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元帥爲何被稱爲「軍神」?

劉伯承有幾個流傳較廣的外號:一個是“軍神”,兩個是意思差不多的“獨眼龍將軍”、“劉瞎子”,還有一個叫“當代孫武”。1916年初,劉伯承率領川東護國軍參加蔡鍔發動的護國討袁戰爭。在3月20日指揮部隊攻打四川豐都縣城時,不幸頭部和右眼中彈負傷。由於傷情嚴重,劉伯承不得不隱瞞身份潛往重慶治療。在重慶臨江門一家德國人開的私人診所中,劉伯承接受了兩次眼部手術。以下是陪伴劉伯承前往就醫的王爾常先生之現場目擊記錄:“第一次手術只是割去腐肉,理順血管,費時尚不久。數日後阿醫生自德國為將軍配製之假眼帶來時,傷眼重生腐肉,較前尤多,乃動二次手術。更因須配合假眼,故二次手術歷時近三小時。當時將軍(即劉伯承)拒絕施行麻醉,曰:‘救國救民,來日方長,安能損及神經?’阿醫生既系名醫,驕傲自大,又秉軍國主義惡習,不素對病人有畏痛呼喊者,每打罵隨之。將軍在第一次手術中即安然穩坐,阿醫生已連連點頭,口稱‘好!好!’二次手術為時既久,將軍仍肌膚不跳,面不改色。包紮既畢,阿醫生見將軍手捏之椅柄已汗水下滴,詫曰:‘痛乎?’將軍笑曰:‘些須七十餘刀,小事耳!’阿問曰:‘何由知之?’將軍曰:‘每割一刀餘暗記一數,定無誤也。’……昔華佗之療關羽也,服以全身麻醉之‘麻沸散’,僅施刀於臂耳。將軍兩次療傷,餘皆親侍左右,目睹其沉雄堅毅,令西醫瞠目,軍國主義都咋舌,非超關羽千百倍乎。”正因如此,德國醫生在術後驚歎地稱讚道:“這位劉明昭(劉伯承的化名)不僅是個標準的軍人,而且簡直可以說是個軍神!”

接下來的一個故事,讓你知道“軍神”的當之無愧!

劉伯承元帥為何被稱為“軍神”?

1937年9月6日,陝西省三原縣石橋鎮上空烏雲滾滾,瞬時天河傾覆,瓢潑大雨自天而降,如注的雨幕中,全體將士昂然肅立。他們將從這裡,開赴抗日前線。

劉伯承冒雨踏上臨時用幾塊木板搭成的閱兵臺。

“從今天起,我們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29師了!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

劉伯承拿起一頂綴著國民黨青天白日帽徽的黃軍帽,輕輕用指彈彈,在將士朦朧的淚眼中,摘下紅軍八角帽,將青天白日帽端端正正戴在頭上。

“現在我命令,換帽!”

軍令如山倒,剛剛還在雨幕中閃爍的一片紅五角,頃刻間被青天白日所代替。

一回到駐地,有人把帽子撕了,有人燒了,哭哭啼啼地喊叫,不幹了,要回家。一個戰士哭著撕開上衣,拍著胸脯大叫:“老子身上打那麼多眼兒,就算狗咬的!”另一個戰士叫道:“改編改編,哼,明明就是投降了!”……

突然,誰都不吱聲了。悶悶地坐在地鋪上的肖永銀抬頭一看,劉伯承魁梧的身體出現在門口。

“師長!”

大家呼啦一聲全站起來,剛才還在哭喊的戰士眼裡掛著淚珠望著他們敬重的劉伯承師長。

劉伯承用寬厚的手掌摸摸這個腦袋,拍拍那個肩膀,朗朗笑道:“不幹了?要回家?你們捨得這個部隊?捨得這麼多朝夕相處的戰友嗎?告訴你們,咱是西瓜政策,外邊是綠的,裡邊是紅的。明白了嗎?”

劉伯承善用妙喻,這一比喻,大家都笑了。

肖永銀趨前一步,閃動著大眼:

“師長,我明白了,皮是他們的,骨頭是咱的!”

“對對對”劉伯承點著頭,“肖永銀,你的帽子呢?”

他不好意思地從挎包裡取出揉皺的青天白日帽,師長給他端端正正戴在頭上:

“記住,沒有我的命令,不許摘帽!”

“是,師長!”

目送師長離去後,大家你望我一眼,我望你一眼,有人突然“撲哧”一聲從淚眼裡噴出笑:“媽呀,我得寫份檢討,再領一頂帽子。”

紅軍帽要交上去。肖永銀撫摸著八角帽上他親手用紅布綴上去的五角星,心裡戀戀不捨。對他來說,一個時代結束了。作為這個時代的紀念品,他得到了一枚銅質五角星飛馬章——紅軍十週年紀念章。他把這枚章包了又包,仔細縫進內衣口袋裡,貼在胸脯上,這才感到心裡有了點慰藉。

延伸閱讀: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

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劉伯承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劉伯承元帥為何被稱為“軍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