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日報評論:什麼比「留住張小平」更重要?

揚拍


張小平的離職事件,目前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儘管航天所出面解釋了該文有關敘述,是為了督促張小平回來脫密,對個人作用有所誇大,但從網友爆料的其他資料來看,張小平的作用,雖然不如文所描述的那麼重要,起決定性作用,但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所起的作用舉足輕重。從這方面來講,事實的真相和網文其實相差不大。

1、脫密很重要。張小平辭職事件的分歧,主要是其沒有在非涉密崗位工作滿兩年,度過《保密法》規定的脫密期。個人利用國家的資源,掌握國家的核心技術和研究成果,去民營企業就業拿高薪,肯定是不合理的。張小平去的是國內的一家民營企業,如果該企業和外國有聯繫,或者張小平直接去外國相關企業工作,對國家造成的損失,又如何衡量?美國經常以涉密對華裔科學家,甚至是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打壓,其目的眾所周知。我國對自己的核心技術,也有周全的保護措施,相關人員要盡保密的義務,按規定的程序脫密後,才能重新就業,從事新的工作和研究。

2、薪酬很重要。國企年薪12萬,換個企業,工作還是一樣,立馬收入翻十倍,這對科研隊伍的穩定肯定是一種特別大的衝擊。和中小學校在職教師管理一樣,基層和中小學校教師,年薪不過幾萬,教得好的有點名氣的,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被稱為“名師”的,去培訓機構任教,就有“年入百萬”的傳言,不管真假,對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都起著非常不利的影響。道理都是一樣的,如果個人的付出、專業能力,不能獲得相應的地位、收入,單靠情懷留人,畢竟十分有限。

3、管理模式很重要。能者多勞,多勞者多得,這種用人機制和報酬機制,是建國初期就確定下來的。如果這一方針早早得到貫徹落實,掌握著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的“張小平”們,就不會只是最底層的副主任設計師,職稱受名額限制,年薪受職稱限制,研發項目、資金和話語權受職位限制,一切都按部就班,我國的登月大計肯定會受到影響,其他工作也是一樣的。

體制改革,要從自身深處改變,剔除一切不利因素,激發個體活力,體現群體智慧,展現大國力量,實現中國夢!


真寧腔調


這件離職事件瞬間引爆網絡媒體,不在於張小平單獨這個個體,而是多少個張小平身後的東西,我們總說人文關懷,可這種關懷到底是什麼?企業文化又是什麼?我相信哪個企業,不管是帶國字號的還民子頭的,也不敢大言不慚的說自己企業人才濟濟,缺了誰都能幹的話來,私下可以說,但在公開場合你敢嗎?

說到底是一層窗戶紙被捅破的緣故,人離職後,這個單位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發了一紙聲明,後來這個企業更大的上級再次出來發聲表示其人沒有這麼大的作用,只是有些才能,業內還有更多的人比之才能更高,大概的意思也就是這樣了,試問不管你是當事人還是不是,或者在這樣的企業內,你的上級如此根本沒有隱晦的發聲,作何想?

對於這個話題,昨天筆者也對於該問題做出了自己的一些解讀,人民日報對於該事件的評論標題,確實是問到了實處,比什麼留住張小平更重要?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發問,每個人的答案都不會太一樣,但最為重要的關鍵一點必然存在,這就是尊重,發自內心的尊重,一個人處在何地都會有自己的歸屬感,而這種歸屬感的強烈與否,大至國家小到企業,甚至是家庭,都是一種群屬的歸途。


長安小師爺


留人留心。

經常聽一些“領導”開會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這個單位,離了誰,都無所謂……”

這是最無能,最無恥下流的的領導講話之一。

還有一些單位公司企業老闆們動不動就用:“想幹不❓不想幹滾蛋,中國最不缺人……。”

是的,這個星球離了誰,它照樣轉。

但是,某時某刻,一時一事離了某些人,還真玩不轉!

一些單位公司的頭頭們,真不敢太把自己當“救世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不會不懂吧?

一些單位公司為什麼長久不了?一些單位公司的產品質量為什麼時好時壞❓老闆們是不是從用工問題上認真思考過?一些小團隊為什麼十來個人的不能“團結一致”❓管理者真的從自身上檢討過嗎❓

不要把勞動者當奴隸,真離開了這些勞動者,你們這些所謂的精英,能人,管理者球都不是。

公平公正,人人平等,一視同仁,任重道遠❗


孔乙己亂彈


如何來留住張小平?這個問題非常好回答,就是物質和精神的問題!

首先,科技工作者也是人,不是神。也食人間煙火,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家庭吃喝拉撒睡的繁瑣事情。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張小平們同樣遵循著這條需求曲線。往外看,美國的科學傢什麼待遇?無論是物質上的經濟收入,還是精神上的名譽地位,社會和國家都是對他們厚待和尊重。

其次,國營軍工企業的體制落後於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在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上,與外部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完全脫節。以至於這些軍工科學家們坐的是基層的位置,乾的是尖端的工作。這種落差和不匹配怎麼能夠調動和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熱情呢?經濟上的報酬更是低微的可憐,張小平在601所幹了20多年,年薪才12萬,每個月才1萬塊錢的工資。而外面的世界真美好,就是去民營企業,他的年薪就可以達到100萬元,眨眼間就漲了十倍,而職務上更是被大膽啟用。

第三,社會對科學家沒有足夠的重視和尊重,假如物質上不能給予的話,那麼精神上也沒有將他們為國家貢獻的精神予以弘揚和讚美!看看電視上、媒體上充斥的是藝人們華麗的身姿和誘人的肉慾。“張小平們"沒有得到社會的真正重視和尊重,這就是我們要尋找的答案。

總之,問題的關鍵還是物質與精神。要落實這兩個問題,不能來虛的,而是要來點實實在在的!大家說我講的對不對?

如果您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謝謝!





依旺情深1


張小平遭遇的問題,不是個例,而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本人就有切身的體會。同類的問題,我35歲前遭遇過兩次,45歲前又遭遇過一次。後面再沒有了——放你出去,你也出不了門,五十多歲的老漢,誰要你,給你養老送終?機會不少,機遇沒有,得心應手的事幹不成,不願意乾的事,還得硬著頭皮幹下去,坐困圍城,碌碌無為至今日。

在單位學非所用,得到對口部門召喚,一心要走,單位領導就是不鬆手。此前認為你可有可無,此時說單位沒有你不行。領導不是愛才惜才,而是你就是一箇中用的好材料——常日干事認真,工作不出差錯,粗活細活都能幹,正事上腦子好使,什麼事也難不倒,關鍵時刻還能打硬仗。但你同時又是一個絆腳石——原則性太強,做事一板一眼,不迎合大領導意圖,有時還讓領導下不來臺。見不得,又離不了。



對於個人而言,國企的好處是穩定,壞處是人才不是人才,有才難以施展,德不配位者比比皆是。其實離了誰都行,幹好幹壞一個樣,壞的說起來比好的還好,嘿嘿,老虎嘴上的鬍子,歪好歪好,誰要說它不好,那不是硬找不自在!


能幹正事的人,往往有個性,較真認死理;不能幹正事的人,往往很會來事,會巴結領導。人才奴才都是才,“精明”的領導,兩者都用,兼容幷蓄,各取所長,得心應手。用前者幹事,用後者謀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舌頭尖上卻功夫好,拍馬屁有道,好曲盈耳神仙樂,廟裡的大和尚,有幾個不喜歡受奉承?後者往往高處走,前者往往低處流。
華人聰明靈秀,許多事一琢磨就會,中國社會從不缺乏人才,往往是位子上缺乏人才。一個單位要留住人才,不僅要考慮經濟待遇問題,還需要有知人善任的雅量,使他們能在一個專業的範圍內施展身手,而不是養而不用,用而不重。

在高房價的商業社會語境下,在演藝界收入高得離譜的情形中,對工作了20年的高科技工作者張小平,以12萬的年薪想留住他,似乎不可能。就是領導重用他,沒有能買得起一套房子,養活一家老小的收入,哪能留得住他!



人民日報確實是站得高、看得遠、說得透、講得深,對國企三種用人情況分析非常到位:

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對這類事件有切膚之痛,於是寫出的東西就非常情緒化:

在這起事件中,雖然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忽而說張小平的作用大到中流砥柱、不可或缺,他走了,天就塌了,他走了,載人登月都只能是紙上談兵了;忽而又說張小平這樣的人才大把大把的,離了誰,地球都照樣轉,月球也照樣登,誇大他的作用只不過是想叫他回來。

不管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怎麼樣前後矛盾,至少能看出一點:這個國企確實對張小平還算重視。

君不見,有的國企,老闆站在臺上,面對公司班子領導、業務骨幹指著鼻子叫號:你們誰,所有的人!有一個算一個!有一頭算一頭!愛走就走!誰走我都不留!愛上哪上哪!

然後,對在主席臺就座的班子成員挨個問:XXX,你想不想走?想走現在馬上交辭職報告!我現在就叫你走!

就這樣指著鼻子挨個問一遍,領導在上面個個臉紅脖子粗,下面的幾十個小領導更是個個低下頭,不敢向上看,人人低眉順眼,個個噤若寒蟬。

像不像清宮戲?皇上震怒了!其實皇子根本沒震怒,只不過閒極無聊嚇唬你玩。

這已經不是人才了,連個狗奴才都不配了!

當企業被大老闆完全視為私有財產時,他真的就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土皇帝,真的就掌握了生殺予奪的大權,真的就極其任性,真的就可以完全憑一時好惡決定職工的生死。

是誰給了他這麼毅然決然的勇氣?很簡單,他再怎麼任性,企業也不是他家的。

骨幹全走了,又如何?

企業幹黃了,又如何?

咱們叫人殺了,最多吹牛說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人家,轉過身來就能當官。

啥也別說了。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可我更想說生活在當代和平的年代我們是不是也能像老一輩那樣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我們每個人也許是農民,也許是工人,也許是一名子弟兵等等,位置不同,職能不同,但我們的目標一樣,就是明天會更好,但更好的前提是有人的犧牲和奉獻。說到這不得不說老一輩他們的默默無私奉獻和犧牲。想說的太多文化有限不知怎麼說。


王追機


人民日報評論來的很及時。國家興盛、民族崛起靠的就是張小平、李小平、王小平……。

張小平現象自改革開放以來,張小平決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個。

國家應該在體制上如何有效地留住張小平之類的國家科技人才,人民日報的評論給了很好地提示。

我知道,悟空問答適時而恰當地提出這個令許多人掁聾發聵的問題,不會在頭條新聞上引起轟動效應、且不會掀起多高的浪頭。

但能提出來,引發人們關注,這就是好事情。

沒有張小平、李小平、王小平……,哪有今天逐而強大的中國?

中國不是靠歌舞昇平、水袖長甩中壯大的;不是靠娛樂大咖喜喜哈哈中前進的。

在浮躁、虛火上升的社會里,充其量只是給人們送來酒餘飯後的消遣。而真正為民族興旺打基礎的卻是這些張小平們。

我一個好友的兒子學的是軍工專業,分配在某一軍工研究所。一直在搞國家分配的海軍艦艇科研項目。有一天談話中才知他已辭職回家幫開網店的老婆打理生意,照顧幼兒。他愛人一句話把他說的啞口無言:你一個月工資我幾天就掙到手了。回來給我做幫手吧。

一個正值40年華的好時光從此用在貨來貨往、打包寄件上了。

改革開放已進入了深水區,留住和善用人才同樣迫在眉睫。

現在片面提奉獻、不辱使命而沒有跟進措施顯然行不通,且蒼白無力。

國家不會忘記已逝的錢學森、鄧稼先……們,同樣一定會關注那些默默無聞在科技領域埋頭苦幹的科技人才。

人民日報的評論、悟空問答提出的問題將是認真、有效地解決科技人才去留問題的一個開始。


孤峰散人


真被刷屏了,作為過來人說幾句:

軍工流失率高是一直如此的,這幾年待遇高了可能要好多了;

工資中等,收入主要靠項目補貼,這塊外人是看不到的,所以問題不是收入低而是待遇不公;(我離職的時候月薪800,但是可支配的個人項目經費10萬,領導承諾加到50萬,並且分了一套房,跳槽後月薪3000,其實不太合算。)

軍工技術沒有那麼神奇,所以很多骨幹很年輕,級別待遇上不去就很正常;

副研究員職稱不低,設計師那是職務,作者故意混淆……

這事能刷屏,而且能把內部公文發出來,說明背後炒作者很用心,在航天領域能成立“民營”公司,而且公開批量挖人,這是前所未有的……


屏風依


張的事,是整個我們企業的一大通病,外行管理內行,關係勝過才能。當然,民營企業除了重用高端人才之外,其他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就是整個我們的現實。

張有能力炒企業的魷魚,還能打臉被炒企業出來發尋人啟事,並引發一場全社會的大討論,我覺得張將作為一個劃時代的人物,載入歷史史冊! 願這個事件能帶來一場深層次的變革,尤其是那些事關科技進步的重要企業。

一個漠視人才,沒有吸引人才的良性生態,最大的企業也只能停留在資產規模的巨大外表上,內在的核心競爭力是不可能強大的!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但願這件事會給不少企業家以警醒,那就是因禍得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