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曠世名將,一不會騎馬,二不會射箭,卻一個個威名滿天下

中國古代無非就是兩大人物最受大家歡迎,一是謀略家,而是名將。

而武將在歷史中的亮點總是被人們縮津津樂道,然而有一些武將連一些騎馬射箭的基本功都不會,你敢信?

但即使他們不是騎馬射箭,他們依然成為了天下名將,今天咱就給大家講一講這三位厲害的人物!

先說這第一位,此人就是西晉初年的杜預!此人出身關中名門京兆杜氏,父祖均在曹魏政權任官,作為“官N代”的杜預原本不必勤學苦讀,可他並非是那種紈絝子弟,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對於經學、軍事、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建築工程均有很高的造詣,人稱“杜武庫”。

他在文學方面也有較高的造詣,其中值得一提的當屬“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一書。據傳他自己也承認是一位“左傳”的超級愛好者。

修大橋、建學校、除蟲害等等,這些能為老百姓謀福利的事上,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由於同期優秀的人物眾多,反倒是讓這樣一位能人的光芒有些暗淡。可以說在當時官、民之中,他都深得人心,稱得上一個完美的人。他也是最早同列武廟和文廟的歷史巨匠。

這三位曠世名將,一不會騎馬,二不會射箭,卻一個個威名滿天下


史書記載,“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輒居將率之列”,也就是說杜預既不會騎馬,也不懂射箭,但每次國家遇到大事,都能作為將帥統兵出征,堪稱一代儒將!

再說這第二位,他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名將韋睿!

歷朝歷代,建功立業的政治家、軍事家不勝枚舉,像諸葛亮這樣德才兼備的“完人”卻不多見。盡數古代名將,堪稱引領諸葛遺風的,當屬南梁韋睿。

這三位曠世名將,一不會騎馬,二不會射箭,卻一個個威名滿天下


鍾離大捷立萬揚名

公元503年,北魏發動戰爭,進攻南朝。雙方爭奪的重點集中於南朝梁國的鐘離一地。首次戰役北魏無功而返。506年9月,南朝北魏軍隊捲土重來,再攻鍾離。10月,北魏鎮南將軍、中山王元英率數十萬兵眾圍攻鍾離。梁武帝命右衛將軍曹景宗率兵二十萬增援鍾離,兩軍呈相持局面。

次年春,北魏軍隊強行突擊鐘離城,晝夜攻打不停。元英命兵士以土填塹,以木衝擊城牆,鍾離城危在旦夕。關鍵時刻,梁武帝急調韋睿支援鍾離。韋睿立即率兵北上。軍內有人顧忌魏軍強盛,多勸韋睿緩行。韋睿說:“現在鍾離已經極其危險,緊急馳援,猶恐誤事,怎可暫緩?我已有破敵之計,諸位請勿擔憂。”僅用十天,軍至前線。

這三位曠世名將,一不會騎馬,二不會射箭,卻一個個威名滿天下


韋睿敢於橫刀立馬,乘夜色前出曹景宗二十里直抵魏軍陣前紮營。魏將元英一覺醒來忽見陣前新立一梁軍軍營,似天兵突降,不由得大驚失色,說:“這是何方神聖!”即派楊大眼率萬餘騎兵強攻韋睿新立營寨。這位楊大眼的眼睛到底大不大,我們今天已經無從得知,人家就是叫這麼個名字。楊大眼力能搏虎,勇冠三軍,而韋睿雖則看似書生,卻勇氣過人,兩強相遇,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韋睿集中強弩迎敵,楊大眼負傷敗退。相持數日,韋睿發現北魏軍隊已經疲憊不堪,成強弩之末,雖有將帥擊鼓進兵,但士氣顯然遠不如前。他組織北魏軍隊發起反擊,乘淮水陡漲之際,用小船載乾草並灌入油脂,點燃後推到魏軍所建橋邊,將橋燒燬。北魏軍開始撤退,梁軍乘勢奮勇追殺,喊殺聲、戰鼓聲,驚天動地,韋睿組織的敢死隊奮勇當先,北魏軍隊頓時潰敗,士兵爭相逃命、自相踐踏,被殺、溺死和自踏致死者達十餘萬人。元英單騎逃走,楊大眼燒營撤退,梁軍又乘勝猛追,俘敵數萬,獲得了鍾離之戰的全勝。在此戰中,韋睿指揮梁軍成功地完成了疲敵、攻堅、捕捉戰機和統籌協調等工作,因此,獲得了戰役的全面勝利。鍾離一戰充分顯示出韋睿卓越的軍事和指揮才能,從而躋身名將行列。

韋睿能受到後人敬佩,受到毛澤東推崇,當然不僅僅是因為軍功,而是其優良的品德和修養。

這三位曠世名將,一不會騎馬,二不會射箭,卻一個個威名滿天下


第三位也是南朝梁朝的,他雖然戰功不及韋睿,但名氣似乎比韋睿更高,此人就是白袍將軍陳慶之!陳慶之原是蕭衍的侍從,後來水漲船高,也成為梁朝的將領。陳慶之雖然是大將,但他“射不穿札,馬非所便”。可見陳慶之與杜預一樣,可能連普通士兵都打不過的那種。

但陳慶之“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故而他率領七千將士出征北魏時取得了重大的戰果,史書記載“自發銍縣至於洛陽,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當時陳慶之大軍皆穿白袍,因此當時的童謠唱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這三位曠世名將,一不會騎馬,二不會射箭,卻一個個威名滿天下


其實歷史上的書生名將、儒將很多,比如周瑜、虞允文、陸遜、王守仁等,但他們最起碼能騎馬,有的人還武藝了得,而上面這三位“身不跨馬,射不穿札”,但卻成為當世的頂級名將,威名震天下,實在是極為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