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交往的人,通過這句話,輕易就能讀懂別人內心真實的想法!

(點擊上方鏈接,進入專欄,既可收聽相關國學音頻)

鬼谷子認為,別人的計劃好就支持,幫助他完善;不好就自己謀劃。在瞭解了對方的情志、誠心以及謀略措施之後,就要分析考慮對方的情志、誠心以及謀略措施是於我有利還是於我不利,或者與我有利益衝突。若於我有利,就幫他完善謀略措施;若於我不利甚至與我有利益衝突,則需要另行謀劃,使對方改變計劃以便於我有利。這就是告訴我們,在待人處世時應做到知己知彼,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對不同的人運用不同的交往之道,如此才能事事順遂。

善於交往的人,通過這句話,輕易就能讀懂別人內心真實的想法!

諸葛亮失街亭後,北伐處於被動局面,魏將司馬懿乘勢領大軍十五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多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後,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自有妙計,可讓司馬懿退兵。”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又讓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樓上憑欄坐下,然後燃起香,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鋒部隊到達城下,見到此番情景,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回馬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只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司馬懿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正焚香彈琴。城門裡外,二十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打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稍後,他來到中軍,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其次子司馬昭說:“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

善於交往的人,通過這句話,輕易就能讀懂別人內心真實的想法!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的圈套。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領各路兵馬退了回去。見魏軍遠去,眾官員不解地問諸葛亮:“司馬懿乃魏國名將,今統率十五萬精兵來犯,為何見了丞相便慌忙撤退?”諸葛亮說:“他料定我平生謹慎,從不冒險,見我如此鎮定,懷疑有重兵埋伏,所以才會退去啊!”

其實諸葛亮設計之妙,並不在於其膽大,而在於其能針對不同對手施展不同計謀,如果對手不是謹慎的司馬懿而是許褚、于禁等猛將,諸葛亮就絕不會使用空城計了。不知您對鬼谷子知己知彼的這一處世哲學有什麼看法呢?歡迎您留言與我們分享您的感悟!喜歡我們節目的話,請您點贊關注,歡迎每天都來看看謀略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