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不要过度纠结于过往的细节,其实生活中处处是美好

好好说话:不要过度纠结于过往的细节,其实生活中处处是美好

好好说话:不要过度纠结于过往的细节,其实生活中处处是美好

泰戈尔说: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漫天繁星”。

佛陀曾在《杂阿含经》中告诉我们,人被伤害相当于中了一支箭。但人会在内心不断重复和加强这个过程,这样会承受更多更大的痛苦,相当于又中了第二支箭,这是我们生命的常态。

我们经常因为一件小事而不喜欢别人,因在某事上失败过而心怀畏惧,因以前内心回忆的阴影而不喜欢某个日子等。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好说话》一书中关于对过往的认识和领悟方面的深刻见解。

好好说话:不要过度纠结于过往的细节,其实生活中处处是美好

好好说话:不要过度纠结于过往的细节,其实生活中处处是美好

  • 人越有什么,越要低调

在佛门中,自扬已德是犯戒的事情。越是拥有就越要谦虚低调行事,要破我执。

  • 放大别人的好,缩小他人的坏

我们都会犯同样一个毛病,别人先前对我们有十个好,后来有一个不好,那我们只会记得这个不好,只记住了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其实只是别人原本小的缺点在我们眼中做了无限放大,也只会自寻烦恼,自我惩罚,让自已整天生活在不快乐中。

如果能记住别人的好,对他们的缺点做到宽容以待,我们会满眼都是别人的好,会有更多的朋友,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更融洽。

把感恩装在心里,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

  • 让快乐增上的窍诀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人。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

如何才能又快又有效地导找到快乐呢?随喜别人和赞美别人。

随喜他人,主要是用心;赞美他人,需要用言语。

  • 为了玫瑰,也要给刺浇水

忍耐就是成功之路,学会忍耐会受益终生。

“富者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

  • 没有一种生气是值得的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去做自已觉得有意义的事,不应把时间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有时还只是蝇头小利,为争一时之快。

不要总把“争这口气”挂在嘴边,记在心里。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这口气咽下去。

只有做到不生气,才能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才能做好事情,健康地生活。

  •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因上努力只指要注重过程,努力地拼搏奋斗;

果上随缘即“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太想着结果,该怎样就怎样。

我们要努力去做,结果就随缘,这样才能知足常乐。

所以说,对于知足常乐的解释,并不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是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很多人对这个是有误解的。

  • 人之所以苦,是因为心里装错了东西

把智慧、善意、师长的话放在心里,抛弃烦恼、伤害、散乱的话;

自已内心要有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标准。

善意待人,诚意做事;

保持学习的心态,感恩的心情。

改善生活中的不如意,需要一点点的净化,慢慢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 别把自已看得过于重要,人际关系就会变好

多关注别人,少关注自已,别把自已看得过于重要,人际关系就会变好的。

  • 愤怒的时候,克制自已的妙招是去想对方的好处

我们常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已的想法才是对的,会以自已的想法去要求别人,但却没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会陷入误区、陷入愤怒。

这个时候最好的克制办法就是去想对方的好。

尝试七分做事、三分观心,这样心就会静下来。

要发脾气时,告诉自已:“十分钟后再发脾气”。发怒时决不要轻易开口。

对事要讲理,对人要讲情。

  • 人活着,一定要明白自已的盲点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的抱怨和指责,其实是一种自以为是。

这样容易形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模式,对自已、对旁人都不好。

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已的盲点。其实所有问题都是我们内心的问题。

  •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大多数人为没有努力而后悔,而每天陷入不断后悔的怪圈中,却没有想好当下和以后。

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把握当下,如果今天虚度了,要总结和反思,通过内心主观原因的改变,去影响外在客观因素的改变。

从当下去改变因,果才会改变。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发生,那我们现在唯一可做的就是把握当下。包括当下的事物和当下的人。

  •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什么是幸福?

幸福并不需要附加太多外在的标志,而是跟我们的内心有关。

幸福感是来自于自已的内心的,向外无法求得。

人就是欲望太多而有那么多的不幸福。

生活中有那么多令人幸福的东西,拥有一颗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悦和幸福。

好好说话:不要过度纠结于过往的细节,其实生活中处处是美好

好好说话:不要过度纠结于过往的细节,其实生活中处处是美好

所以说,生活不要过于执着,不要去重复和强化过去的不愉快,这样会掩盖本身可以拥有的希望和光明。

过去,不论好坏,都已过去,都已改变,已经成为了回忆。

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崭新的。

“回到当下”才是最应该做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zhizhuo_wx,免费获取精选的成长、知识变现、理财类电子书,分享的都是精选干货,同时也在不断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