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作爲壓垮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商人的一次逆襲!

在封建專制時代,文人可亂政,武將能造反,農民會起義,當這三類人在一起之後,一般就是王朝覆滅的時候,而他們單兵作戰,往往很難成功,在我國的歷史上,涉及到天下大事,有一類人的身影很模糊,就是商人,盛世的時候,他們和權力勾結,剝削平民,亂世的時候,成為第一個被清算的對象,而黃巢起義是他們唯一一次逆襲。

黃巢起義:作為壓垮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商人的一次逆襲!

我們都知道,跟現代崇拜商人的風氣不同,在古代,商人雖然有大把的錢,過的好,但在地位上卻很低,政府還會用各種手段去限制,比如不能穿絲綢衣服,甚至連青樓女子寧可陪那些窮書生,也不樂意陪商人,在唐朝,還明文規定商人子弟不能參加科舉。

黃巢起義:作為壓垮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商人的一次逆襲!

劇照

而黃巢就出生在一個鹽商家庭,妥妥的商人子弟,雖然唐朝末年政治混亂,很多規定都徒有其名,但相信商人子弟不能參加科舉的規則也給黃巢帶來不少掣肘,史書上只說黃巢屢試不第,沒說是什麼原因,但我相信應該跟他的出身有一定的關係,或刁難或索賄,這種憤懣之氣在他那首著名的詩裡就有體現。

黃巢起義:作為壓垮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商人的一次逆襲!

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黃巢的不第後賦菊,殺氣凜冽,屢試不第後對當時階級轉換的現狀極為不滿,而滿城盡帶黃金甲,不是說一枝獨秀,而是百花盛開,很有一種人人平等的意味。

而作為商人,在起義中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錢糧,亂世到來,很多人吃不上飯,就會選擇當兵,歷史上每個起義者的身後都有商人資助的影子,就算沒有,每破一城之後,首先劫掠的就是富家大戶,但遺憾是,純粹的商人很難吸引到文人,也就達不成三位一體的合理配置,註定了最終的失敗。

黃巢還有一個體現商人精神的地方,那就是創立高層換屆和四相制度,具體內容因為黃巢覆滅的太快,史書上對此語焉不詳,當然在古人的價值觀裡,黃巢是妥妥的叛逆賊子,只能蔑視和唾棄,不可能去客觀肯定他的舉措,只從明目上來看,應該是有其進步意義的。

商人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階層,但資本的天性是逐利和貪婪,跟道德沒有任何關係,如今社會,金錢至上,商人的地位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不少專家的觀點都想讓商人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只是投資型政府雖然弊端重重,可是全由商人主導就是一劑良藥?個人持悲觀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