。民族性的東西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面,滲透在我們的骨髓裡面。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是第一個提出“大一統”這一概念的人,司馬遷曾說:“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中華有一句成語,叫做“數典忘祖”,這是對人最大的否定。同祖、同宗、同源甚至同一血脈的民族情節,使得盛世君王皆把實現國家大一統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二)文化認同

中華文明洋洋灑灑數千年,是唯一不曾斷裂,唯一古今皆閃耀,唯一兼具實踐與智慧的文明。我們所使用的每一個文字都是先人們的智慧、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先人們的鮮血。這種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文化認同感讓西方好奇不已,為何地區差異如此大的中國人竟然能夠緊密團結統一在一起。文化的認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在社會實踐中大浪淘沙,大漢武帝“尊儒術,悉延百端之學”,儒家文化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點即“天下大同”。我中華之大一統就是大同思想的前提,大同思想的階段性體現。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三)政治要求

基於儒家文化,士族階層的強大,任何帝王,尤其是盛世之君皆視己為國家統一的維護者,以反對分裂國家為名打擊前朝殘餘勢力、反現政的勢力,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不稱帝的曹操口銜天憲,率領兵馬四處征伐,試圖重新一統大漢十三州,垂暮之年仍試圖統一全國。在今天,當我們站在國家統一這一標準來看,統一還是分裂,是衡量一個社會,衡定一個政治集團乃至於一個英雄的絕對標準。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四)發展需要

盛世與亂世,都是持續發展的結果,而能否持續發展,其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個有利的內外環境,正所謂“內外因關係”即是如此。

內因核心首推民心所向,大漢武帝時,徐樂曾說:“天下之患,首在土崩,而不在於瓦解。”土崩是民心已亂導致的內亂,瓦解是沒有民心的分裂傾向。一個國家民心不穩、內亂不已何來發展?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時至今日,民心已定,自信上升,國內安定,內因已固,是時圖外!

二、如何統一

如何統一,依然是一個毫不深奧的問題,不外乎兩種,談判與武力。縱觀中國歷史盛世,統一全部依靠武力解決,要從這種現象看到其中的規律。割據一方者,往往以君主自居,不願意放棄已有的統治地位和權力。舊事物的退出是不會那麼順利的。而“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心態也只有當王師大兵壓境,“黑雲壓城城欲摧”之時才會為了保住身家性命舉手投降、甘為人臣。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中國盛世歷次統一都遵循了“先禮後兵”的政治原則。然而結果也是出奇一致,那就是對方毫無收斂。既無收斂歸順之意,那天威所向,王師所向,所向披靡。

我們要認識到,在這一客觀基礎之上,盛世君王只要擁有了一定的實力、一定的政治基礎,那麼必然以武力征伐以追求民族的統一、國家的完整。不論對方是否將其定性為“侵略”,國家統一勢在必行,寧可背一世罵名,也要實現國家之統一。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三、“統一”與“攘外”

當對內統一於對外禦敵成為矛盾時,歷史上皆以安內作為攘外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實現了國家的統一才有足夠的力量去攘外。然而,更要認識到安內是一個包括實現統一、改革弊端、豐衣足食的巨大概念,如果不具備這些戰略規劃,那麼不能叫做安內。也要認識到,不排除必要時以小規模、或者必要的攘外以凝聚民心,拉動經濟,促進安內。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安內與攘外是辯證統一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統一,如果不能夠服務於統一,那麼安內與攘外都是不具有持續性的,也無法實現目標與效果的最大化。

四、如何解決臺灣這隻“癩蛤蟆”

共和國成立之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同樣把統一作為了首要的戰略任務。中原野戰軍進軍中南、西南;西北野戰軍進軍西北,用了兩三年的時間,以摧枯拉朽、勢如破竹之勢實現了大陸的統一。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此後,收回香港、澳門與臺灣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任務。不能否認,在大一統這一理念之下,更有中國未來生存與發展之問題。收復臺灣實現國家統一成為了共和國的“世紀任務”。為什麼我們容忍臺灣孤懸海外半個世紀之久而如今要反覆提起臺灣統一?很簡單,因為臺灣問題已經成為了影響中國步入盛世、實現崛起的主要矛盾。臺灣問題不解決有以下三個問題: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一)地緣政治

臺灣是中國通往太平洋的最佳大門。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已經讓中國必須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以取得保護與配合的目標。在這種強烈需求之下,不發展軍事力量無從鞏固經濟發展。中國要走向世界必須走向海洋,走向海洋必須走出三海,走出三海必須拉開臺灣這個閘門。如果臺灣不能拿到手,那麼中國盛世就是一個美麗的幻想,中國走向世界的命門將會永遠被外族控制。因此,臺灣必須統一。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二)國際政治

臺灣問題成為了世界投機國家試圖在中國獲利的一張牌,不論是誰,都會以臺灣問題——這一中國軟肋來要挾中國,中國與外國的對話中,為了求得“一箇中國”的原則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涉及了中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等等等。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我們忍耐了太多,更忍耐了太久,將近半個世紀的忍讓與犧牲,已經讓我們煩躁了。因此,臺灣必須統一。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三)國內安定

臺灣不大、人口不多、偏居一隅,如果乖乖的,老老實實地種地吃飯,統一臺灣或早或晚無礙大局。但是情況恰恰相反,“臺獨”成為了政府性行為,今天一邊一國、明天一中各表、後天公投、大後天制憲、繼續往後還有七塊論、轟炸三峽。政府性的行為如此不堪,而民眾們更把所謂的民主和自由當做了一種“致富”的工具與手段。為了批判而批判,為了展示自己將政治變成了娛樂圈,攪得社會不安、人心煩躁。

臺灣問題遲遲不解決,更影響著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強國的國際形象。因此,解決臺灣問題,勢在必行!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統一,是中華盛世首先關注的重點,當前國家尚未統一,我們無法實現崛起,我們無法實現盛世,我們在起跑線上,徹底實現國家的統一,無論使用何種手段都會名留青史!

統一|盛世的起跑線

指尖傳遞溫暖力量,陽光照進網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