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寫下的借條一定還!」,40多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中國近代戰爭史上,物資最為短缺的就屬抗戰期間和解放戰爭期間,那時候的紅軍的生活水平相當的艱苦,吃了上頓沒下頓,往往餓著肚子上戰場,有的人十多歲就參軍衛國,把自己的豆蔻年華都獻給了祖國。而那時候的戰爭大部分是游擊戰爭,打一仗換一個地方,到處奔波,因此糧草更為缺乏,所以時不時的找當地的老百姓借一些物資應急。

八路軍:“寫下的借條一定還!”,40多年前的借條換得鉅款

抗日影視劇中,大家都能看到紅軍到一處村鎮的時候,會向當地的老百姓借錢、借物,當然紅軍的紀律是非常嚴格的,必須寫下借條,等日後物資充裕了再還上。可能部分人說這事情是假的,實際上根本沒有的事。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毫無疑問,紅軍、八路軍、新四軍更沒得說,今天就舉例說明。

八路軍:“寫下的借條一定還!”,40多年前的借條換得鉅款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八路軍償還了40年前的借條。抗戰剛結束後的1946年,國民黨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西北特別支部書記謝華率領的一隻2000多人的隊伍駐紮在陝西藍田縣葛牌鎮,阻擊國民黨的進攻。村中的老人回憶到,那時候的八路軍的作戰條件十分艱辛,部分士兵的鞋都磨破底了,甚至有些直接光著腳,而且糧草嚴重短缺。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隊長請示,建議跟當地的老百姓借一些物資,經過領導的綜合考慮,同意了他的請求,欠條因此產生。

八路軍:“寫下的借條一定還!”,40多年前的借條換得鉅款

欠條上寫著:今借到陳鴻清法幣壹佰萬元,麻鞋伍拾雙,布陸拾斤,棉花壹佰貳拾斤。當時部隊的團長王惠平特別指示,告訴陳鴻清如果家裡著急用錢可以拿著借條去延安兌現。然而身為有錢人家的陳鴻清並不缺錢,一直沒有找紅軍兌現。一直到王惠平、陳鴻清相繼去世了也沒有去領。

八路軍:“寫下的借條一定還!”,40多年前的借條換得鉅款

1985年,陳鴻清的後代翻修房屋,無意之間發現了這張欠條,翻修新建需要較多的錢財,他就想著死馬當作活馬醫嘗試下,去找政府兌換下試試看,並沒有抱多大希望。找到藍田縣委的統戰部去兌換。當地政府確認了借條的真實性後,按照當時物價和現有的物價相比,充分考慮通貨膨脹等其他因素,還給陳開基8000元。

八路軍:“寫下的借條一定還!”,40多年前的借條換得鉅款

看到這裡,很多人肯定覺得還的錢太少了,但當時的8000元已經是很多錢了,按照外匯價,100萬法幣只能兌換不到3000人民幣,政府也並沒有少還,但這它也是應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