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100篇之第一篇——序(比特幣)

這是區塊鏈100篇的第一篇,自己接觸區塊鏈已經有七個月左右了,是去年的九月份才開始接觸區塊鏈這個詞,一開始以為區塊鏈是一個很高深的技術領域(它的確涉及到了很多高深的知識如密碼學、分佈式網絡、計算機軟件、博弈論等等),不過好在這些底層的技術已經有人幫我們封裝了,如以太坊,所以入門的門檻就降低了。打算寫這個區塊鏈100篇的初衷只是想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輸出出來,順便讓自己從頭捋一遍,這樣有助於自己對區塊鏈的更深入理解。還有寫這個系列的靈感來源於火幣出品的區塊鏈100問,個人覺得做得挺好的,所以想用同樣的方式來記錄自己學區塊鏈的點點滴滴。以後每個星期會更新兩到三篇,工作忙的話就只能保證更新一篇,整個系列目標是寫到一百篇,主要分三大塊,比特幣、以太坊以及超級賬本(後面或許會加上EOS,這個看情況)。

  • Bitcoin(比特幣)
  • Ethereum(以太坊)
  • Hyperledger Fabric(超級賬本)
  • EOS(可能不會更新)

說到區塊鏈就繞不開比特幣,畢竟是先有比特幣再有區塊鏈的,所以這個系列就從比特幣開始說起,後面會對比特幣涉及到的各種知識進行逐一講解(個人能力有限,所以知識點可能會講錯)。

比特幣與區塊鏈的歷史

2008年11月,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這也被俗稱為創世論文,2009年1月用他第一版的軟件挖出了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挖比特幣的行列,一開始參與的人大部分是一些極客,他們對這個數字貨幣充滿好奇,並堅信比特幣會顛覆世界金融,隨著比特幣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更多的人加入進來,這其中就不乏一些大神級別的人物,如V神。到了2014年,V神創立了以太坊,正式提出區塊鏈這個概念,到2016年這個概念才開始為公眾所知,2017年由於ICO熱炒而成為媒體熱點,現在依然火熱。

比特幣的運行機制

簡單講完比特幣與區塊鏈的歷史(詳細的歷史可以自行上網查找,這裡就不贅述),下面我們講個故事來講解比特幣的運行機制,之後的會對這其中涉及到的各個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

在古代有個村子,這個村莊幾乎與世隔絕,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一開始村民進行交易的時候都會把這筆交易記錄下來,當做憑證,但是村裡的人不是個個都識字,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既識字又有威望的人來記賬,剛好村長早些年讀過書,而且他又是一村之長,自然就承擔起了這個責任,村長每天的任務就是記錄每一筆交易,比如張三使用100塊買了王五家的豬,那麼村長就在張三名下的存款減去100,在王五的賬上加上100。

故事講到這就基本結束了,下面就是需要思考的時候了。上面講的例子其實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銀行乾的事,所以你可以把村長看作是銀行或者一個比較有權威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支付寶、微信。

問題一、假如隨著村長的年齡越來越大,眼睛跟腦子都不太好使了(中心化管理的弊端),記錯賬怎麼辦?

我們可以讓大家輪流來記賬,這個月張三,下個月李四,大家輪著來,防止賬本被一個人拿在手裡。於是,賬本的記賬權發生變化,大家都有權來記賬,這樣就可以避免中心化個體因記錯賬給大家帶來的損失。

問題二、如果這時候李四想要挪用村裡的公款,雖然他不用直接篡改賬本上的信息,但是可以燒掉賬本中的一部分內容,這樣別人就查不出來了,回頭只要告訴大家這是不小心碰到蠟燭,別人也沒什麼辦法。如何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解決的辦法是每個人都擁有一本自己的賬本,任何一個人改動了賬本都必須要告知所有其他人,其他人會在自己的賬本上同樣地記上一筆,如果有人發現新改動的賬目不對,可以拒絕接受,到了最後,以大多數人都一致的賬目表示為準。所以即便是有人真的不小心損壞了一部分賬本的內容,只要找到其他的人去重新複製一份來就行了。

問題三、如果時間長了,有人就偷懶了,不願意這麼麻煩地記賬,就希望別人記好賬後,自己拿過來核對一下,沒問題就直接抄一遍,那麼這下記賬記得最勤的人就有意見了,該怎麼辦?

辦法是每天早上擲骰子,根據點數決定誰來記當天的賬,其他人只要核對一下,沒問題就複製過來。還可以讓被擲到要記賬的人,能獲得一些獎勵,從當天的記賬總額中劃出一定獎勵的比例,這樣記賬的人就會積極的記賬(這就是比特幣的激勵機制)。

講到這裡實際上這就是比特幣的記賬雛形,不過關於比特幣還有很多細節沒講到,包括非對稱加密、UTXO、SHA256算法、雙花問題等等,這些後面再一一的講解,現在先大概瞭解比特幣的運行機制。比特幣沒有一箇中心化的記賬機構,記賬權分散在各個節點中,使得它被篡改的幾率大大降低,提高了安全性及可信任度,這是它的優點,但也是它的缺點,因為每記錄一筆賬就需要經過各個節點的確認,大大降低了運行效率。

這裡講一下個人對於區塊鏈的觀點,區塊鏈不是萬能的,它在某些場景下確實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比如金融領域或者數據存儲,但在某些場景下我們確實是需要中心化來管理的,所以個人覺得具體場景具體運用,均衡取捨,不要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不然最後可能會得不償失。未來的社會一定是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並存,沒有絕對的中心化也沒有絕對的去中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