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促使我探尋元甲山的直接動因是大山裡的元甲山學館曾經走出兩位著名的歷史名人——周馥、許世英,他們當年不到縣城、不去省城,捨近求遠,走進大山裡的學館求知受道,然後走出大山,宦海幾十年,左右著中國近現代歷史。這個深藏在大山裡的元甲山學館究竟有什麼魅力呢?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元甲山位於東至縣泥溪鎮元潘村(經過東至縣城堯渡沿著222省道向南行駛40多公里),是一個有著13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三面環山,綠樹成蔭,溪水繞村;這裡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教育發達、文風昌盛、人才輩出,中國近代名人周馥、許世英均曾經在這裡的書館就讀。2012年元甲山被確定為美好鄉村建設點和安徽省傳統保護村落。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這裡現有村口處的森林公園,有文昌閣、祠堂、農民文化樂園、千年銀杏樹、古民居、通往江西的古道;這裡環境優美,整潔乾淨;這裡民風淳樸,崇文尊師;這裡每年一到農曆八月十五前後,元甲山王氏後人依託福主廟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只可惜曾經輝煌的元甲山學館已經完全坍塌,淹沒在歷史的記憶中,留給我們無限遺憾。遍訪元甲山學館只留下一個遺蹟指示牌,物非人非,曾經的輝煌留給我們無限的想象。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元甲山莊遠景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村口森林公園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元甲山古道

周馥(1837---1921年,譜名宗培,字玉山,號蘭溪,東至縣梅城紙坑山周村人,歷任四川布政使,直隸布政使、按察使、護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閩浙總督未到任,補兩廣總督)13歲步行70多里到元甲山學館受業儒生王介和,因"家貧無車馬",須步行二日,而致"足繭腳僵"。周馥的先生王介和(1804--1859),邑庠生,譜名才麟,學名應兆,號繼英,譜載:詩酒以外,瀟灑田園,門徒授受,理學淵源,利刃割股,為母祈年,孝心純篤,當代稱賢。周馥贊王介和先生平生好學,樂善重友,誼獎後進,孝悌傳家,詩書訓後,博文約禮。王介和先生看周馥聰明、誠實,深愛其才,極為欣賞,"愛之如子侄,誘掖備至",減收其束脩(學費),還特許他住在學館內。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周馥在元甲山學館共經歷了六年的求學生涯。周馥在功成名就之後多次寫詩懷念元甲山學館年代,如詩曰:"頭角髫年許出儔,河汾問字六年秋。每逢暮雨常留飯,為念家貧自減脩。雞酒何時重酹墓,龍泉無分覓封侯。侯芭尚抱冰心在,清白無貽長者羞"。 "六年負笈受心知,鸞鳳曾將遠大期。四十餘年重問路,門生已到白頭時。" 民國6年(1917),周馥到元甲山訪舊和拜祭先生墓,作《拜王介和先生墓》:"地水火風災劫過,山邱華屋尚依然。傷心六十餘年後,白髮門生拜墓前。"一位81歲的老者,不忘60多年前的師恩,朔風凜冽之際,白髮門生拜祭於先生墓前其情其景讓人感觸良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元甲山學館殘垣斷壁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民國9年(1920年),周馥84歲作《憶少年事效白香山體十一首》,其中一首憶起元甲山從王介和師授業事。詩曰:"一日兩餐行四里,終年只覺菜根香。心清體健能勤苦,天補聰明亦有緣"。在元甲山的六年學習和生活經歷對周馥的一生都產生深遠影響,青少年時期的周馥在學識、品格、情操諸方面獲益匪淺。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文昌閣

時隔四十年後的1890年,17歲的許世英(1873-1964,字俊人,又作靜仁,晚號雙溪老人,安徽東至縣人。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歷任晚清山西提法使、布政使、大理院院長、民國司法總長、內務總長、安徽省長、內閣總理、駐日大使、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等職。他在籲請清帝退位,確立新式法規、法庭,反對帝制復辟,擁護孫中山北上構和,反對軍閥孫傳芳,賑濟災民,維護國家尊嚴和民族團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被孫中山稱之為"北方第一人也")胸懷家國,跋山涉水、步行幾十裡山路來到元甲山學館拜師學習,師從王雲龍(字炳成)深造,於1892年與王康成(王作書之子)同科考中拔貢,同年進京朝考,成績顯著,獲取功名,走出大山,建功立業,功勳卓著。

從歷史的碎片中我們可以管窺王介和、王雲龍先生是怎樣的“傳道授業解惑”之典範?!是怎樣的“萬世師表”之代表?!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據記載,明清兩朝元甲山學館培養了數十位七品以上的官員,他們因政績卓著而享譽朝野。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1300年銀杏樹

元甲山莊宣傳牆上一幅"有關家書常讀,無益身心莫為"匾額讓我沉思許久。

探尋周馥 許世英曾經讀書的千年古村落——東至元甲山學館


為了拯救即將消失民風民俗風情,傳承弘揚家族家規家訓宗祠文化,歡迎聯繫。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