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惹争议,中国最后的公平底线还在吗?

白岩松曾说“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高考虽有万千毛病,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

但几天前,由北京教委制定发布的《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不仅让享受惯了高考福利的北京人坐不住,更让全国人民心里打鼓,纷纷质疑其公平性。有自媒体甚至用“击穿公平底线”这样的说法,来形容这次改革。


1

高考改革后,谁会被抛下?

在北京教委对媒体的回应当中,“原则上不低于60%”得到更详细的解释:到2020年高考,北京市将采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也就是在依据语数外统一高考的成绩450分和三门等级性考试各100分之外,综合素质评价也会成为重要参考。

那么,到底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呢?教委方面进一步解释,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考量。

新高考改革惹争议,中国最后的公平底线还在吗?

至于综合评价录取,则是未来要向教育部申请的一种招生模式,这种模式将依据考试成绩、面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组成新的选拔方式。在这种模式下,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

新高考改革惹争议,中国最后的公平底线还在吗?

“这部分数量比较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要走统一高考录取这一渠道。

虽然教委人士强调这种录取方式还只是在有限范围开展试点,大多数考生未来的素质评价只作为分数之外的参考。可是,大多数普通家长不傻,既然有试点,就可能有推广开来的一天!这样的澄清,并不能完全平息人们内心的疑惑和恐慌。

新高考改革惹争议,中国最后的公平底线还在吗?

其实,大多数普通家长并不是不知道一考定终身的不合理,也不是不明白用分数衡量一个人是有多片面,但他们之所以对于统一考试标准有如此执念,就是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保全了高考的公平性,让他们觉得只要够努力就有希望,即使搭上整个家庭也在所不惜。

新高考改革惹争议,中国最后的公平底线还在吗?

毛坦厂中学外面的家长

但是,如果综合评价的大门一开,所有努力在巨大的社会差异面前,就很可能会变得微不足道。分数不够高,普通家庭的孩子还可以靠勤奋来弥补。可是,改革中列举的“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他们又该如何去追呢?

其实,质疑这项改革的人,不是反对学生应该接受综合的素质教育,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呢?只是匆忙地将这些标准加入到高考的考核当中,很难让人不对其公平性产生质疑:只能依靠高考实现上升的中下层家庭,几乎全无办法。

如果有一天,高考这条达标线的位置也被起跑线所影响,那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改革方案吗?变改革之下,社会阶层差异很快就会撕裂高考的公平性,谁会被抛下?答案一目了然。

2

有关公平的争议从未停止

全国各地30多个省市,教育资源极其不均衡,学生水平也大相径庭。根据具体情况,教育部将高考试卷分为了全国一、二、三卷以及自主命题。

即便实行了分卷考试,依然有人认为不公平。因为考同样试卷的地方,分数线不同。

“同卷不同分”引发争议的同时,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被高校录取的机会,开始想方设法将孩子的户籍迁入高考分数线较低的省市,由此产生了“高考迁户籍”的热潮。

2017年,高考全国卷出了一道作文题:在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来呈现眼中的中国。

《中国青年报》随即发表一篇题为《高考作文命题不应无视农村考生》的评论,批评这道题目没有充分照顾到广大农村考生。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不必说在广大的乡村,即便是小镇和县城,也未必是一个高中生能够接触到的事物。

看来看去,只有“美丽乡村”可以给农村考生以施展的空间,可全国范围的美丽乡村还没有全部建成,那些暂时生活在“不美丽乡村”,从未第一手了解过其他十一个词的孩子,又该如何下笔呢?

这篇评论在结尾写道:“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同样,高考命题也要以人为本。然而,这道高考作文题的命制却是目中无‘人’的体现,尤其对农村考生极为不公。

另一个引发关于高考公平讨论的问题就是加分制度。以前,奥赛生、省优秀、少数民族、烈士子女、退役士兵或军人等之前在高考中都会获得加分。

很多家长及学生都表示,这是对于特权学生的优惠,因为想要获得省优秀,可以通过一系列暗箱操作。同时,学生为了加分,一窝蜂学竞赛,搞特长。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取消了体育特长生、奥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据了解,2020年,将全面取消高考加分制度。

不久前,河南“高考答题卡疑掉包”事件,引发了关于高考评阅卷、监管监管的讨论,随后被扒出某生“自主招生论文作假”,又引发了关于自主招生公平的质疑。

北京此次高考改革实施方案的公布,再一次将公平推向风口浪尖。

关于高考公平的话题,愈加频繁地被提及……

新高考改革惹争议,中国最后的公平底线还在吗?

对于高考改革,向来“牵一发而动全身”,自上海、浙江率先启动新高考改革以来,目前已有14个省市加入了新高考试点的行列。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然而在雨恬老师看来,改革之道任重而道远。

不知道大家又是怎么看待新高考改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