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最好的修行


读书是最好的修行

今天你读书了吗?你上周读了几天书?你去年读了几本书?你今年计划读几本书?你从读书里得到了多少感悟?

扪心自问,这些问题我几乎回答不出来,实在令人汗颜。

1、全民阅读大势所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粮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警句,我们看过不少,读书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但仔细反思一下,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每天读一小时的书,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沉心静气,好好地读一本书。

现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这是一种好的趋势,更是大势所趋。

君不见,现在的中考、高考,以及其他各种考试,都把阅读量放在了第一位,题目并不是很难,但题干却有很大的篇幅,要求你通过阅读,找出题目的要义,找到题目的考点,从而对症下药,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解题,去答题。

文科是这样,理科也不能幸免。如果你阅读能力不强,就会迷失方向,头脑发热,头昏脑涨,摸不清门道,找不到思路,更谈不上解题了。

许多学生就是因为阅读能力不强,导致题目理解不清,解题出现偏差,或者根本无从下手。

所以提高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看书,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读书是最好的修行

2、引导孩子多读书

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教会孩子通过阅读去了解世界,认知世界,感知世界,改变世界。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寻求自己的人生定位。

不仅是学校教育应当关注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该引导孩子去多读书。家长给予孩子哪种教育,其实是家长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样的人生。

作为家长,你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生命理解的体现。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得到什么。

3、回归书本是一种趋势和必然

过去有书香门弟、书香世家。孩子从小就要跟着先生读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完成各种国学经典的阅读。

科举考试要考写文章,谁写的文章好,谁就可以中试、中举,走入仕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历代人们对读书的一种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认认真真读一本书的人少了,更多人都是利用手机、微信、微博读一些快餐式的信息。这是一种快捷的阅读途径,但并不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

回归书本,崇尚纸质书籍的阅读,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然。

读书是最好的修行

4、阅读是提升修养的过程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每一本书,对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篇文章就是作家心灵故事的表达。读一篇文章,欣赏一部作品,不仅要欣赏作品的语言美,内容美,还要品味作者的心灵美,跟着作者的思路,欣赏作者的语言魅力,感知作者的心理变化,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同时,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时所处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阅读的过程,就是让自己的大脑随着书本的内容高度运作,以一已之力来提升自身修养、自我素质、自我认知的过程。凭着自己的心智阅读,从只有粗浅了解到深入理解,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只有增进理解能力的阅读才能让我们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5、对自己负责的最好方式是读书

把读书的想法变成具体的行动,而不是仅停留在口号上。通过读一本书,读一篇文章,读懂一个人,仰视一种灵魂,认知一种社会。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最后都变成了现在的你。

对于生命,每个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对它负责,而对自己负责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

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增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成长。

从现在开始,拿起书本,认真开始一段阅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