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病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


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帝制中,先後湧現了數百年皇帝,其中自然不乏雄才大略之輩。這些雄才大略的皇帝中不缺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選擇以身犯險、御駕親征的皇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歷史上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

歷史上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病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

老規矩,先來一個小小的科普。“御駕親征”的意思是:皇帝親臨前線、指揮軍隊、征伐敵人。“皇帝”是基礎,“親臨前線”是條件,兩者缺一不可。並不是所有開國皇帝都有御駕親征的經歷,因為有些皇帝他所有的戰役都是他稱帝前打的,比如:光武帝劉秀、晉武帝司馬炎、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清太祖努爾哈赤等等。也有些皇帝軍事能力極為強大,卻沒有親臨戰場,故也不能稱為“御駕親征”,比如:秦始皇、漢武帝等等。

歷史上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病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

好了,說回正題。中國歷史上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是誰呢?他又一路打到了哪裡呢?他又為什麼打的這麼遠呢?

這位皇帝就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PS:朱棣,廟號:明太宗/明成祖,年號:永樂,後人多稱他為:明成祖、永樂皇帝、永樂大帝)。朱棣是典型的“馬上皇帝”,他生於戰場,死於征途,他的一生似乎都是“打!打!打”。皇位不是繼承來的,是他一刀一槍打下來的(詳情參見“靖難之役”),明朝的疆域因為他而達到最大化。

歷史上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病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

朱棣一生的成就很多,其中一個便是“成祖北伐”,又稱“永樂北伐”。明太祖建立明朝後,元朝的殘餘勢力盤踞北方,史稱“北元”,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時刻想要重回中原。朱棣當了皇帝后,很是不喜這些眼神不是很和善的鄰居,於是決定御駕親征,滅了北元。

歷史上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病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

朱棣分別於1410年(永樂八年)二月、1414年(永樂十二年)二月、1422年(永樂二十年)三月、1423年(永樂二十一年)、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正月,前後五次北伐北元。最後的結果是蒙古勢力遭到沉痛打擊,明朝邊疆得到鞏固。而朱棣本人也解鎖成就,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親征漠北蒙古諸部的漢族皇帝,也是中國歷史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朱棣最遠曾打到了今日蒙、俄兩國的邊境以及今日的蒙古烏蘭巴托。

歷史上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病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

為什麼朱棣要打的這麼遠,深入漠北呢?這個說起來就有些讓人哭笑不得了,因為他要找敵人,沒有錯他要找敵人。

蒙古軍隊深知“游擊戰”的重用性,一直奉為至理名言,也深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精髓。每當朱棣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聲勢浩大的要去北伐時,蒙古軍隊就不見了。每當朱棣班師回朝後,蒙古軍隊又出現在明朝邊境叫囂,而當朱棣再去北伐,蒙古軍隊又不見了,如此週而復始,樂此不疲。朱棣也沒有辦法,不動一刀一槍就班師回朝,太沒面子了,想打又沒人跟他打。沒辦法,朱棣只有硬著頭皮往裡打,也只有深入漠北才能真正找到敵人。

歷史上御駕親征最遠的皇帝,病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

其實朱棣五次北伐,大部分時間都是浪費在路上,真正與敵人作戰的時間很短。可憐戎馬一生的朱棣,最後也是病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