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可以承受高速IPO吗?

用户59086244353


高速ipo在无数个历史轮回中,无论承认与否,都造就了无数的股灾和熊市,从未被怀疑过!但是,却一再不断上演。

为什么,我们高速ipo会造成无数的熊市,所谓的牛长熊短,都是因为新股发行的大跃进而产生,其根源在于国内上市的机制出现问题!

第一,人为定价23倍发行市盈率,导致多数上市公司上市前包装过度,而在上市后要经历两三年的财务洗澡,因为要达到盈利和营收标准,很多企业刻意做高上市前的财务数据,否则就无法达到连续的盈利和营收以及增长的监管要求。

第二,发行流通比例问题,因为对比国外企业,控股股东仅仅持股10%以下,甚至只有5%,他们没有减持至少不会为了恶意减持而上市,比如国内某家企业,发行价1.75元,发行7500万元,请问,他募集资金是为了投入再生产?典型的为了减持而上市。正是因为多数公司上市的目的不是为了圈钱,就是为了减持套现,导致了无数的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哪怕跌到市值只有十几二十几亿也要减持,这是多么赤裸裸的恶意动机?

第三,上市机制有问题,很多企业过了高质量发展的成长阶段,进入成熟的稳定增长甚至过剩增长阶段,却在现有体制下上市,典型的如中石油,以及近期差点成行的cdr中概股回归,如果不是市场以死抗争,自虐性杀跌,指数巨幅下跌不亚于15年股灾的自杀式下跌,今年的新股大跃进又将是人类的一个惨绝人寰的惨案!

第四,没有合理和高效的退出机制,上市公司上市数量和退市数量不成比例,导致了僧多粥少,因为退市的相关赔偿和问责机制,一直没有建立,导致了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几乎是美国200年历史的数量总和,从而导致了大家惧怕新股发行。

而真正具备未来增长的企业和新兴产业,未必目前盈利和财务数据符合目前上市的标准,却是真正需要资金和具备未来产业价值的企业,却因为上市标准而被挡在上市之外!

所以,因为各种不健全的因素,别说美国香港,高速新股发行也会迎来市场的反对和用脚投票,更别说我们国内不健全的市场了!


龙哥fei0598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认为目前中国股市肯定不能承受高速IPO的。

一则,中国目前的股市尚处低迷态势,如果高速IPO有可能加剧股市的更加萎靡不振,让广大投资者彻底对中国股市失去信心。

二则,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资金总量是一定的,高速IPO必然会形成抽血效应,分流资本市场融资总额,造成僧多粥少的结局,使资本市场的企业谁都不会好过。

三则,中国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高速IPO使进入的企业过多,导致资本市场更加良莠不齐,加剧股市的混乱和监管难度;而且一个只有进入没有退出或很少退出的资本市场最终会导致泡沫泛滥。高速IPO就变得得不偿失之举了。

总之,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这种结局,虽然有内外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与我国前段时间高速IPO存在很大关系。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所以要稳定中国股市,让投资者对股市充满信心,必须控制好IPO的节奏和力度,根据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状况决定IPO发行数量,绝对不宜盲求速。


财经深思


不能。一旦IPO发行节奏超过了相应市场的承受能力,就会影响股市的稳定性。

从一月批一次到一月批两次,再到一周批一次的发行节奏,中国股市IPO发行速度不断加快。然而全世界的股市都在创新高,而中国股市还是落后于世界股市,大蓝筹炒的火热,中小创,都在创新低,很大一个原因就是IPO太多了,上市企业的质量稂莠不齐,无论是什么企业想做大做强,都跑到A股市场上市圈钱。

在一定时间内,市场的资金存量是有限的,并且当前金融监管,资管新规,金融去杠杆等政策频出,留存在股市里面的资金存量越来越少。而且,源源不断上市而很少有退市,无法新陈代谢,实现优胜劣汰,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一旦IPO发行速度达到股市承受极限,无论是对则对股市心理层面以及实际影响还是不可小觑的。


盘和林看经济


虽不能说股市低迷与新股发行有直接关系,但是,高速发行新股,肯定会对市场带来冲击,会加重市场的低迷,甚至引发市场震荡。

事实上,新股发行对市场的不利现象,已经在今年出现过,特别是所谓的独角兽——工业富联,更是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议论,甚至不满。

为什么新股发行会带来市场的震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投资者信心不足,是新的投资者不愿进,老的投资者无力支撑,新的资金没有进入的欲望,老的投资者没有支撑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强行发行新股,特别像工业富联这样的新股,必然会让市场无力承受,让市场的低迷情绪更浓。

所以,必须科学格力、理性有序地安排新股发行,把握好新股发行的节奏。尤其是发行规模较大的新股,要十分谨慎地对待。不然,就会引发投资者恐慌。


谭浩俊


IPO的持续和快速一直是今年A股市场的争议焦点,业内人士也都各抒己见,争论声不断。彩贝财经从另一个非常必要的角度,谈谈A股的承受能力。

说IPO,就必须和退市放在一起谈,只进不出,憋出内伤;有进有出,弹性自如。这不是彩贝最先提到的观点,但确实是最想提醒投资者的。

A股的退市率远低于美国

在经历2012年和2014年两次改革后,近几年我国退市执行力度有所加强,但退市率依然极低。2001-2017年,我国资本市场总共有449 家上市公司退市,平均每年有26 家退市。如果继续细分数据,可以发现在这17年中A 股退市公司仅有92家,平均每年退市5家,B 股退市14家,三板退市343家。自2014年实施新的退市制度以后,上市公司退市数量出现大幅增加,数量的增加主要归因于三板退市数量的激增,截至2017年7月24日,2017 年共有253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A 股退市3家,其余均为三板退市,2001年到2016年A 股的年均退市率仅为0.35%。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退市制度虽然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但运行效率依然较低,并未很好的发挥优胜劣汰的功能。

对比美国的退市制度,我国现行退市制度的指标体系与之大致趋同,但美国的制度更注重交易类指标。从执行效率来看,美国股市退市率远远高于我国。2001年以来,纽交所平均每年有128家上市公司退市,平均退市率达到6%;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平均每年有303家上市公司退市,平均退市率更是高达10%。

为什么从A股退市这么难?

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之一,健全的退市制度具有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保障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和调节股票供需的重要作用

但中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执行效率不高,IPO核准制背景下上市公司地位的稀缺性、仍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现行退市制度、极低的违法成本以及国企为主的所有制结构是A股退市难的几大主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我们能合理解决退市问题,那么相对应的IPO持续发行就一定是可承受的。


彩贝股票APP


IPO高速也要怎么看的,如果尽发一些中小盘股,IPO再高速,股市也不会受太大影响,要是隔三差五的上一只工业富联那种巨无霸,那市场肯定也吃不消。不过,总体来说,IPO对股市资金分流影响不是太大。最大的资金分流应该是再融资和定向增发。

可能在监管者的眼里,中国股市不管是否承受得了IPO,A股的融资功能不能丧失吧,而且决策层也明确说明,以后主要还是靠直接融资的手段来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所以IPO不会停发,能适当的减慢速度就是很不错的了。

我觉得吧 高速IPO这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别来几个巨无霸就行了,但是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高速IPO也是容易被股民接受的。第一,高速IPO之后,企业上市没隔多久业绩就大变脸了,这样的高速IPO,上的股票越多,业绩变脸速度越快,股民当然会很反感,所以在审核的时候,要对拟上市企业的质量严格把关,要对上市公司负责,要对我们广大股民负责。

第二个,你要高速IPO也可以,但是别把上市初把个股的估值定得过高,更别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区别呀,如果一上市像中石油那样,都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业绩,那样的股票上市多少都会跌破发行价的,这样的高速IPO上市之后,没多久就到非流通股解禁了,那时大量非流通股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这对个股和A股市场都是沉重的资金分流作用。

第三个,高速IPO必须对应的是高速退市制度,有高速IPO如果没有高速退市制度,就是只吃不拉,没办法优胜劣汰,弄到最后鱼龙混杂,股民也不知道选择哪家上市公司好,整个股市的生态圈都搞乱套了。一定要好的股票留下受到市场追棒,差的股票被淘汰,这样股民就有选择到优质股票的机会了。


不执著财经


近三年股市的低迷表现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国股市难以承受高速的IPO节奏。我们都知道从去年开始,A股加快了新股发行的节奏,与之伴随着却是很多个股不断下跌,尽管在下半年成立了发审会,加强了新股的审核,新股过会率降低,可下跌的趋势丝毫没有改变,每周依旧保持1-2只新股上市的节奏。尤其在今年去杠杆的大背景之下,市场流动性严重吃紧,场内存量资金严重不足,不仅新股发行节奏没有衰减,反而在募集额度上,工业富联、药明康德、宁德时代等独角兽纷纷上市,抽血效应更加明显了,当然近期下跌的幅度也明显扩大了,千股跌停都出现了。

虽然股市的重要作用就是给广大上市企业融资,暂停IPO可能不太现实,但是根据股市的牛熊程度适当控制下节奏还是必要的,欲速则不达,高速的IPO虽然一定层度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困局,可散户的巨额亏损就不考虑了吗?一旦投资者失去了信心,大量韭菜退出这个市场,那也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

包括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都在呼吁:注意节奏和市场承受力,适当放缓节奏,对于独角兽,控制海外高估值独角兽回归。这在侧面也说明了目前市场真的很脆弱,资金真的很吃紧。


侯贤平


在2015年股灾的时候,人民日报曾发文表示:“4000点以下不发新股,4500点以下国家队不退出”,然而有趣的是,上证从今年5月底到现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下跌500多点,指数跌幅达20%,个股跌幅那就更厉害了,即便这样,我们的新股发行依然是照旧,你要问我中国股市可以承受高速IPO吗,我们股民可以说“不”吗?

一、2017年发行438家新股,历史最高!

我们可以先看一组2017年新股发行的数据:

上面数据是截止2017年12月的,可能有几家没统计进去,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新股发行达438家,融资2301亿元,增发538家,总募集资金达12648亿元,2017年全年总募集资金14997亿元,如果算上未解禁的市值那就更大了,平均每月发行36家!

2016年发行247家,2015年发行224家,即便是在2007年的大牛市也仅仅发行了100多家新股,而2017年一年就发行了438家,创出历史新高,2017年是新股发行年!在经过了2017年的疯狂发“新”之后,2018年的行情大家也看到了,你说能不能高速发新股?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能只靠新股发行:

现在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到处缺钱,所以,国家提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策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没错,但是,不能只靠发行新股来服务于实体经济,现在的新股发行个人认为有点像“轻松筹”、“滴水筹”,将广大散户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服务于新股发行,但是,这种做法只能说服务了个别的企业,毕竟能上市的公司还是少数,大部分创业型公司并未得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惠!所以说,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现在股市的市场容量与市场的存量资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而场内资金严重不足,那么股价“打折”也就在所难免了。。。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性建议

欢迎大家吐槽!


K涛资本


大家好我是投资观,是一个研究股票投资十多年的老股民。A股这两年的扩容速度着实令人咂舌,2015年的时候沪深两市大概有25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现在是2018年的七月份,如今沪深两市有近3500家上市公司。不到三年的时间A股就多了近900多家上市公司,也就是每年就有近300家公司发行上市,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高速的IPO给股市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股市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近两年股市的不断下跌就是这些隐患导致的。

新股的不断发行势必会让股市出现抽血现象,特别是进入2018年后一些独角兽企业的上市更是加速了股市的抽血效应。像药明康德,富士康,宁德时代等几百亿上千亿市值独角兽的上市,对现在处于后股灾时代的A股来说冲击力是巨大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A股的扩容是没有错的,但是只有相应的扩容制度却没有对应的退市制度势必会导致A股出现泥沙俱下,垃圾股满天飞的现象。投资者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快速发展。所以即便是A股发行新股的速度再快,没有质量也不能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反而会适得其反。

进入2018年以来,IPO继续高速发行,又面临CDR的回归,加上中美的贸易摩擦,A股可谓是内忧外患,最终A股再次开启了快速下跌模式。不到半年的时候沪指单边最大跌幅就超过了20%,IPO的高速发行A股能否承受的住不言自明。IPO停止发行不是没有过,在前面两次股灾的时候都出现过IPO暂停的现象,A股连续三年的高速IPO基本上已经是A股能够承受的上限了,即便是IPO不停止也不会出现一年300家这样的速度了。所以我认为以目前A股的情况已经不能再承受高速的IPO了,IPO减速就在当下了。

我是投资观,看完关注点赞股票大涨不断,个股分析私信探讨。


投资观


股市可以承受,只要有买卖,有交易,市场就会存在。说4000点上不发新股,现在不到2700点,照发不误。只要有人申购,就说明市场能够承受。工业富联发行市盈率远超过市场平均市盈率,依然遭到抢购。更为莫名其妙的是上市当日涨了百分之四十四,接着拉了近三个涨停板。什么叫不能承受,就是发行受阻,达不到融资目的。只要这样,才能说不能承受。“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怨周瑜,只能说打死也活该!说不能承受的是没抽上签,抽上签的个个爽歪歪。不能承受是因为运气不好,持股赔了钱,签也没抽上。光发牢骚没有用,不申购,不抢新股。顶不住“利益”诱惑,又该怨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