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笼鸟文化

回过头在看我国“玩”的文化里唯一能传到现在的就只有笼鸟文化了,然而这种文化也兴旺不了多少年了,因为被不懂文化的伪文化人扣上了一个破坏自然生态的大帽子,就像文革破四旧一样,太多的具有中国代表性的文化全毁灭了,太可惜了。现如今笼鸟文化让百姓又能健身、又能养性、又能交友,这么好的民俗文化不去好好的保护,好好的传承,反而却遭到灭门般的抹杀,就是因为这些伪文化人的无知。笼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盛传至今的娱乐性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让更多的新一代人去了解,去接受,去认同,去传承!

— 笼 鸟 文 化 的 历 史 —

挽救笼鸟文化


中国笼鸟文化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市井文化十分兴盛,笼鸟之风开始风行,宋徽宗在他当皇帝之前,业余时间“颇好驯养禽兽以供玩”。宋元文献多见笼鸟的记载,而真正开始流行笼鸟则在明清了


挽救笼鸟文化


到了清中期,随着政局的稳定,国家日益富足,文化艺术繁荣,但满清贵族豢养鹰犬之旧俗难以改变、于是,在清中期文化昌盛的遗风之下,各种禽鸟犬类的豢养就成为满清贵族家庭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养鸟易于饲鹰,在这种富足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笼养一些禽鸟自然也就成为满清纨绔子弟的真实写照。笼鸟文化也催生了鸟笼的生产和加工,其中不乏有制作精绝者。制作鸟笼则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达到极盛。当时,清宫造办处组织全国能工巧匠,专门为宫中制作鸟笼,其艺术品位和价值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皇家影响下,全国各地的文士、官员纷纷仿效,养鸟玩笼之风愈演愈烈,一直沿续到清末民初。


挽救笼鸟文化


挽救笼鸟文化

— 笼 鸟 文 化 的 发 展 —

挽救笼鸟文化


中国的鸟迷是一支庞大的男士队伍。从历朝历代的各府王爷、朝廷重臣、文苑名士乃至贩夫走卒无所不包;由古稀老翁、壮年大汉、翩翩少年乃至黄口小儿无所不有。这成千上万的鸟迷连同他们各有绝唱的小鸟以及来历不凡的各种鸟具,足足为中国的文化宝库蕴蓄了一串串灿烂的明珠。


挽救笼鸟文化


鸟迷们地位差异虽大,但只要提着鸟笼一路同行或坐在茶馆里,便“肩膀齐是弟兄”,彼此畅谈养鸟之道,气氛活跃而祥和,感情丰富而真挚,绝无高低贵贱之分。既然是鸟迷,故对其所养之鸟无不视为掌上明珠。鸟迷中之富人,为“架”过来他人一只好鸟或一堂名罐儿,花五六百块大洋在所不惜;鸟一旦死亡或失盗,其忧愤之情如丧考妣。鸟迷中之穷人,宁肯自己挨饿也不能给鸟断食;宁可将破家尽其所有当卖一空,也绝不轻易撒手笼中之鸟。更有长年累月与鸟为伴而终身不娶者;虽不可思议,实则不乏其人。


挽救笼鸟文化


笼鸟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反映了人们在与大自然的共存共荣中,对大自然的热爱。历史长河里,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人们感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尽情地享受大自然为他们带来的欢娱,其中也包括鸟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人们崇尚鸟,热爱鸟,于是就想办法与鸟亲近,人工繁殖、驯化、饲养鸟就成为这种亲近的一种方式。从古至今,人们在饲养鸟类的过程中,对鸟的认识也日见清晰,大致把鸟分为鸣禽类和观赏类两种。


挽救笼鸟文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提升,玩鸟也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爱鸟养鸟的人越来越多,过去以退休职工为多,现在饲养宠物之风甚盛,于是很多“80后”“90后”的青年也加入了养鸟的行列。


挽救笼鸟文化


笼鸟文化作为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与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笼鸟文化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笼鸟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审美价值的高度评价,是对自然美的审美需求。笼鸟文化的取向是和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健康向上、幸福自由的追求是一致的,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中的一朵奇葩,值得人们研究和继承。


— 笼 鸟 文 化 的 产 业


挽救笼鸟文化


笼鸟文化随着发展还催生了一条产业链,上游是人工繁殖鸟类的个体户,下游是笼鸟的衍生产品和食品药品,如笼具、笼饰、食罐、鸟食、保健药品等。笼具有大众化的,价格便宜;也有制作讲究的,价格就高了。有的笼具相当精细,用料考究,做工精巧,用浮雕、镂空雕等雕法,在笼子上刻出各色花纹,玲珑剔透,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挽救笼鸟文化


还有食罐,大都用瓷器烧制。高档的瓷罐造型别致,绘画传神,着色生动,使人爱玩不忍释手。


挽救笼鸟文化


有道是好马配好鞍,所以玩鸟人对笼具、食罐的要求和配套饰品也很讲究。当然,属于高档的价格就自然不菲了。


挽救笼鸟文化


对于鸟食和保健药品来说,玩鸟者更是追求鸟儿饮食之道和保健之道。总之,既有需求的多样化,就有产品的精分化,市场化的经营,使各种需求的人都能得到满足,从而也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也造就了一些当代的非遗匠人。


— 笼 鸟 文 化 的 传 承



挽救笼鸟文化


笼鸟文化作为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表现了中华民族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审美价值观。


挽救笼鸟文化


笼鸟文化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陶冶性情,净化人心,从中获得审美和向善的需求。当今社会提倡弘扬人文精神,要珍爱生命,从而推及到热爱一切生灵,笼鸟文化正是体现了这种生活理念,所以它蕴含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娱乐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陶冶,这种生活娱乐文化的意识已经深藏在人们的心中,融化在淳朴的民风里,并且已经融汇在我们的血液里,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流传百代而不衰,笼鸟文化更应该得到现代社会的接受,认同,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