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平常心,無處不勝境


一禪小和尚問師傅:“師傅,為什麼世上的事,老是越想要就越得不到呢?”

師傅答:“可能是因為太在乎吧,因為想要所以在乎,因為在乎所以難免左支右絀、進退失據,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那怎麼辦啊?”小和尚不理解。

師傅告訴他:“平常心視之,是你的總會是你的。”

生活中所有的患得患失,抱怨焦慮,左右為難,心有不平和聽風就是雨,無不是因為缺少一顆平常心。


擁有平常心,無處不勝境



沒有平常心,對待愛人,就會不允許他有一絲一毫違背自己的心意,從而有更多的要求、抱怨、指責和控制。

沒有平常心,對待孩子,就會忽視他自身的特性而強迫他對標優秀、尖子和別人家的孩子。

沒有平常心,對待家人,就會用他人的標準和自己的尺度去要求、指導和改造,不允許他們出錯有過失。

沒有平常心,對待自己,亦會用世俗的價值定義去鞭策自己,不允許自己失敗、放鬆和有過錯,那怕停下來休息一下都會自責難過。

沒有平常心,對待社會,就會覺得處處不公,江湖險惡,人心難測,從而憤恨不平。

沒有平常心,就會把得失看的過重,人生就會像一根繃緊的弦。一旦弦子斷掉,既沒得到想要的結果又錯過了路上的風景。

擁有平常心,無處不勝境


擁有平常心,才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什麼才是平常心呢?

佛家說,平常心是看開、放下、忘掉。隨緣、隨變、隨喜。

對生活而言,平常心是專注過程,安享當下,淡看得失。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對人生來說,平常心是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成而不驕,敗而不餒。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擁有平常心,無處不勝境


落到細碎的日子裡,平常心就是不介懷愛人偶爾的粗心大意,尊重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與他人的不同,讓每一個家人和自己自在地活在當下、自由地做好自己。

無論遭遇什麼,坦然接受,積極應對,未來永遠可期。

作家林清玄說:“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擁有了平常心,就會擁有一份自在、恬淡的生活,就能做到“外看雲起雨落,內觀平靜自性。”

擁有平常心,無處不勝境。

作者:安芮嫻,用文字治癒生活,點燃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