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銀杏林在綿竹清平的河谷山巒間生長,這是綠色的希望啊

一片片银杏林在绵竹清平的河谷山峦间生长,这是绿色的希望啊

一、細雨入清平

我已許久未去清平,清平卻常常入夢。

清平是德陽所轄綿竹市的一個鄉鎮,位於鄰近成都平原西北邊緣的龍門山區。

我與清平是有緣的。

早在三十多年前,我就結識了她。那是學生時代到清平地質實習,她那蓊鬱的森林、險峻的河谷、清晨的曉霧、黃昏的夕陽,還有河灘裡的鑽井和工棚,如詩如畫般進入了我年輕的心靈,至今不忘。自那時起,我知道了清平是一座學人嚮往的地質博物館,她有著發育完整宛如迷宮的喀斯特溶岩地貌;知道了將在清平山裡修建一座大型水庫,把清甜純淨的山泉水引至山外的工業城市——德陽。因這座水庫與德陽未來的發展密切相關,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德陽市曾決定上馬清平水庫。看來,清平對於德陽也有著一份特殊的緣份。

一片片银杏林在绵竹清平的河谷山峦间生长,这是绿色的希望啊

圖注:清平

一九八三年德陽建市時,我成了德陽人。去清平容易了,卻去得不多,但每去一次,對清平的瞭解就多一分,漸漸積累起對清平比較完整的印象。

清平的風光是旖旎迷人的。且不說她那雲遮霧繞的青山黛峰,驚世駭俗的天坑地漏,琴鳴鼓響的流泉飛瀑和那從大山深處湧流而出的禹江,讓人驚喜讚歎!單是那層層疊疊、莽莽蒼蒼、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以及森林中那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和平使者“鴿子花”的“史前化石”珙桐林,漫山紅遍的杜鵑林,挺拔參天的水杉林,蒼翠如雲的彌猴桃林,……就實在讓人驚奇不已。據說,清平森林中,生長繁衍著2000多種野生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0餘種野生動物,是一處動、植物的和諧家園和天然寶庫。

清平不僅有著如此奇美的自然風光,她的地下也有著巨大的寶藏,蘊藏著豐富的磷、煤等資源。改革開放後,這裡因開採磷、煤而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山鄉,曾讓多少鄉鎮眼熱心跳、羨慕嫉妒。

一片片银杏林在绵竹清平的河谷山峦间生长,这是绿色的希望啊

圖注:羌族美女

而更讓人驚歎的,是與這裡已存在億萬年的山水融為一體,與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漢、羌民族基因相系,為悠悠歲月煙雲掩藏的無價人文寶藏。清平有著太多的民間傳說與故事,既有漢民族的,也有羌族、藏族的,其實好些傳說和故事已分不清是漢是羌,抑或是其他民族。有關於帝王的,最古老的是有關大禹歧山治水的神話,位於清平與安縣交界山樑的歧山廟,就一直傳播演繹著大禹文化。傳說最多的當數劉秀走清平,在大山裡積蓄力量光復漢室的故事,現今尚留有子童廟、點將臺、釣魚臺、試劍石、棋盤石、遛馬槽、走馬嶺等勝蹟。有關於平民的,如僕人之子鴿娃與鄉總之女夢美追求自由婚姻,被惡勢力迫害致死的悽美故事,鴿娃化作了一株高大的珙桐樹,夢美化作了一座山峰躺臥在禹江邊,千百年來相望相守,催人淚下。還有不少關於山水鳥獸蟲魚精靈的傳說和勝跡,如元寶山、陽陰巖、處女潭、大石龜等。甚至連湔溝村燕子巖羌族土司城碉樓和卡防門,張開林所率紅軍小分隊駐紮過的龍王廟殘垣斷壁等,也都隨歲月流逝、時世嬗變,衍生出諸多故事。這些傳說與故事,傳承著歷史與文化,成為清平的脊樑與靈魂,而使得這方山水充滿神奇魅力,也使得山裡男子英俊雄健,性格如大山般堅強,山裡女子清純姣好,柔情似山溪般清亮。

似有一種心靈感應在牽引,4月26日下午,在濛濛的晚春細雨中,我隨省作協採風團又走入清平。久違了,清平!我不知道此次會面她能不能給予我新的印象和感受?我期待著,尋覓著她可能給予我的驚喜。剛剛進入清平,禹江河岸上和公路兩旁一片片銀杏新林,伸展著鵝黃嫩綠的枝葉,便款款向我們迎面走過來,因沐雨而分外清新惹眼,顯出一派蓬勃生機。清平的銀杏林!這不正是我們此行所要找尋的新景緻嗎?此景此情,不由記起杜甫的兩句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飄飄灑灑的細雨,潤物無聲,孕育和催生著清平銀杏老林的蒼翠和新林的嫩綠,不也是孕育和催生清平發展新希望的春風化雨嗎?!

叩訪清平,正值其時。

二、歌舞銀杏節

清平人正在他們的山鄉舉辦中國銀杏節。為銀杏而辦節,並且冠以“中國”,清平人夠有氣魄,然而更需有其他地方難以企及的優勢和特色。據說,這節不是自封的,而是報經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准的。

清平為何能夠獲此殊榮?

鄉幹部和鄉民們向我們解開了這個秘密。清平鄉種植銀杏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最集中的區域在鹽井村一帶,現人們已習慣稱其為銀杏溝。銀杏溝是龍門山脈一條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的溝谷,順溝谷沿禹江溯流而上,密密匝匝分佈著天然生長和人工栽植的上萬畝20餘萬株銀杏樹,數十百年以上樹齡的參天大樹即有3萬多株,其密集成片如氣勢磅礴的軍隊,其挺拔壯觀如遮天蔽日的綠雲,形成清平原始森林中的一處奇特景觀。

一片片银杏林在绵竹清平的河谷山峦间生长,这是绿色的希望啊

圖注:銀杏

何以這裡的銀杏樹漫山遍野,特別茂密繁盛?鄉民答覆不一,卻也有跡可尋。大約一是得益於這裡的山水滋養。按照植物專家的說法,銀杏,別名白果,又名公孫樹,是現存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被稱為植物界中的“大熊貓”、“活化石”,原曾遍佈全球,第四紀冰川之後,僅留存於我國亞熱帶季風區,野生狀態的銀杏樹僅見於浙江天目山,零星分佈於海拔300至1100米的闊葉林內和山谷中。而清平顯然不屬亞熱帶季風區,可就在這片區域內,銀杏樹卻自由自在的生長著,繁榮著,具體的秘密只能留給專家們去破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裡是銀杏樹“適者生存”的環境。二是緣於當地人對銀杏樹的由衷喜愛和精心呵護。問一問這山上溝裡的銀杏樹,鄉民們大多會說是他們的祖先或者祖先的祖先栽植的,千百年來銀杏樹伴隨他們經歷著山中的歲月和生活的苦樂。清平的鄉民和他們的祖先,必定對銀杏樹情有獨鍾,可能基於他們對銀杏樹透徹而獨到的認識,而從遙遠的浙江將其帶回家鄉,或是將第四紀冰川時期劫後餘生的當地銀杏樹視如性命般保存下來,祖祖輩輩將其廣植繁衍,使這一物種在此地蔚然成林,洋洋大觀而成就今天的一番浩大氣象。

來到清平,來到銀杏溝,看到這隨處可見的銀杏樹,你不得不佩服清平鄉民的祖先對銀杏樹的獨到眼光,也不得不佩服清平鄉民們栽種銀杏樹的堅持精神。

銀杏樹是觀賞樹種中的極品。銀杏樹幹挺直,枝材虯曲,蔥鬱莊重,氣勢雄偉,夏天一片蔥綠,秋天一樹金黃,給人以俊朗雄秀、華貴典雅之感。同時,銀杏樹可謂是樹中的壽星,一般能活到一千多歲,我國還有3000年以上的古樹。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銀杏樹作為庭院、行道、園林綠化的重要樹種。在我國的名山大川、古剎寺庵,到處可看到高大挺拔的古銀杏樹,猶如一位位歷經滄桑、洞悉世事、仙風道骨的高人雅士,帶給人一種高遠幽雅、神秘莫測的感覺,常引得騷人墨客駐足流連,留下幾多詩文辭賦,使得古銀杏與古文化緊密結合到了一起。銀杏樹不僅在大如天地山川之間,因其挺拔雄健、傲然站立,顯得偉岸自如;而且在小如斗室尺牘之間,也能姿態優美、野趣橫生,不減大家氣概。君不見酷愛銀杏樹者,多選取其虯枝盤根,巧運匠思,製成盆景,將大自然中雄姿英發的銀杏樹濃縮於方寸之中,亦奇特古雅,清供案頭,令人悅目怡情,為時人至愛。

一片片银杏林在绵竹清平的河谷山峦间生长,这是绿色的希望啊

圖注:銀杏

銀杏樹也是珍貴的經濟林木,可謂一身是寶,價值不菲。銀杏樹木質優,結構密,紋路直,不翹裂,耐腐蝕,抗蟲蛀,有光澤,是製作匾、牌、桌、櫃、體育器材、測繪用品及木魚、印章、各類工藝品的上等木材。並因銀杏木具有共鳴性、導音性和富有彈性,也是製作樂器的理想材料。銀杏木還適宜製作X線機濾線板、紡織印染滾、機模以及脫胎漆器的木模、膠合板、木質電話機等工業產品。銀杏樹之果,養生延年,在宋代即已被列為皇家貢品,至今亦是宴賓上品和百姓菜餚佳品。銀杏葉則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目前已知其化學成分的銀杏葉提取物多達160餘種,可入藥入茶亦入酒。……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清平的鄉民們為什麼如此喜愛銀杏樹,世代與之相伴,如今還專為銀杏辦起了盛大的節日。無疑,這是一種宣傳,宣傳他們世代的理念和綠色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宣示,宣示他們將開發銀杏,科學發展,創造持久致富的模式;這也是一種歡迎,歡迎山外天南地北的人們來這裡,與他們共享銀杏的恩惠和山裡人的歡樂。

銀杏節大型歌舞晚會在清平鄉場外的廣場裡舉行,這是“2007年中國銀杏溝·銀杏文化節”活動的壓軸戲。白天裡,清平鄉到處彩旗獵獵,歡聲笑語。鄉民們從山裡各個村、院湧到場鎮,同四面八方來的賓朋一道,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在場鎮附近開展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熱鬧非凡,吸引了無數群眾;極富鄉土氣息的傳統民間藝術風箏比賽、鬥鳥比賽、茶藝表演、皮影木偶、評書散打和被單戲表演等,讓遊客興趣盎然;山貨交易、徒步登山遊、植樹和銀杏文化座談會、賽詩會、書法美術大賽、攝影比賽、古銀杏保護工程等活動,各地賓朋和眾多文藝愛好者都踴躍參與,獻計獻策,用作品和行動來肯定和支持銀杏節,以及銀杏節所體現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白天的熱鬧過去,“人約黃昏後”,在春雨乍晴的暮色中,山鄉的男女老少和各方賓朋便陸續來到鄉場外新平整出來的廣場,鄉民們多是自帶輕便的塑料椅、凳,三五成群相約而來,偌大的廣場裡,居然密密麻麻站、坐滿了人,足見來賓之多和鄉民之眾。天色還沒黑盡,大型演出就開始了,臨時搭建起的寬大舞臺上,演員們認真演出著一個又一個節目,大多是藏羌歌舞,火辣狂勁,熱烈喜慶,讓人也跟著喘不過氣來,但都中規中矩,表現出一定專業水準。問詢當地人,方知是從省城請來的演出隊伍,難怪有此功力。臺上歌舞表演結束,廣場上的篝火晚會便開始了。廣場正中,早已架好一堆乾柴,由省作協和市、縣到會領導點燃篝火,來賓和鄉民們便在演員們帶領下,圍著篝火,跳起了歡樂的鍋莊。此時,廣場外放起了焰火,頻頻射入高空的焰火此起彼伏,在深黛色的天幕和群山間,顯得分外燦爛多彩,與廣場上圍著熊熊篝火載歌載舞的人們,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把人們熱烈的情緒推向了高潮。

三、夜宿銀杏林

帶著歌舞和篝火晚會給予的興奮,我們來到住宿地“白果林山莊”。

這是一處設施比較齊備的“農家樂”,可供百十人吃、住、開會,並有茶飲、棋牌等,而更讓人欣喜的,山莊果如其名,掩映在一片銀杏林中。迷濛的燈影中,可看到一株株高大參天的銀杏樹,如傘如蓋,深情地籠護著依坡而築的幾幢兩三層樓房,籠護著整個山莊院落,夜靜倍顯清幽,無風而覺涼爽,而又透著花草樹木呼吸的氣息,瀰漫著夢幻般的色彩,宛如來到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來到了一個清涼絕塵的世界。

一片片银杏林在绵竹清平的河谷山峦间生长,这是绿色的希望啊

圖注:清平

我們放下簡單的行裝,便來到戶外,在山莊的銀杏林中漫步,在林間走廊上品茗,聽靜夜裡草間的蟲鳴,樹梢的唿哨,莊外小溪的清吟,享受夜的清涼,山的幽靜,以及身處此間的如夢如幻的意境。

文友介紹,山莊主人姓謝,是一位精明能幹的中年婦女。見她指揮服務人員安排好客人,我們便上前與她攀談起來。她遞給我們的名片上寫著:謝德秀,白果林山莊聯繫人。不稱經理不稱負責人而稱聯繫人,不知是不習慣還是鄉民骨子裡的謙虛,抑或是覺得這“聯繫人”三字更切合身份,或者有其他深意。問她何故如此稱呼,她笑笑,坦然作答:我們這裡都是這麼稱呼。問她生意淡旺,她說還過得去,只是太忙。從她忙得喜孜孜的樣子,就知道山莊是興旺的了。她向我們介紹,這裡的一千多株白果樹,全是謝家所有,不曉得是謝家那輩祖先開始種下的,都是上百年、幾百年的樹,謝家就靠著這片林子生活。謝家自古來有一個規矩,凡逢重大的事都要植樹紀念,她二十多年前結婚時種下的白果樹都有碗口粗了。她的丈夫是山那邊的人,條件比這裡差,便入贅到了她家。如今,謝家她們這輩所帶的8個子女中,已經出了5個大學生。子女們書讀出來都在城裡就業,要接她們出去享清福,她卻因住慣了山裡,捨不得這片祖業而不願離去。她並說,這裡的老百姓特別喜愛白果樹,世世代代都種,全部成了林。

是呀,從銀杏溝裡獨秀眾木、大小不一的銀杏樹,我們不是可以看到鄉民們對美好生活世代不懈的執著追求嗎?在這種追求裡,傳遞著“青山常綠,財富永續”的古老觀念,書寫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持續發展文化。今日“白果林山莊”顧客盈門的興旺景象,不正是謝家先人們培植的根基嗎?今天銀杏溝、清平鄉的鄉民們,深刻認識到銀杏與他們的生存、發展緊密相聯,不可分離,而承續其先人們的樸素理念和執著追求,以追隨時代進步的眼光,大山般寬廣的胸懷,規劃宏偉藍圖,建設和諧山鄉。他們改善了交通,開辦起“農家樂”,吸引城裡人走進大山,走進他們的銀杏林,與他們一道分享這片綠蔭,分享銀杏的美味,分享山林的寧靜與清純。

一片片银杏林在绵竹清平的河谷山峦间生长,这是绿色的希望啊

圖注:清平

夜涼如水,思緒蹁躚,直至露溼寒重,大家才依依歸寢。剛入夢,卻聽得婉轉鳥叫,時鳴時停,聲急急,情切切,如喚人,如催工,伴著我們一直到天明。晨起問主人,方知是一種稱為“怪怪陽”的鳥,每年這時候到端午節前,正值農村大忙時節,這鳥兒即到來,夜深時分便開始鳴叫。大家猜想,可能是山民祖先精靈化身的鳥兒,這時節來提醒和催促鄉民:人勤春來早,人勤春常駐!

四、銀杏溝晨景

鳥鳴催人早起。

我們走出“白果林山莊”,遠望四野,晨霧如絮,緩緩飄蕩在溝谷、山腰,幾處峰頂則霧氣瀰漫,使之猶如神龍見首不見尾般縹緲神秘,青山如黛,草、樹滴翠,空氣清新如清涼的甘露沁入肺腑,令人神清氣朗。我們沿著山莊旁邊的觀景小道向山上走去。小道蜿蜒在山腰間,經過處可見一處處松樹林、水杉林、雜木林,見到最多而又極有氣勢的則是一片片挺拔入雲的銀杏林。沿路山坡上,許多不知名的嫩黃色、粉紅色的小花成片成簇的盛開著,隨著陣陣晨風,花、樹的清香撲鼻而來。小鳥在林間枝頭上唱著歡快的晨曲,人走過,便響起撲簌簌的振翅飛翔聲。清晨在這林間小道漫步,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大自然的懷抱,原來如此清爽幽雅、豐富多彩,令人身心陶醉。

在小道上俯瞰銀杏溝,又一番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幢幢色彩明麗、造型新穎的別墅,分佈在溝底及附近的山坡上,在銀杏古木的掩映下,在蒼翠群山的圍擁中飄然而出,特別搶眼。有文友說,那就是鹽井村鄉民的別墅群,也是該村村委會所在地。遠看去,彷彿是德奧邊境處阿爾卑斯山的風光。

一片片银杏林在绵竹清平的河谷山峦间生长,这是绿色的希望啊

圖注:清平銀杏文化節

我們來到別墅群中,一條從山下延伸上來分別通向不同方向的水泥公路,從中穿過,亦路亦街,使之實際上形成了一個街鎮。別墅多為新建,也有舊屋改造的,樣式大同小異,體量有大有小,樓房有高有低,但都釉磚貼牆,整潔乾淨,門前或院內水泥地坪均有花、樹及盆景、山石點綴,戶戶都有雅號美名,或制匾懸於門楣,或刻石置於屋前,有的人家廊柱上還有吟誦山水的楹聯。這已不是傳統農家,而是耕讀相伴、富足自在的桃源了。細詢鄉民,方知為了發展以銀杏開發為主的旅遊業,村裡資助農戶興辦“農家樂”,條件好的還辦起了休閒度假中心、避暑山莊等,並請來一批書畫家,為這山村揮毫潑墨,賜名題字,作畫補壁,使得山溝裡的這些“農家樂”便有了書卷氣。目前,銀杏溝裡的“農家樂”已有四、五十家,多則可接待一、二百人,如“白果林山莊”,少則亦可接待十數人、數十人。其名聲也越來越響亮,吸引了周邊縣、市眾多的遊客。德陽、綿竹常有人來消夏,一住就是半月一月乃至三五月,在這裡觀山林流水,聽鳥語蟲鳴,吸天地清氣,食農家菜餚,享清涼世界,其樂陶陶,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銀杏溝有今天的景象,全來自鹽井村、清平鄉發展思路的轉變。

人們說:老天特別鍾愛清平,鍾愛鹽井村。別的地方地下有資源,地上則多為不毛之地;而地上物產豐富的,又往往沒有地下資源。可是鹽井村、清平鄉卻同時擁有這兩筆財富,一筆是礦藏,這裡的山腹中、地層下有著豐富的磷、煤,早年還有井鹽;另一筆則是森林。前者只要挖出來,賣出去,就是嘩嘩的鈔票,它使鹽井村成了四川村級首富,也使清平鄉富甲一方,但這一路子已越走越窄,因為地下資源畢竟有限,且不會再生,可以富一代人、兩代人,不能讓山鄉長遠致富;後者則既維繫著鄉民生存的環境,也為鄉民們提供著衣食房屋,它是鄉民們永續的綠色銀行,當然也不能嚴重透支,否則也會毀了鄉民的家園。

一片片银杏林在绵竹清平的河谷山峦间生长,这是绿色的希望啊

圖注:清平羌民

清平鄉在走過多年採礦致富的道路後,面對“吃完子孫飯,子孫吃什麼”的嚴峻命題,山區古老的生活法則再次喚醒了他們的綠色意識,下決心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從急功近利的採礦業向綠色生態旅遊業轉變。在這種轉型中,鹽井村的作為說明他們不是簡單回覆到傳統的農耕模式上,而是進入了一輪更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軌道,既追求生活的富裕,又追求生活的質量,既保持山青水秀的環境,又獲得持續均衡發展的紅利。我們進山以來看到,以前拉礦的小火車線已廢棄;清平礦業公司已將位於鄉場外的大片廠房拆除,闢為廣場,在廣場近山處建起一座賓館,並拿出專款,請鄉民們在昔日的堆礦場和禹江兩岸,栽種銀杏樹;清平鄉更是組織鄉民新植銀杏樹20餘萬株。一片片銀杏新林,在銀杏溝,在清平的河谷、山巒間延伸、擴展,樹木雖幼,但綠色的希望、財富的碩果卻在勃勃生長。

哦,清平,但願你銀杏香飄四海!(蔣大海/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