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司馬懿最後一戰是什麼誰贏了 都怪那一場雨

諸葛亮和司馬懿一生鬥了無數次,兩個人的較量一直都沒有停過。諸葛亮司馬懿最後一戰是什麼誰贏了?諸葛亮為何栽在了這一次上?

最後一戰是誰贏了 歷史上真的下雨了嗎

諸葛亮司馬懿最後一戰是什麼誰贏了 都怪那一場雨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不是歷史,小說按羅貫中所說七分史實三分虛構,也有說是三分史實七分虛構的,不論哪種講法,都是不脫開歷史事實的。

所以無論羅貫中再怎樣編寫三國的劇情,不能變的是司馬懿比諸葛亮活得長久,拖死了諸葛亮,魏國終究滅了蜀漢。

既然不脫開歷史實際,老羅只能這樣寫了,因為畢竟不能寫司馬懿被諸葛亮燒死了,如果燒死,就不是歷史事實了,那諸葛亮又是因為誰死了呢,被誰打敗了呢?這個沒法寫。

只能是安排這樣一個結局,不然諸葛亮近乎通神,怎麼會輕易算錯天象,放過司馬懿?如果是隻圖痛快,還不如寫諸葛亮一出祁山就擊敗司馬懿統一三國算了。

至於究竟有沒有下雨,不少人說是虛構的,但是也有一些說法來解釋:

按照小說本身來看,諸葛亮當時急於完成戰鬥,所以考慮事情多少還是會有紕漏的。

按照坊間說法,是諸葛亮為了統一造孽太多,特別是火燒藤甲兵的時候。所以老天爺不讓他贏,特意下雨,讓他功虧一簣。

諸葛亮司馬懿最後一戰是什麼誰贏了 都怪那一場雨

還有一種比較靠譜的分析:

上方谷地形導致一旦谷內起火,地面的空氣迅速受熱膨脹上升,出現了狂風大作的現象。

谷底大量熱氣流上升,上升到高處的水汽又因氣溫降低而凝結成雲霧,再加上柴草燃燒所產生的大量煙塵隨空氣上升到天空後,又為水汽凝結提供了理想的凝結核,從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

這些雲霧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併,體積就會逐漸變大,最終導致大雨傾盆的局面。諸葛亮算的是天象,沒查地勢,故而沒算出來。

諸葛亮司馬懿最後一戰的真實情況如何

悲情五丈原大戰:是諸葛亮全部家底的最後一戰。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兵出斜谷,進佔眉縣。當時司馬懿跟手下人說了一句話:“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後來這句話被羅貫中寫進了三國演義,作為司馬懿故弄玄虛的證據之一。

事實上,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動作相當大。十萬軍隊出斜谷,在渭水南岸紮營,且率軍屯田,明顯有長期作戰的準備。這也許和蜀漢當時的處境有關。三國之中,蜀國最弱,第五次北伐,蜀軍離開自己的糧道相當遠。

遠離根據地到國外作戰,最怕的便是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攻取武功,兵向長安,確是一項非常宏大的戰略構想。但並不長於平原作戰的蜀軍,在面對魏軍鐵騎時,勝率最多隻會有五成。

諸葛亮司馬懿最後一戰是什麼誰贏了 都怪那一場雨

一旦戰役失敗,蜀軍唯一可以退卻的,只有武功南面的駱穀道。而這是非常危險的。第五次北伐,其實還是諸葛亮一貫求穩的戰略思想。他唯一沒有料到的,恐怕只是自己的壽命。

總歸,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最後一戰已經是無法改變的結局,諸葛亮的悲情五丈原令人惋惜,但是也不得不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