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歐聯網北京9月23日電 今天是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億萬中國農民迎來專屬於自己的節日。今年以來,大到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小到農村公路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置,一系列涉及農村、惠及農民的政策舉措值得關注。

今天是中國首箇中國農民豐收節!

9月20日,在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大烏江鎮紅渡村,村民用豐收的玉米、水稻、辣椒、大豆等各色農產品,曬出


今天是中國首箇中國農民豐收節!

9月20日,在黑龍江墾區綏濱農場舉行的豐收勞動競賽上,一名職工抱著剛剛收割的水稻。


今天是中國首箇中國農民豐收節!

9月19日,在江西萍鄉舉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活動上,人們觀看晾曬的農作物。


今天是中國首箇中國農民豐收節!

9月19日,在浙江省武義縣一處稻田裡,人們手持收穫的水稻、玉米、紅辣椒,喜迎豐收節(無人機拍攝)。

2018年6月21日,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9月23日是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今天是中國首箇中國農民豐收節!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發端,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增強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的決心和信心。

為什麼要專門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6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給出解釋。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韓長賦說。

他指出,“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有助於宣傳展示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韓長賦說,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正在淡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可以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託,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薰陶。

為什麼把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在“秋分”節氣?

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豐收節和農事傳統密切相關。

從節氣上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另外,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從區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穫的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所以,我們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從民俗上看,我們國家有十幾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畲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各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團結和發展。

今年是首屆中國豐收節,將如何組織籌備這個節日?

據記者瞭解到,設計了“1+6+N”的總體活動安排,1是在北京有一個主會場。6個分會場立足體現中國農耕文明的區域特點,N就是策劃了100多個系列活動。

首先就是農產品能夠實現優質優價,原來只關注原料,現在要關注終端產品和品牌,所以我們推出了100個品牌農產品。二是城裡人秋天自駕遊的也多,我們推薦100個特色村寨,現在互聯網很發達,大家就可以知道這段時間去哪兒玩合適了。三是100個鄉村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國各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我們把這些有特色的鄉村文化活動推薦到全國。四是100個鄉村美食,應該能讓大家找到家鄉的味道,是這樣一個目的。五是還有100個鄉村旅遊線路,也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休閒旅遊參考。


歐聯網 | 歐聯通訊社

讓歐洲瞭解中國,讓華人走向世界!

看更多歐洲信息,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Oliannews歐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