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个头都要掉脑袋,真冤,这是哪家的规矩

乾隆十二年至十三年,对于大清的皇帝来说是个邪门的时期,十二年除夕,皇嫡子永琮因天花病逝,十三年三月乾隆最宠爱的富察氏皇后又死在南巡途中,接连三个月乾隆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性情大变,这个人们印象中温和儒雅,宽厚仁爱的君主突然变得喜怒无常,任性随意。

本来清制辫发,十天半月剃头一次很正常,有满族习惯帝后丧事官员一百天之内不能剃发,但这只是风俗层面的约定,并没有在任何礼仪刑律上规定。可这次乾隆上纲上线,发现居然皇后大丧期间有人剃头,认为是对已故皇后的大不敬,对朝廷纲纪祖制的大藐视。

剃个头都要掉脑袋,真冤,这是哪家的规矩

察一下哪里来的祖制,往前推他以前以皇后身份逝世的有五位,有顺治的,康熙的,雍正的,大丧期间只有不嫁娶不作乐,都没有百日内不许剃头的。可皇帝有权就任性,抓住了几个倒霉蛋,湖广总督塞楞额和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都革职赐自尽,还有几个被革职查办或发配。

这几个也都冤,礼部发布的讣告只是说了百日内不准剃头,也没讲剃头会掉脑袋。皇帝事发后才再下谕旨强调帝后丧事,百日内不许剃头,这个所谓“本朝定制”纯粹是乾隆空降的了。就算他以前的几位皇帝,从努尔哈赤算起到他父皇雍正,驾崩以后在诸多繁杂的规定礼仪中也没有百日内不许剃头的。

剃个头都要掉脑袋,真冤,这是哪家的规矩

事情还不止这些,翰林院编撰的皇后册文有点小纰漏,乾隆居然将掌管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敦叛为斩监候,其他官员全部革职,全国哗然,甚至怀疑皇帝是不是有些丧心病狂。

问题出在哪里,乾隆怎么会如此丧失理智,是任性,是丧偶的悲痛,是情绪的宣泄,这些都是影响因素。但另外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乾隆执政这么多年以来对官僚集团失望的“报复”,后人认为乾隆十三年是其执政风格转变的分水岭。如果没有富察氏的逝世,没有皇子永琮的早亡,乾隆的执政风暴也会以另一个突破口爆发,丧妻丧子的剃头事件只是乾隆自觉转变掌控官僚集团方式的开始标志。

他觉得自己宽仁对待帝国官员,给予优渥的物质条件,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他的宽,他的仁,帝国的官员并没有时时刻刻领受他的用心良苦。大肆的贪腐,大量的亏空,官员如果没有利益就得过且过,有利益就欺上瞒下,说白了那些官僚就是给脸不要脸,简直都是“蹬鼻子上脸”。

剃个头都要掉脑袋,真冤,这是哪家的规矩

乾隆感到自尊受到愚弄,皇权遭到空心化,坐在金銮殿上看着这些臣僚,他觉得应该重新认识这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帝国肱股,还有那些远在天边的封疆大吏。如何使他们每天都觉得芒刺在背,头顶悬剑,对于这个高智商高情商的皇帝并不是很难的事。

以剃头案为契机,乾隆一把将帝国航路拉到新的轨迹中来,这位舵主抽紧了每一位水手的神经,他自信在自己的统御之术下一定会将帝国推向最高峰。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