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霞为何在与张灵甫的竞争中失败?

大不列颠的帝王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不简单,得把整编第74师的源头捋一遍才能解释清楚。

整编第74师的前身是第74军,于1937年9月1日在淞沪战场组建,辖三个师——第51、57、58师,全军共3.2万人。首任军长是俞济时。此人乃是蒋介石心腹,人际关系和组织协调能力一流,军事指挥能力稍弱。不过没关系,因为他有个很能打的副手(后来接任军长)——王耀武,时任第74军副军长兼51师师长。因此,第74军两位主官刚好形成互补,俞济时负责协调该军与上司及友军的关系,王耀武则负责指挥作战。正因为两人相得益彰,所以当时第74军战斗力很强,两人被称为黄金搭档,私交也非常好。

俞济时后来被调走,作了蒋介石身边的侍卫长,位不高而权很重,成为少有的几个可以影响蒋介石的人物。这一任职也算是用其所长,毕竟他最强的地方是组织协调。

俞济时走了,谁就任军长?

俞自然极力推荐老伙计、好朋友王耀武接替,出任第74军军长。王耀武尽管是黄埔三期生出身,也非常能干,但面临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对手——余程万。不过,俞济时的推荐发挥了关键作用,王耀武扶正当了军长。

俞济时扶植了王耀武,王耀武也扶植了一个人,作为接班人培养。这个人不是张灵甫,而是李天霞。

王耀武之所以扶植李天霞,很大一个因素是两人乃同班同学——黄埔三期。王耀武出任第74军军长以后,他原来的第51师师长就空缺了,第一时间就把正在桂林养病的老同学李天霞调过来,接任第51师师长。

当时,张灵甫是什么身份呢?

李天霞的部下。李天霞在第153旅当旅长的时候,麾下第305团团长正是张灵甫。李天霞去桂林养病期间,张灵甫接班当了第153旅旅长。李天霞回来后出任51师师长,再次成为张灵甫的顶头上司。他们三人的关系很有趣——王耀武的位置由李天霞接,李天霞的位置由张灵甫接。从这一轮转顺位来看,黄埔四期出身的张灵甫在资历上,确实比黄埔三期的李天霞差了一点,要想越过李天霞,理论上非常困难。

1943年2月,李天霞升任第74军副军长,这恰好是当年王耀武的位置。不过不同的一点很值得玩味——李天霞这个副军长没有兼任51师师长,而王耀武当年是副军长兼任该师师长。而且,李天霞这个副军长因为兼贵州镇远师管区司令,负责为第74军训练新兵,等于变相暂时离开部队,一年以后干脆直接就任100军军长,彻底离开了第74军。

这下子,张灵甫的机会就来了。张灵甫的顶头上司、第58师师长廖龄奇被枪决,张灵甫接位,一下子成为了第74军新军长的热门人选。

李天霞为什么会离开第74军,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天霞这人,身上的毛病真是不少。他好色无度,身体被掏空得厉害,长年走路弯着腰,像个老虾米。巧的是,他名字里的“霞”和“虾”同音,故被人弄了个绰号——“虾公”。这个毛病,第74军两任军长俞济时和王耀武都非常不满的。

李天霞形象太差,如果出任第74军军长,确实对不起这个军的名头。不过,这还只是外在形象问题,不算大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李天霞为人狂傲,又与王耀武同为黄埔三期,难免对王耀武的命令会有点儿阳奉阴违,这让王耀武更加不满。

张灵甫和李天霞相比,资历浅在一定程度上却是优势,因为他比王耀武晚一期,所以比李天霞听话得多。再加上张灵甫打仗也确实有一套,不怕死,又有智谋,所以在王耀武的眼里,张灵甫在不断加分,李天霞在不断减分。

王耀武还是副军长的时候,他对李天霞和张灵甫的印象,也直接影响到他的好朋友、老上司、第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因此,当王耀武升任集团军司令,第74军军长空缺,就更嘱意张灵甫了。不过,在具体操作上,王耀武为了不让老同学李天霞难堪,处理得很艺术。

张灵甫当时刚出任师长没多久,当军长资历实在不够。为了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先调走唯一能威胁张灵甫的李天霞,然后用一个老北洋出身的施中诚来过渡一下,最后,还是把第74军交给了张灵甫。

没想到,李天霞和张灵甫这段恩怨,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孟良崮大战。当张灵甫在孟良崮上苦苦等待援兵的时候,救兵中最主要的一路恰好是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

你是李天霞,救张灵甫会使多大劲儿?

李天霞在救援中到底有没有尽力,现在众说纷纭,反正蒋介石认为他没有尽力,电令“汤恩伯撤职查办,李天霞就地枪决”。后在汤恩伯的一再求情和解释下,李天霞才躲过一难。

1. 钟子麟:《蒋介石的王牌悍将张灵甫》

2. 霍安治:《军事指挥官张灵甫》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李天霞争不过张灵甫是必然的,无论他资历多老,无论仗打的多好,无论上司怎么赏识他,但他注定无法当74师的师长,原因只有一个,蒋某人打仗不行,治国不行,玩弄权术倒是天赋异禀。

李天霞交际广泛朋友众多,贪污军饷玩弄女色,和相当多的将领有共同语言,口碑极佳。李天霞和钱大钧是亲戚,钱大钧和顾祝同同为黄埔教官私交甚密,王耀武对顾祝同崇敬有加极尽谄媚,又是74师的老长官,貌似74师师长的宝座在向李天霞招手,然并卵。

张灵甫狂傲自大,盛气凌人,黄埔虎将中自认老子天下第一,同僚校友无不厌恶至极,又加之枪杀发妻,在社会上人人喊打。

张灵甫既无同僚支持,又无长官赏识,他唯一靠山只有校长,唯一能效忠的只有领袖,蒋某人深谙权谋之精髓,整编74师师长唯有张灵甫能胜任。


二欣哥


提起张灵甫,我马上想到的就是其毙命孟良崮以后,蒋介石气急抽汤恩伯的耳光,汤满脸是血;再有就是李天霞在此战救援不力了,也间接导致74军的覆灭。(危险时刻,张还是指望陕西老乡胡琏,但是胡也是无力回天了;黄百韬的部队也拼死相救也没成)不得不说黄百韬真男人,因为张灵甫也曾对他不恭,不过他该救还是救!在淮海战役中也死战到最后毙命。(孟良崮战役前,本归李天霞指挥的张灵甫主动将自己划给黄百韬指挥,因而整编83师与整编25师矛盾很大)

其实上班的人都知道,在公司和单位里,你的上司提拔你,未必是提拔资格最老的那个,因为他觉得是理所应当;有的时候会提拔和任命真的会觉得自己被提拔了的那一个。张灵甫当时资历不如李天霞(张灵甫黄埔4期,李天霞和上司王耀武一样都是3期),提拔张,张肯定感激。而推荐李,因为他们都是三期的,没有张容易掌控和协调。(但1944年开始,李天霞时任100军军长时,也有可能就是自立门户了,张灵甫是1945年当的74军军长的)

其实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雪峰山之战来看,李天霞的战绩未必比张灵甫低或者少(李天霞打日本还是不错的);而且资历又高,所以被张灵甫压一头或者平起平坐,李天霞有可能心里非常不满。

后人对李天霞的评价也一般,觉得其为人做事一般(认为其刻薄小气,李的面相长脸也确实一般)。孟良崮整编74师全军覆灭,本来李天霞有连带责任是要枪毙的,但是后来不了了之;李后来在福建失利失守后(1949年9月),老蒋以“自撤退有亏职守”罪名判了他刑罚,从此一蹶不振,结束军旅生涯,并在1967年去世。



李三万的三万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与这些年在网上的名气相比,张灵甫的真实打仗能力其实一般般。但是颜值爆表,不失忠勇,战死具有悲剧之美,故而被国粉们吹的特别狠,几乎已经成为第一战将了。

实际上,李天霞在战绩、资历等各个方面,是优于张灵甫的。究其核心原因,更多是张灵甫战死,值得吹捧,还有其妻王玉玲的后期塑造,使得不少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张吹。李天霞的履历也是非同凡人。1907年12月23日,李天霞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县城(今上海宝山区)。家境殷实,从商为业,受过良好的教育,文章写的极好,这一点比张灵甫家里条件好一些。

张灵甫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在于他的作战勇猛不怕死,还有就是忠诚度极高。李天霞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张灵甫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在人际关系经营方面,张灵甫比李天霞出色,以至于杀妻案事发后,胡宗南一直力保张灵甫。而且,张灵甫确实聪明,风头很盛,个人意志坚定,善于经营自己的形象。两个人都是抗战期间成长起来的优秀黄埔系将领。李天霞按部就班,虽然也有才能,但是锐气不够,追随王耀武,战功赫赫,然而却在人脉与蒋介石印象中,张灵甫更优秀。两个都是优秀的学生,谁讨领导欢心,谁自然上升快。

在诸多国军将领中,李天霞似乎是74军军长的最佳人选,王耀武每升一级,便将原职交由李接掌。但是在各种原因之下,最终王耀武选了张灵甫。李天霞确实缺乏大局意识个心胸不够开阔,这也是他被冷落的原因之一。李张之间多次结怨,李天霞一度非常消沉,爆发出各种桃色新闻。到了1947年,整编74师被围困,李天霞见死不救,不贯彻汤恩伯的指挥,间接导致张灵甫战死。

原本出生入死,亲密无间的战友变成竞争对手,也算是一场悲剧。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秦右史


唉......中心开花张灵甫,千里驰援李天霞。

问个问题,国民政府内部,升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你可别傻愣愣地回答是啥战功政绩资历啊,那是(空一格)蒋委员长的赏识。

张灵甫是什么人?那是委员长宠爱的天子门生,正儿八经的自己人;李天霞虽然也是黄埔毕业,但这个人嘛,有点桀骜不驯,不太好管,不像张灵甫是忠诚度很高的人,在蒋介石眼里,自然是张灵甫得分更高。

而在顶头上司面前,李天霞也是全面劣势,李天霞的靠山是钱大钧,他的上司王耀武的靠山是何应钦,何应钦和钱大钧是并称“八大金刚”的,听出来问题了吗?王李二人某种程度可以看作是平级的,加之张灵甫又老是不服军令,你说说你要是上司的话,你更喜欢谁?

所以嘛,李天霞没争过张灵甫,那是相当正常。


国史拾遗


在国民党的将军中,李天霞出名不是因为他的战功,而是因为在孟良崮战役中的见死不救。

李天霞与王耀武是黄埔第三期同学,两人关系非常好。李天霞屡次升职,多因王耀武之力。年轻时候的李天霞也是一员悍将。所以王耀武每次升迁后都会安排李天霞接班。王耀武接任74军军长的时候,李天霞就接任了王耀武的51师师长。有这层关系,李天霞俨然是74军当然继承者。


意外发生是由于另一位国民党杰出将领张灵甫的出现。张灵甫是李天霞的下属,两人也有过蜜月期。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两人出生入死,互相帮助。武汉会战的张灵甫立下大功,王耀武拟提张灵甫为为旅长,征求李天霞意见,李天霞当即表示愿意让出职位。南昌会战时张灵甫腿受伤,也是李天霞安排张灵甫去后方治疗。

在南昌会战中的李天霞暴露出优柔寡断,没有大局观的致命缺点。王耀武在升任24集团军司令后,于是任命施中诚为74军军长。念及交情,王耀武还是提升他为副军长,到后方训练新兵。

大失所望的李天霞在后方失去斗志,贪污腐败,玩物丧志,搞走私,玩女人。相反张灵甫在前线奋勇厮杀,屡建大功,深得王耀武赏识。


当74军军长职位再次出现空缺的时候,李天霞也再次燃起希望。于是到处活动,连74军第一任军长渝济时都帮他说好话。最终结果却是张灵甫接任,李天霞愤愤不平。又加上曾有谣传张灵甫与他一个情妇有染。李天霞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早就忘记了战友情义,而视张灵甫为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了。

内战爆发后李天霞升任整编83师师长。孟良崮战役时,张灵甫曾致电汤恩伯,要求邻近的25、83师救援,怀恨在心的李天霞那里肯出力相救,也就做做样子,虚与委蛇罢了。


沧海历史春秋


李天霞是黄埔三期生,比四期生张灵甫还小了三岁,是不是有点懵圈?虽然李天霞在74军(整编74师)的资历的确要比张灵甫资深不少,但其实二者并非竞争74军军长一职的直接对手。

74军在淞沪会战中由俞济时的58师和王耀武的51师火线成军,后来又吸纳了余程万的57师。到1939年,俞济时升任第十集团军副司令长官,王耀武接任74军长,51、57、58师长分别为李天霞、余程万、廖龄奇。此前李天霞任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张灵甫是其手下的一个团长,因此李比张足足高了1.5个身位。

1943年李天霞升任74军副军长,而张灵甫也逐渐从旅长升到51师副师长、58师师长,到这个时候张灵甫终于将与李天霞的距离追到了0.5个身位。

1943-1944年是李天霞和张灵甫个人命运发生转折的时期。王耀武升任集团军司令长官后,100军军长施中诚接手74军,李天霞顶替施中诚接任100军军长。而张灵甫也顺利成章地成为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

从李天霞调任由孙殿英旧部改编而来的100军任职来看,王耀武并不认为军事才华有限、私生活极不检点的李天霞有驾驭王牌74军的能力,这也意味着他与74军已经完全失之交臂。

至于施中诚,出身于军阀张宗昌旧部,与黄埔系、王耀武本人并无太多私人关系,只能作为过渡人物。王耀武安排嫡系张灵甫作为施中诚副手,想必也有让其以副军长之职行军长之权的意思吧?

抗战后张灵甫顺利接任74军中将军长,兼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成为蒋介石红人和名副其实的御林军一哥。至于在100军军长任上枯坐的李天霞,虽然大后台是何应钦,还哪有再回来与张灵甫竞争的资本?



司马砸光


孟良崮战役让世人知道了74师,也让人知道了那位悲剧英雄张灵甫,张灵甫在兵败以后选择杀身成仁,固然令人叹息不已,然而其实在这场战役中张灵甫其实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活下来,并完成他“中心开花”的目的,却因为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的见死不救导致他最终命丢孟良崮。


李天霞之所以没有选择救张灵甫就是因为当年在和张灵甫争夺整编74师师长一位的时候被张灵甫弯道超车,从而心生怨恨,那么李天霞为什么会败给张灵甫呢?在中国的官场自古都是讲究长幼有序,立长不立幼的,如果按照这样的讲究,李天霞不会败给张灵甫。

首先他是黄埔三期生,和74师以前的长官王耀武是同辈,而张灵甫则是黄埔四期生,同时李天霞也比张灵甫更早的在王耀武手下做事,所以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李天霞其实都是远胜于张灵甫的,所以在李天霞看来由他接任74师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可是他最终败了,这是为什么呢?放翁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李天霞私德败坏。在当时的国民革命军里面李天霞好色是出了名的,据说李天霞后来因为身体被掏空,走路都是弯腰走的,从远处看就像龙虾,所以私下别人都称他为“虾公”。而蒋介石对待这一类人其实都是不错的,他一直认为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气概,所以李天霞在最高领导人那就不讨喜,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前提。


其二,李天霞站错了队伍。众所周知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里面派系林立,而李天霞和张灵甫一开始站队就是不同的。李天霞选择了钱大均作为后台,张灵甫却选择了俞济时和王耀武的门路。当时俞济时担任总统府第三局局长,王耀武是绥靖长官,两个人在一起远胜于钱大均这位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

其三,张灵甫个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品德修养。自救者人恒救之,张李二人的故事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张灵甫的道德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内部绝对是一个异类,不贪不怕不好,不贪财,不怕死,不好色,和李天霞相比他的品德更得老头子的喜欢。此外张灵甫的军事能力在国民党将领中也是公认的优秀,蒋介石就多次说,如果国军多有几名张灵甫的优秀将领,早就无敌天下了,所以张灵甫个人能力也是他胜任74师师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对于张灵甫这位悲剧将军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所谓竞争失败,主要是指李天霞让张灵甫捷足先登,当上了整编74师师长。但当时李天霞已经是同级别的中将军长(整编83师师长),并非失败者。

自古至今,凡是重要干部任免,都是一把手工程,别人即便说得上话,也起不了决定作用。张灵甫之所以能击败李天霞,担任整编74师师长,根本上还是蒋介石的欣赏。

从资历来讲,李天霞确实比张灵甫老

李天霞出生于1907年,黄埔三期毕业生;张灵甫出生于1903年,虽然年长4岁,但是黄埔四期毕业生。不要小瞧这一期差距,李天霞至少在参加工作上领先张灵甫半个身位。

参加工作以后,俩人算得上齐头并进,一时瑜亮,1934年时均为上校团长。

1936年秋,李天霞任第51师少将副师长,师长是大名鼎鼎的王耀武;此时张灵甫仍是上校团长。更要命的是,他摊上了一场致命的官司——枪杀了妻子吴海兰,被判入狱服刑10年。

按这个节奏下去,就算张灵甫10年后出狱,骑着火箭也追不上李天霞了。

但张灵甫真的要”感谢“日本人,他在监狱里蹲了不到1年,就赶上了抗战全面爆发,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罪犯,都出来做贡献了,张灵甫也在王耀武的说情之下顺利出狱,到王耀武麾下继续干上校团长。

抗战期间,张灵甫受到王耀武的不断提携,加上他能力强,打仗猛,表现突出,很快就在1941年1提任74军第58师师长——李天霞时任74军第51师师长,张灵甫只用了4年,就完成了追赶,与李天霞齐头并进,而且两人还在同一支部队效力,成为既竞争又合作的战友。

但李天霞毕竟资格老,1943年2月升任74军副军长,1944年3月又升任第100军中将军长,再次领先一个身位。

蒋介石的欣赏和王耀武的推荐是关键

1946年3月,蒋介石主持召开整军会议,第74军改被编为整编74师(实际是军级),下辖整编51旅、57旅、58旅(实际是师级),兵力共3万余人,师长一职暂时空缺。

此时的整编74师清一色的美械装备,又经历了抗战历练,受美国顾问训练,战力正值巅峰,被誉为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首,很多人都在觊觎师长空缺,但蒋介石选择了张灵甫。

一方面,张灵甫在抗战期间表现英勇,战绩突出,逐渐吸引了蒋介石的目,提拔重用他可以让张灵甫对自己感恩戴德,尽心效忠;而李天霞当时已经是100军的中将军长,整编为83师后继续任整编83师师长,让他干74师师长属于平级调动,起不到拉拢人心的作用。

另一方面,74军老军长王耀武也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张灵甫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他最清楚张灵甫的能力水平,也希望整编74师师长将来是一个听话的人来干,所以着力向蒋介石推荐。

蒋介石本来就对张灵甫印象不错,加上名将王耀武的吹风,自然是坚定了任用张灵甫的信心,于是让他走马上任。

事实证明,蒋介石和王耀武的眼光是相当犀利的。后来的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的整编74师虽然被全歼,但也是浴血奋战,决不投降,而且给对方造成相当损失。相对那些动辄投降的国军方面大员,张灵甫算是忠臣一枚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上高战役时,李天霞已经是51师师长,也颇有战功,而张灵甫不过是58师副师长(师长廖龄奇);到1943年时张灵甫是58师师长,而李天霞已任七十四军副军长。显然号称“霞公”的李天霞资历和位置更高,距离整编74师师长的宝座更近一些,为什么输给张灵甫呢?



第一是李天霞不修私德,特别好色,到后期由于身体被掏空,走路都需要弯着腰,大约是肾虚比较严重,被同僚背后讥为“虾公”。蒋介石虽然不是特别了解内情,但显然是略知一二的,而蒋介石对于贪财好色的将领虽然也用,却一直不耻,比如蒋鼎文、钱大钧都是“寡人之疾”,蒋介石私下里是皱眉头的。如果整74师师长的位置没有竞争对手还好,既然老长官王耀武力荐张灵甫,李天霞的作风问题就是关键时刻的大问题了。

第二是张灵甫运气非常不错,上高战役之后不久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第七十四军因电报被日军侦知,在金井地区遭日军第三和第六师团钳击,伤亡惨重,七十四军军部被袭,王耀武卫士排长牺牲,王军长仅以身免。战后蒋介石专电追责,结果此时倒霉的58师师长廖龄奇居然扔下部队去探母,被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当成替罪羊上报,可怜的廖龄奇以战场“擅离职守”罪名被枪决。这样,1940年张灵甫转正,从而尽快与李天霞拉平师级主官的原来差距,否则黄埔四期的张灵甫是更没有机会的。



第三是黄埔三期的李天霞已经升职在前,并不是与张灵甫在第七十四军本军系统中的争夺。1943年李天霞升为七十四军副军长,1944年3月成为正军职,即整编83师的前身第100军军长,而由于张灵甫资历不足,王耀武对调了100军施中诚暂领七十四军军长一职,应该说这一次的人事调动,就说明李天霞不是王耀武心目中的“虎之师”主官人选,而既然离开了七十四军系统,李天霞后面的竞争力大打折扣了。

第四是老军长俞济时和王耀武的力荐,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队系统中,站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李天霞刚愎自用不听招呼,并且依靠也曾经做过委员长侍从室主任的钱大钧为后台(亲戚加爱好相同),自然与俞济时格格不入,而张灵甫对俞济时和王耀武绝对服从。在蒋介石面前,亲信俞济时和时任第四方面军司令的悍将王耀武强强联手,显然势力大于钱大钧,于是张灵甫走马上任。



李天霞不爽,1947年孟良崮见死不救 ,致整编74师全军覆灭,蒋介石电令:“汤恩伯撤职查办,李天霞就地枪决”。结果在李天霞几十根金条和众多国军大佬的求情下,奇迹般死里逃生,蒋军失败在所难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