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不要過度糾結於過往的細節,其實生活中處處是美好

好好說話:不要過度糾結於過往的細節,其實生活中處處是美好

好好說話:不要過度糾結於過往的細節,其實生活中處處是美好

泰戈爾說: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漫天繁星”。

佛陀曾在《雜阿含經》中告訴我們,人被傷害相當於中了一支箭。但人會在內心不斷重複和加強這個過程,這樣會承受更多更大的痛苦,相當於又中了第二支箭,這是我們生命的常態。

我們經常因為一件小事而不喜歡別人,因在某事上失敗過而心懷畏懼,因以前內心回憶的陰影而不喜歡某個日子等。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好說話》一書中關於對過往的認識和領悟方面的深刻見解。

好好說話:不要過度糾結於過往的細節,其實生活中處處是美好

好好說話:不要過度糾結於過往的細節,其實生活中處處是美好

  • 人越有什麼,越要低調

在佛門中,自揚已德是犯戒的事情。越是擁有就越要謙虛低調行事,要破我執。

  • 放大別人的好,縮小他人的壞

我們都會犯同樣一個毛病,別人先前對我們有十個好,後來有一個不好,那我們只會記得這個不好,只記住了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其實只是別人原本小的缺點在我們眼中做了無限放大,也只會自尋煩惱,自我懲罰,讓自已整天生活在不快樂中。

如果能記住別人的好,對他們的缺點做到寬容以待,我們會滿眼都是別人的好,會有更多的朋友,社會關係和家庭關係更融洽。

把感恩裝在心裡,才會獲得更多的幸福。

  • 讓快樂增上的竅訣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不若與人。

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不若與眾。

如何才能又快又有效地導找到快樂呢?隨喜別人和讚美別人。

隨喜他人,主要是用心;讚美他人,需要用言語。

  • 為了玫瑰,也要給刺澆水

忍耐就是成功之路,學會忍耐會受益終生。

“富者能忍保家,貧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篤,朋友能忍情長,夫婦能忍和睦。”

  • 沒有一種生氣是值得的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去做自已覺得有意義的事,不應把時間精力耗費在爭名奪利上,有時還只是蠅頭小利,為爭一時之快。

不要總把“爭這口氣”掛在嘴邊,記在心裡。

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這口氣嚥下去。

只有做到不生氣,才能理性地看待和處理問題,才能做好事情,健康地生活。

  •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因上努力只指要注重過程,努力地拼搏奮鬥;

果上隨緣即“盡人事,聽天命”,不要太想著結果,該怎樣就怎樣。

我們要努力去做,結果就隨緣,這樣才能知足常樂。

所以說,對於知足常樂的解釋,並不是安於現狀,得過且過,而是要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很多人對這個是有誤解的。

  • 人之所以苦,是因為心裡裝錯了東西

把智慧、善意、師長的話放在心裡,拋棄煩惱、傷害、散亂的話;

自已內心要有正確的做人、做事的標準。

善意待人,誠意做事;

保持學習的心態,感恩的心情。

改善生活中的不如意,需要一點點的淨化,慢慢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

  • 別把自已看得過於重要,人際關係就會變好

多關注別人,少關注自已,別把自已看得過於重要,人際關係就會變好的。

  • 憤怒的時候,剋制自已的妙招是去想對方的好處

我們常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已的想法才是對的,會以自已的想法去要求別人,但卻沒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所以會陷入誤區、陷入憤怒。

這個時候最好的剋制辦法就是去想對方的好。

嘗試七分做事、三分觀心,這樣心就會靜下來。

要發脾氣時,告訴自已:“十分鐘後再發脾氣”。發怒時決不要輕易開口。

對事要講理,對人要講情。

  • 人活著,一定要明白自已的盲點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的抱怨和指責,其實是一種自以為是。

這樣容易形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和行為習慣模式,對自已、對旁人都不好。

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已的盲點。其實所有問題都是我們內心的問題。

  • 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大多數人為沒有努力而後悔,而每天陷入不斷後悔的怪圈中,卻沒有想好當下和以後。

我們更應該腳踏實地把握當下,如果今天虛度了,要總結和反思,通過內心主觀原因的改變,去影響外在客觀因素的改變。

從當下去改變因,果才會改變。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發生,那我們現在唯一可做的就是把握當下。包括當下的事物和當下的人。

  •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什麼是幸福?

幸福並不需要附加太多外在的標誌,而是跟我們的內心有關。

幸福感是來自於自已的內心的,向外無法求得。

人就是慾望太多而有那麼多的不幸福。

生活中有那麼多令人幸福的東西,擁有一顆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悅和幸福。

好好說話:不要過度糾結於過往的細節,其實生活中處處是美好

好好說話:不要過度糾結於過往的細節,其實生活中處處是美好

所以說,生活不要過於執著,不要去重複和強化過去的不愉快,這樣會掩蓋本身可以擁有的希望和光明。

過去,不論好壞,都已過去,都已改變,已經成為了回憶。

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是嶄新的。

“回到當下”才是最應該做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zhizhuo_wx,免費獲取精選的成長、知識變現、理財類電子書,分享的都是精選乾貨,同時也在不斷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